意大利曾有个美第奇家族,把拉斐尔等艺术家吸引到同一个地区,赞助他们彼此消费彼此的作品,相互启发创意,引发了一场灵感大爆炸——文艺复兴。
几百年后的今天,类似的灵感激发方式再现于世,它就是闲鱼的“野性收集”活动。
就在最近,闲鱼收集了平台上三十多位收集达人的故事,装入“我们这一袋”。并以他们为核心开展活动,鼓励平台上的收集玩家相互交流。
如果说美奇第家族的模式是“以画养画”,那么闲鱼则是在鼓励用户“以玩养玩”。激活同一圈层内兴趣交流的同时,支持他们把爱好经营成生意。
1
以“社交”为根本动力
拥有小众爱好的人常常感叹,爱好易得,共识难寻。虽然收集是个大众爱好,但是细分到某一个种类,玩家们多少有些孤独。很多玩家被迫孤芳自赏,喜爱之物只能自己找寻。
可以说,社交需求贯穿始终。
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了闲鱼。闲鱼作为二手交易平台,好玩之物与爱玩之人在此聚集,形成了收集的天然二级市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只需第一眼,他们便对闲鱼产生了兴趣。或许是发现了久寻不得的好物,又或是他人的藏品开了自己的眼界。
无论是出于哪种原因,都会对物背后的人产生兴趣。彼此交易交流,逐渐变得惺惺相惜起来。
就这样,闲鱼消弭了人与人的物理距离,让这些分布在各地知己,以神交的方式“天涯若比邻”。因为有彼此,藏品库愈发丰富,收集越玩越上瘾。
这些趣味相投的人联系愈发紧密,逐渐形成了圈层,进而组成了网络社区。在这里,他们经营着自己的精神领地,以及弱关系朋友圈。
在任何情境中,一旦凑齐足够多的人,就可以上演更多好戏。在闲鱼也不例外,一场叫做“野性收集”的好戏就此上演。
2
激活“大佬”
上演“野性收集”好戏
作为所有人的共同交集,闲鱼自然成为这场戏的导演。在海量的候选人中,闲鱼挑出了三十多位野性收集人作主演,将他们的故事收集入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为什么选择了他们?
如同所有的网络社区,在人、物、内容持续沉淀之后,总有一部分人会脱颖而互促,因为他们玩的深、愿意分享。作为一个个小圈子的核心,圈内玩家喜欢喊他们一声“大佬”。
“野性收集”的主演们是收集圈的大佬。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圈内新人,既用那令人艳羡的藏品和与之有关的知识,也用他们乐在其中的境界和精益求精的热忱。
许多玩家唯他们马首是瞻,以他们为坐标轴,找到归属感,借助他们的知识,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
在“野性收集”的舞台上,来自三十多个收集领域的大佬分享了自己的兴趣经营心路。
比如喜欢收集故事并把它们写成歌的@陈学长哦,嗜甜如命;喜欢收藏限定款奶茶纸袋@醒醒儿呢,喜欢速记潮玩的爱胶人@原酱原老板等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他们收集的东西个性新奇,深得一个圈子的人喜欢。同圈人彼此欣赏,生趣变成了生意。
至此,野性收集人们从地下走到台前,“野路子”变成了“正路子”,玩家们以“野”为荣,“野路子”就成为圈内的身份标签。
3
圈层认同
需要一些特别仪式
当圈层认同开始形成,需要一些仪式将其固化,闲鱼以一件标志物和一场展完成了仪式感的建立。
标志物是这款叫做“我们这一袋”的活动周边手提袋,闲鱼将这些野性收集故事囊括于一袋,寓意“袋袋相传”。
闲鱼举办的“野路子展”,跟手提袋创意一样清新脱俗。
这是一场没有展厅展区,也没有参观动线的特别展出,以天为穹,以地为席,将一个深山里的村落整个装点成为展示区。
在村里的每一个原生态的角落,都能看到醒目的“闲鱼黄”袋子,上面写着野性收集人们的圈层宣言。活动名为“野路子展”,策展方式也极为野路子,令核心信息有了极强的穿透力。
一袋一展所至,野生收集者们的归属得到加强,闲鱼的快乐潜能也将得到进一步激发。
“野性收集”活动是“闲鱼经营图鉴”的第一期。其核心“经营”二字,在此之前也曾多次被闲鱼官方账号提及,如今将“闲鱼经营图鉴”作为一个IP来经营,将进一步明晰闲鱼作为经营平台的功能。
而通过此次“野性收集”活动,对这一定位进行解读,并为用户梳理了闲鱼的生意逻辑:从“买卖”到“社交”再到“经营”。以商业为始,最后回归商业,构成了品牌认知的上升螺旋。
在“以玩养玩”的模式之下,闲鱼或许不会如美第奇家族那般,掀起一场如文艺复兴的大潮,但却一定能够让用户玩得尽兴。
本文由首席营销官入驻KOL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广告案例精选(ID:ad2829)
你的评价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推荐案例
说点什么
案例精选
更多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