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预制菜,你会想到什么?
或许在一年前,它在大众的眼中还是“食品添加剂一大堆的不健康食品”。
但现在,再次提起预制菜,或许很多人的观念发生了转变。
预制菜种类丰富,按照食品的加工程度及食用的便捷性,可分为即食食品(如八宝粥、即食罐头)、即热食品(如速冻汤圆、自热火锅)、即烹食品(须加热烹饪的半成品菜肴)与即配食品(如免洗免切的净菜)。
近几年,预制菜概念持续火爆。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受居家餐饮需求迅速增长的影响,众多餐饮企业通过研发预制菜产品、推出预制菜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等形式抢占新赛道,从而推动预制菜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加。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24年增速明显,有望三年内成就万亿市场。
目前在中国市场,预制菜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市场快速扩张阶段,尚未形成细分的品类结构,还有较大的扩容空间。
对于预制菜未来的发展,整个行业都持有积极的态度。
近年来预制菜行业蓬勃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社交媒体的飞速传播也使得预制菜由幕后转到台前,从餐饮后厨转向家庭餐桌。
预制菜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便捷、高效的需求。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简单、快速的餐饮方式。尤其是对于年轻人、上班族来说,预制菜的性价比是极高的。
预制菜正是符合这一需求的产物,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烹饪,且口味稳定,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饮食选择。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预制菜都被消费者贴上贬义的标签,定在了耻辱柱上。
预制菜的主要应用场景一直以来在外卖和堂食中,对于饭店而言,标准化生产的预制菜能节省人力、食材等各项成本,预制菜的应用可以大大缩短上菜时间,提高出餐率,收益当然也大大提高,实现降本增效。
但也有顾客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了损害。
“我点外卖(下馆子)不就是不想自己炒菜吗?结果你拿预制菜糊弄我!”
因此,也有不少餐馆以“不用预制菜”作为新卖点,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当工业化席卷人们的餐桌,那么独一份的烟火气就格外令人珍惜。这些坚持现炒、拒绝黑科技的的饭店,同样也得到了一群钟爱“锅气”的消费者的追随。
对于预制菜这个自带“黑红”体质的行业来说,消费市场的培育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从2024年伊始,预制菜就连登热搜,扭转了舆论趋势。作为疫情之后首个完全不受疫情影响的春节,春节假期期间餐饮、家宴等消费场景大大提振了预制菜销量。
对于预制菜,消费者的态度也愈发中立,评价也越来越客观真实。预制菜也被越来越多的被消费者接受,出现在更多家庭的餐桌上。
“春节期间做饭那么麻烦,被预制菜大大分担了工作量!”
“预制菜简直是不会做饭患者的救星。”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度不断提升,评论区的风向在一步步改变。
通过电商平台数据显示,预制菜市场热度逐年升温明显,销售额、店铺数、宝贝数三维飙增。
目前来看,许多品牌注意到了预制菜这个大有可为的赛道,预制菜市场玩家激增,店铺增速超越销额增速,但还未出现引领市场的龙头企业,这也使得预制菜行业竞争激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品质和健康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
预制菜市场也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趋势。在未来,品牌知名度高和拥有特色菜品的企业将更有机会成为行业标杆。
预制菜市场目前正处于建设初期,品类不多,各个品牌之间主要靠低价取胜,行业新细分赛道还有待挖掘。
通过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发掘特色热门单品,向烹饪方式多样化、菜系多样化、消费场景多样化、消费人群多样化等方向发力,推出更加健康、营养、美味、便捷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场景、多口味、高品质、健康性等需求,才是预制菜品牌当前更应该做的事情。
另外,关于一直以来对预制菜健康问题的质疑在今年或许也将得到解决。
据悉,预制菜国标送稿已经出炉,预制菜国家标准正式进入倒计时。
国标的缺失,被认为是目前预制菜陷入舆论困境和行业乱象的根本原因。去年9月,教育部认为预制菜“不宜推广进校园”,原因就是“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
预制菜国家标准中还提到,禁止添加防腐剂且必须使用冷链运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健康恐慌”,同时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而现如今,预制菜国标越来越近了,有了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也将大大提高预制菜行业门槛。
过去预制菜就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所以给了一些不法商贩可乘之机,也使得预制菜在消费者的认知中成为了黑心的代名词。
让消费者明白,并不是随便一个“草台班子”就可以生产预制菜,提高行业门槛,从而实现倒逼行业发展的目的,引导预制菜行业更加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实现预制菜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另外,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的《关于建立预制菜消费者知情权保障机制》的提案中,他建议加快出台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强预制菜消费者知情权的监督检查,建立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
预制菜产业链条长,在促进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制造转型、消费升级、创业就业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未来也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这样的发展趋势,或许会给广大消费者吃一颗定心丸。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全食在线(ID:iallfood)
0人觉得好看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