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品牌:颜值没那么正义

致品牌:颜值没那么正义

转载 2021-12-23 10:05
100232
首席品牌观察
首席品牌观察

圣诞将近,节日氛围渐渐浓郁起来,又到了品牌们齐齐作秀的时候了。


比如奈雪的茶,在12月21至25日推出独家设计的「圣诞限定巧克力盲盒」,内含5个基本款和1个隐藏款之一,只要购买宝藏茶系列就可以用杯贴免费抽取盲盒,同时宝藏茶也戴上了圣诞树奶油顶,再搭配一个圣诞树欧包就完美了。
 

奈雪的这一圣诞新品系列,保持了一贯的高颜值水准,相信又能吸引不少年轻人前去打卡。
 
其实不只是奈雪,如今许多品牌都着力于产品的颜值,怎么精美怎么来,似乎颜值就是一张公认的好牌。


01

各界品牌争奇斗艳
颜值经济宣告崛起
 
对品牌而言产品是第一位的,对产品来说颜值似乎是第一位的,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品牌们,其产品和颜值貌似都脱不开关系。
 
比如喜茶,能在几年内攀至新茶饮头部,部分是因为喜茶是个颜值控。在研发芝芝桃桃这款产品时,为了解决桃子氧化变色问题,特地加入了火龙果汁调色;为了让女性顾客拍出效果更好的产品照,将杯子设计得更为修长。
 

至于主题店的设计,喜茶更是频出奇招,推出了多间颜值出众的主题门店,一度成为热门打卡地。
 

连锁咖啡界的老大星巴克,从进入国内起就主推「第三社交空间」,其门店以高端精致的设计广为圈粉,坐于其中享受一杯颜值上乘的咖啡,成为许多人标榜自身小资格调的方式,也为商务社交提供了一个高品质的环境氛围。
 

辣条龙头卫龙对颜值也有自己的追求,有别于辣条传统的土味包装,卫龙的产品包装简约美观,给人们耳目一新之感。甚至于,卫龙还蹭过一波苹果手机的热度,为辣条制作了一系列苹果风格的广告,全面展示了辣条产品的「高端」形象。
 

在数码家电领域,品牌对产品颜值也有自己的执着。
 
比如国产手机品牌vivo,其手机外观设计精美别致,在业界一直是颜值担当,数据显示其手机用户中,重视产品颜值的女性占据了大半。不仅如此,vivo在自身之外还要帮助用户秀出自己的颜值,这正是「照亮你的美」所传达的信息。
 

还有从事精品小家电的戴森,将简约、时尚、科技融为一体,打造出独树一帜的高颜值产品,让原本不起眼的小家电成为「炫酷」的代名词。即便戴森产品的价格动辄三五千,也受到了许多人的热捧,成为高品质生活的象征。
 

可以看到,各行各业的品牌们对于颜值都有自己的追求,这让整个营销业界的产品颜值都上了一个大台阶。这种现象,是品牌在产品维度的进化,也是营销底层逻辑的转变,更是消费升级大潮对品牌品质提出的更高要求。


02

追求颜值的三个底层逻辑
 
一直以来,颜值都是产品不可或缺的一个维度,如今与以往不同的是,颜值的权重似乎越来越高。
 
首要的原因在于,颜值是产品体验的一部分。
 
有些人认为颜值不重要,产品本身的「体验」才重要,然而实际上颜值是会影响体验的。
 
以味觉体验为例,牛津大学交叉模态实验室的负责人查理·斯彭斯(Charles Spence)曾指出,颜色不仅会影响人们对食物的兴趣,还会改变食物的味道。
 
1980年有一项科学研究,将青柠味饮料调成橙色给受试者喝,结果近一半的人认为是橙味的,当饮料被调成绿色时,就没有受试者这么认为了。
 
同样影响产品味觉的还有包装。根据受试者的反馈,白色杯子里的咖啡比透明或蓝色杯子里的咖啡苦;七喜包装中的黄色更多时,汽水的柠檬味更重。甚至于,连盘子的颜色都可能影响味觉体验。
 

也就是说,颜值也是产品体验的一部分,两者不能完全割裂。
 
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如今社交媒体时代更看重颜值。
 
以往媒体不发达的时候,人们购买产品主要是为了享用,只要对功效满意,颜值差一点没关系。到了社交媒体时代,这一逻辑彻底改变,产品在满足享用之外,还要用于「传播」。
 
甚至于,有时候传播还要排在享用前面,有些人在吃美食前必须拍照发朋友圈,说明和食物带来的美味比起来,收获更多点赞或许让他更为满足。
 
对于品牌商家而言,微博、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平台已经成为新品推广的重要阵地。一款产品适不适合拍照分享到社交网络,也成为新品研发的重要考量因素。
 
比如星巴克曾推出的「独角兽星冰乐」,精美的少女系配色就帮助其成为风靡一时的网红产品。
 

品牌年轻化,也是颜值主义的主要成因。
 
所谓品牌年轻化,无非是为了和年轻人达成沟通。新生代作为消费力最为旺盛的群体,对美有着强烈的诉求,这种倾向自然会延续到产品颜值上。
 
比如,根据一份《90后家居消费趋势洞察报告》,高达94.93%的90后在购买家居产品时会关注家装风格搭配,设计潮流也是大部分人关注的方面。
 
年轻人爱美,促使品牌追求产品高颜值,这反过来又提升了年轻人的审美,由此持续驱动着颜值经济。


03

颜值不是目的,触达消费者才是
 
对于不同的品牌,产品颜值的重要性并不是整齐划一的。
 
对于新生的品牌,高颜值包装设计的价值最大,因为在品牌力较弱的时候,消费者直接先看「脸」。然而高颜值只会让人基于好奇产生首次购买,至于是否复购就要凭实打实的产品力了。
 
这说明,产品颜值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分追求颜值是无法打开局面的。
 
以白酒行业为例,目前国内高端白酒行业,茅台、五粮液、洋河的市场份额依次递减,而在产品颜值上却是反过来的。
 
洋河的蓝色经典「海天梦」系列可以说是国内白酒的天花板;五粮液从过去的手榴弹瓶逐渐改进为如今的水晶瓶,越来越时尚;茅台则是一直沿用以前的瓶装设计,只做了细微改动。
 

一句话,颜值只是手段,目的应该是让消费者完成购买行为。
 
这也就是说,只要一款产品能够刺激消费者购买,那么其颜值就是「对」的,不管是不是「美」的。这能够解释,为什么一些产品的颜值被吐槽辣眼睛,却依然畅销无阻。
 
最典型的例子如椰树牌椰汁,粗暴的大字报风格,红黄黑配色,可以说无处不透露着上世纪的土味气息。但就是这样一款颜值几近负分的产品,却能畅销数十年,一年创收超过50亿。
 

因为对于椰树椰汁的顾客来说,这款饮品自带童年的回忆,土味包装代表着熟悉的儿时快乐,如果把这一包装换成高冷或潮酷的新形象,对产品销售反而会有负面作用。
 
从产品外观设计的思路来看,品牌要确定三点,一是自己的顾客是谁?二是想给顾客传递什么消息?三是如何传递这个信息?
 
比如做中低端白酒的江小白,品牌的受众是年轻人,想传递的信息是「我懂年轻人」,传递的方式选择了扎心文案。于是江小白推出了表达瓶,外观并不精美,然而纸套上面的UGC文案,撩动了许多年轻人,从而一度让品牌火爆出圈。
 

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颜值即正义,但不是最终的正义。他认为人的颜值是第一印象,但不是最后的印象,一个人在社会上想要真正有成就,还是得靠自己努力。
 
对于品牌也是如此,在表观的颜值之下,更为本质的是产品力,以及在此之上的品牌力。
 
以颜值作为营销噱头并非不可,但不能过度追求,否认就是舍本取末。
 
在如今全方位内卷的品牌界,能长期生存成长的品牌,肯定不是空有颜值的花瓶,而是有颜有料的实力担当。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品牌观察报  (ID: pinpaigcbao)


0

人喜欢

0

人收藏

0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累计评论 0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注册
后参与讨论
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 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