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爱看书的宝藏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不信?你们现在不就正刷着手机吗。
不过,多看书总是好的。于是,便携轻巧的电子书,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首选。1月4日,一条#Kindle或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冲上了热搜。
如果不是这条消息,相信你们和我一样都快忘了它的存在。本来,我也不用Kindle好多年。但想想自己手中的Kindle将闲置,心里还是有点淡淡的忧伤。有网友说,因为外卖的兴起,泡面卖不动了,所以也就不需要这个“盖子”了。当然,也有不少喜欢Kindle的重度用户慌了,表示不希望它退出中国市场,毕竟它有70万册藏书啊。还有网友留言感谢Kindle解决了自己看手机头疼的问题,再顺便安利了Kindle有多好用。本来以为笑到这儿就结束了,没想到还有网友跟着吐槽:以后没Kindle盖泡面,岂不是泡面都不香了?泡面香不香我不知道。但这一场因为京东官方自营Kindle大面积缺货引发的讨论,那是相当热烈。眼见网络质疑声越来越多,亚马逊坐不住了,出来回应称:Kindle电子书阅读器深受消费者青睐,部分机型目前在中国市场售罄。并表示消费者可以通过第三方线上和线下零售商购买Kindle设备。这是不是也意味着#Kindle或退出中国市场#,只不过是吃瓜网友们想多了?我查了一下,在Kindle京东自营旗舰店中,目前经典版和尊享版都处于缺货状态,而青春版是有货的。Kindle京东自营店的客服说,缺货是因为商品热销。缺货是因为卖得太好?好吧,我来做个小调查,看看身边有多少人在用Kindle。问了一圈,在公司的90后中,购买或使用Kindle的几乎没有。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0月22日,Kindle的天猫旗舰店也曾宣布店铺终止经营。目前在淘宝平台搜索Kindle,显示的都是非官方店铺。你说卖得太好导致缺货我信,可关闭店铺又是怎么回事?从备受中国用户欢迎的产品,到如今被猜测要退出中国,甚至遭网友调侃是“用来盖泡面的盖子”。这个曾被称为“墨水屏宗师”的电子书品牌,究竟是怎么了?Kindle是2013年6月进入中国的,而在进入中国6个月后,就传出已经盈利的消息。确实,为了更好的服务中国读者,亚马逊也多次推出专属阅读器。在2017年曾与咪咕合作推出Kindle+咪咕电子阅读器。2019年亚马逊推出新款彩色电子阅读器时,也专为中国读者定制了烟紫和玉青配色。据说在那个时候,中国已经成为Kindle全球最大的市场,并且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照这么看,曾经在中国市场卖得很好是事实。可近两年来,Kindle的声势渐小也是事实。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人们更乐于通过手机端获取零散信息。当然,也不是没人看书。像我这样的宝藏年轻人还是有的。可我喜欢捧着书本琢磨“黄金屋、颜如玉”,纸质实体书也就成了购买首选。我身边还有不少沉迷网络文学的“读书人”。对他们来说,阅读就是娱乐消遣。手机上装个iReader或QQ阅读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购买电子书。而对那些想要多元个性功能的用户来说,Kindle产品的体验感又貌似差点意思。Kindle最大的特点也是专物专用:它就是用来看书的,别的你什么都不用想。可是,有人希望在看书之余可以动手做笔记;有人希望屏幕更大方便看漫画;有人希望支持PDF文件;有人希望兼容更多文档格式……Kindle缺少的,恰恰是这些用户期待的“接地气”功能。或许正因如此,给了费劲心思洞察用户需求、追求性价比的国产电子书品牌崛起的机会。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电子书品牌,Kindle有着品牌基因和先入为主的优势,本来有望成为在电子书赛道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引领者”。但这些年来,Kindle似乎很少探索“用来看书”以外的更多可能。被网友调侃为“泡面神器”,是不是也该好好反省一下——是使用场景太少,还是更新迭代太慢?当消费环境发生改变,更应该深入洞察用户需求,主动适应消费趋势并作出积极回应。既然被称为“宗师”,就要有宗师的样子。“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同样适用于品牌界。笑过之后,Kindle究竟是卖断货还是要退市,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作为曾经备受喜爱的电子书品牌,“压泡面”可不是大咖基因应该走向的宇宙尽头。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品牌头版(ID: ceozhiku)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累计评论 0 条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