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店千家,便利蜂决定“刹车”!

关店千家,便利蜂决定“刹车”!

原创 2022-06-01 16:56
382704
新零售参考
新零售参考

曾经,邻家、131、全时等便利店因投入重、盈利难等原因一夜崩塌。

 

近日,不少网友在网上发帖称,发现无锡、青岛等地的数家便利蜂门店关店。一些门店上面写着:“今日暂别,重逢有时”的字眼。


 

据了解,便利蜂本次关店规模近千家,面对现实,便利蜂官方的回应则模棱两可:因为疫情隔离、商品运输受到影响,会暂时关闭少部分门店。


这也意味着,便利蜂在2023年达成“万店计划”的希望变得渺茫。




01

大规模关店、裁员


便利蜂作为便利店行业的一匹黑马,此次的闭店规模究竟有多大?据自媒体爆料,便利蜂诞生5年,成立3000多家门店,全国关闭700家门店,对此便利蜂回应称该数字不属实。

 

然而,各地区店员对便利蜂此次闭店所接到的通知并不相同。一名合肥便利蜂店员透露,合肥15家门店中,仅有3家还在营业,其余门店均显示休息中。

 

而在2022年成立的珠海便利蜂中的一名店员称,门店闭店是由于装修升级,未来或将重新开业。

 

青岛市便利蜂APP上显示的30家店中,5家仍在正常营业,25家“休息中”;郑州市显示的30家店中,11家正常营业,19家“休息中”。

 

此外,便利蜂2018年前便进入的几个较成熟市场中,如南京、天津、廊坊等城市,闭店数目也超过10家以上。

 

北京作为便利蜂的大本营,闭店数占比较低。

 

上述所说的数据,不禁从侧面看出便利蜂此次的闭店规模。


 

大量关店势必带来了裁员。辰某是第一批被裁掉的员工之一,他可以看到员工离职时系统发送离职通知的后台。去年年底,他发现离职通知越来越多。

 

辰某在向便利蜂索要离职证明时,对方还特意写明,“因不胜任工作,解除劳动合同。”

 

留下来的员工也有新的问题要面对,便利蜂在每年6月发放上一年的年终奖。

 

但,今年3月底,便利蜂发出全员邮件,宣布取消年终奖。理由是:由于疫情,2021年公司业绩未达到预期



02

便利蜂之殇

‍‍‍

诚然,便利蜂的关店、裁员以及取消年终奖这一事实引发的争议确实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数字化改造传统行业是一个大的创业方向和前进趋势。所以便利蜂的状况,是用系统算法来赋能传统行业的创新创业项目的典型案例,值得深入探讨。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家便利店,其大批量关店和未来注定会破产的真正原因。

 

1.直营VS加盟?

 

直营的痛点就是成本难控。过去这50年,连锁便利店风靡全球,7-11、全家、罗森品牌便利店等成长群雄逐鹿,采取的都是以加盟为主的路线。


 

而便利蜂采取的是全直营模式,这是零售业中成本投入最高、最重资产的运营模式。这种疯狂拓店模式,导致本身在当地知名度就不及品牌便利店的影响力,难以通过密集锁定打出声量,更难在某一区域形成规模效应。

 

显然,在快速有效地实现规模扩张这个事情上,固执地选择直营而非加盟模式是不明智的做法之一。

 

2.算法至上

 

在便利店创业陷入倒闭潮的2018年,便利蜂创始人庄辰超做出了改写便利蜂命运的重要一笔:将便利蜂底层ERP系统等全部切换为算法驱动的自动化操作流程。


 

门店只是便利蜂前端的躯壳,经过无数次迭代更新的系统才是便利蜂的灵魂。


这套经过大数据积累精妙的算法被运用到选址、装修、培训、选品、订货、定价、员工排班,以及自有商品生产、物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一起推动便利蜂这台机器的高速运转。

 

便利蜂误以为巨资研发的智能系统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殊不知在算法指导下的运营模式存在一定短板。


事实上,即使再好的软件系统,没有踏实的线下执行也没用,比如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上新、研发、供应链的建立等,这些需要脚踏实地执行的操作。

 

3.依赖资本输血

 

据官方统计,便利蜂融资轮次不多,但金额不少。2018年由腾讯投资和高瓴资本投资的B轮2.56亿美元,投后估值达16亿美元,直接跻身独角兽行列。2020年5月,便利蜂完成了C轮的数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和投后估值未披露。

 


在C轮融资之后,便利蜂已经有两年没有获得资本的输血。

 

但资本的耐心有限,外加资本本身也可能无血,如果企业没有打造自身强大的造血系统,无论短期或长期多么成功,最后都一定会失败,绝无例外。

 

4.“四面开花”,“全而不透”

 

这两年,是便利蜂开启“高速扩张模式”的时间段。2020年12月,便利蜂执行董事薛恩远透露,按照规划,便利蜂2021年的门店数将突破4000家,其中一半将位于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到2023年便利蜂门店数将达到1万家。


 

2021年至今,便利蜂覆盖城市从20座直接增至38座,可以说是“四面开花”,渗透方式却“全而不透”。与之相比,新开店数量相似的罗森,在2021年仅聚焦华中和华南二大市场,这使得罗森在下沉的过程中稳健前行。

 

事实上,对于有些企业,尤其是一些所谓的互联网企业,好大喜功、盲目冒进、不切实际的目标、激进的扩张计划,也是他们没有做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03

成败皆算法


古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说,对于今天的便利蜂,成败皆算法。


为什么这么说?在便利蜂,算法的冰冷体现在人要绝对服从机器,但如果将算法作为手段和工具,凭借数据化管理系统对业务全把控,只要管理到位,门店对总部的政策和理念的执行效果是很好的。


翻看便利蜂彼时的经营动态,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扩张且受资本青睐,还是有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1.用算法提升用户体验


举个例子:便利店为了做到日日清,像是面包、饭团、酸奶等日配品都采用电子价签,系统会根据昨日同期库存、当日销售情况动态打折,以高效消化库存。


通过这些手段,便利蜂能做到千店千面,高效率地降低了库存。


这就是一整套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操作的益处。


 

此外,便利蜂通过技术创新,算法与数据系统,为顾客提供自助收银、电子价签、智能货柜、自助咖啡机、便利蜂APP等全方位、多场景的即时便利服务。


一路狂飙突进,算法变革提升了便利蜂的效率,现实却是一些城市的闭店数量在激增,似乎也在说明硬币的另一面——算法驱动,还没能为便利蜂算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2. 自有品牌触达消费者

 

便利蜂借助自身形成的数字化运营能力,把这种数字化的运营能力充分运用到自有品牌的发展实践中,使自有品牌成为重要战略之一。

 


2017年11月,最知名的便利蜂自有品牌“蜂质选”系列上线,覆盖了休闲食品、乳制品、饮料等400多款网红产品。由于开发选品的数字化支撑,自有品牌的选品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门店陈列上,蜂质选商品不是单独陈列,而是分别与同类商品放在一起,这样一方面突出自有品牌产品优势,另一方面帮助消费者做更好选择,节省购物时间。

 

在线上平台,便利蜂将“蜂质选”系列搬上了天猫旗舰店,拼多多,通过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卖货,让线下门店的用户也能在线上购买自有品牌。

 

总之,便利蜂曾通过自有品牌之路走在行业前列。



04

如何稳住护城河?

 

尽管便利蜂一直强调互联网属性和数字化水平,但在传统便利店向新零售转型的过程中,暴露了各种水土不服的后遗症。


尤其是对于便利店这种传统的零售业来说,应该思考打造差异化品类和服务来增强市场竞争力,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具体的做法,可以强化线上业务布局、注重私域运营以及孵化自有品牌。

 

第一:打造差异化优势。便利蜂可以加强线上业务布局、或私域社群营销,例如给用户发放便利店优惠券、通过关注小程序自动领取福利等手段,释放他们的消费力。

 

第二:开发自主品牌。缺乏自有品牌,是各大连锁便利店商品同质化问题日益凸显的原因之一。


好在一些便利店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以便利蜂为例,源于年轻人对咖啡情有独钟,在去年推出“不眠海”精品咖啡,搭建一条从咖啡豆、奶精、糖浆采购到咖啡机供应全覆盖的完整供应链。




05

结语

 

纵观便利店行业,过去的50年,连锁便利店风靡全球,日系三巨头7-11、全家、罗森群雄逐鹿,那是发展的黄金时代。如今,电商、新零售业态随之兴起,又遭遇疫情的寒冬,其危机不可谓不严重。

 

便利店是消费升级的业态,当下,只有借助于新的获客方式,线上线下一体化,扩大服务范围,开创新的交易模式,才能稳固护城河。

 

在“算法至上”成为过去的今天,也正是从便利蜂千家闭店的现实中所需要反思和成长之处。毕竟它是最经济的城市服务业态,没有之一。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新零售参考(ID:xlsck360)

0

人喜欢

0

人收藏

0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累计评论 0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注册
后参与讨论
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 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