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正在给零售业松绑

资本正在给零售业松绑

转载 2022-10-20 13:33
29240
Jerry
Jerry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徐霁

作者微信公众号:斑马消费(ID:banmaxiaofei)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如果你想毁掉一个孩子,那就给他大把的钱花。


如果你想毁掉一个产业,那就告诉其中的企业们:我有无限的资源赋予,你们有无限的未来,大干快上吧。


此前处于转折期的零售业,在关键时刻,遇到了产业资本和互联网巨头。在它们的鼓励下,零售业义无反顾地奔向了新零售。


但是,它们一下走得太远,却忘了为什么出发。零售企业们过于追求“新”,而忽略了零售业的本质。这才是这一轮零售业行业性危机的根源。


如今,痛定思痛的资本和零售行业,开启了反思与纠正。资本松绑之后,线下零售正回到自己的节奏,或许这正是复苏的开始。



01

退出零售业


上周,零售业发生了一件“小事”。新华百货二股东上海宝银旗下基金被动卖出公司1.01%的股份,减持后持股降至30.63%。


静水深流。放在行业发展的长河中,纵观新华百货及其背后股东跌宕起伏的境况,这项变动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大事”。


新华百货是宁夏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商业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旗下拥有百货及购物中心11家,超市212家,电器及通信门店94家,总经营面积超过120万平米。


2006年,物美取代宁夏国资,成为新华百货的控股股东,物美创始人张文中成为实际控制人。


物美是中国最大的连锁超市之一。物美系不仅控制了新华百货,也是重庆百货的并列第一大股东,旗下资产还有麦德龙中国和多点Dmall等。



从2015年初开始,上海宝银开始举牌新华百货,只用了半年时间便成为成为第二大股东,离控制权仅一步之遥。


上海宝银掌舵人崔军,非等闲之辈。这个曾经的私募冠军,也是彪悍的资本猎手,2008年借赛马实业炮制了“私募基金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第一案”。


物美系和上海宝银就新华百货实际控制权明争暗斗多年。后者持续渗透,不仅持股比例高达31.63%,还数次以提案的形式大闹董事会;前者寸土不让,物美系一步步将持股份额增加至42.11%,张文中还拉来了自己的老朋友,新奥集团王玉锁,买入4.88%的股份。


至此,物美系与上海宝银之间,关于新华百货控制权的争斗,可能就要告一段落了。


事实上,资本退出零售业,并非孤例。今年上半年,腾讯和京东精准减持步步高,曾引发轩然大波;上个月,茂业系继续减持银座股份;上周,刘强东将所持的永辉超市13.38%股份,转移至京东集团名下;同一时期,永辉超市对中百集团的减持,正在悄悄进行中。


围绕中百集团的往日战事,与新华百货如出一辙,只不过,这里的故事更曲折、丰富和惊险。


2011年,曾经的浙江女首富周晓光,通过新光控股举牌中百,到2012年成为单一最大股东;2013年下半年,嗅到机会的崔军,连发3封公开信,逼宫中百董事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有实力的争夺者永辉超市闻声而来,很快便成为持股略低于武汉国资的第二大股东。


之后,永辉超市与武汉国资握手言和,两家超市在业务上展开战略合作,永辉一度还准备完成对中百的要约收购。直到最近,风向突变,增持变成了减持。



02

资本永不眠


资本为什么退出零售业?这首先得问问它们,为什么进入?


其实,资本围猎商超巨头,曾有过两轮高潮。


第一次,涉及新华百货、中百集团等标的,无论是物美系,还是新光控股或上海宝银,姑且可以认为是产业资本。大商股份的控股股东大商集团,收购友好集团、投资中兴商业;茂业系在茂业商业之外,投资银座股份;曾经的海航,旗下有供销大集的民生百货和顺客隆,等等,均是如此。


第二次,是2017年前后,阿里巴巴先后将高鑫零售(大润发)、银泰百货、三江购物、联华超市、新华都等收入麾下;之后,腾讯联合京东,投资永辉超市、步步高,顺便与中百集团、红旗连锁等结成同盟,算是互联网巨头抄底线下零售。



两次行业大变动的逻辑并不一样。


中国早期的线下商超巨头们,多为国资背景或国企改制而来,以此身份拿下了很多重点城市核心地段的商业资产。


以深耕武汉的武商集团为例,作为中部核心城市的商业扛把子,这家公司坐拥十余家购物中心,其中就包括了武汉商业天花板武商Mall,以及即将开业的总建筑面积高达60万平方米的武商梦时代。公司旗下自有物业规模将直指200万平方米。然而,公司的市值还不到80亿元。


类似的价值差,在传统零售行业比比皆是,让资本看到了巨大的套利空间。


互联网巨头们看重的,显然不止于此。新零售的概念在2016年被提出之后,互联网巨头们在这个宏伟蓝图的指引下,将线下商业作为自己资本与流量的潜在变现出口。

然而,才几年时间,翻天覆地的变化便发生了。


今年以来资本巨头纷纷在零售业撤退,首先与它们自身的业绩表现有关。


大如腾讯,虽然没有流动性危机,但短期的盈利能力下滑已经无法阻挡,减持名单除了步步高,还有京东集团、新东方在线、海澜之家、华谊兄弟等。


永辉超市陷入亏损,急需减持回血,稳住自己的基本盘。


上海宝银的情况更为复杂。四处玩火的崔军,遭遇上海宝银的内讧,他自己更是因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罪名身陷囹圄。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互联网巨头们的新零售梦想,在错综复杂的现实面前,已经几近破灭了。


以永辉超市、苏宁易购为首,前几年的新零售转型有多猛,这几年的业绩困顿,就有多严重。于是,永辉终于提出从新零售退回传统零售。


资本一向是以利益为导向,当这个产业不能带来预期的收益,它们的退出,就成了迟早的事情。



03

行业回归本质


资本的抛弃,会让零售业陷入谷底吗?不,这可能是行业回归正常的转折点之一。


零售业,从来都不是一个有超预期想象空间的行业。这个产业的每一笔收入和利润,都来自于最核心的交易,也就是卖东西,盈利能力非常有限。


无论你的业态是购物中心、大卖场,还是便利店、自动售货机,核心还是如何把商品卖给消费者。


即便你在这个产业的运行过程中,加一点数字化、物联网甚至是VR、AR、AI等高科技,永远也改变不了它的核心。


永辉超市宣称从【新零售】回归到【传统零售】,正是走出之前过于强调“新”而忽略“零售”的怪圈,回到这个行业的本质——卖东西。


新零售不是不能探索,而是应该落到实处,以创造行业价值为导向,以能够实现稳定的多方共赢为目标。


此前曾如火如荼的社区团购,实际上就是一场多输的竞赛。供应商、平台、团长、甚至是消费者,最终都无法在这个商业模式中受益,这就是它整体性溃退的根本原因。


社区团购、前置仓等一连串的探索之后,当下的主流模式即时零售,算是线下零售与互联网平台的握手言和。



未来的线下零售业,应该如何恢复应有秩序?


服务型,以西南地区的红旗连锁为典型。这家区域商超的线下网点,可能没有那么大气、时尚,却是将居民日常生活的各种服务一网打尽,已开通公交卡充值、水电气费代收、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代销、中小学学费代缴、停车费代收等80多项便民服务。


成都的居民可以离开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永辉超市,但是很难离开红旗连锁。


做强区域性品牌,加强在片区的布局密度和业态组合,提升经营效率。比如物美在北京、新华百货在宁夏,武商和中百在武汉。


当然,中国零售业,未来最大的看点还是物美,商业资产价值提升+商业模式对外输出。物美系大量自持物业和相关储备,张文中博士在超市业务之外,最自豪的还是多点Dmall——它将让物美系跳出零售业务本身,在行业内开展降维打击。

0

人喜欢

0

人收藏

0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累计评论 0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注册
后参与讨论
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 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