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生堂的一套产品,官方定价1440元,李佳琦直播优惠到手约1200元,事后官方又降价到888元,还有人“零元”拿到了整套商品……
双十一期间,消费者们在各种规则和渠道之间来回穿梭对比,只为找到一个最低的价格,但繁杂的规则和商家的套路让越来越多的人苦不堪言。为争夺流量而持续打价格战,商家们和大主播博弈的背后,受伤的仍是消费者。
01
李佳琦直播间化妆品比官方贵300元?
资生堂:系统错误
今日,一则“消费者称李佳琦直播间产品比官方贵”的话题冲上热搜,引起了不少网友热议。
事件起因是,有消费者反映,双十一预售期间通过李佳琦直播间购买的原价1440元的悦薇水乳套装,直播间到手价格1240元。
而在11月4日凌晨,有消费者在资生堂天猫官方旗舰店购买的该套装,打折叠加店铺券后到手价888元。
事后,资生堂官方很快就下架了该链接,并将价格恢复至1440元,并且系统显示“无法提供保价服务”。
针对这一事件,11月4日晚,资生堂旗舰店发布公告称,当日0点因系统问题,店铺出现了短暂的价格异常,针对价格异常的订单,资生堂方面将与消费者沟通,统一做退款处理,并给以适当补偿。
一边是李佳琦直播间的1240元,另一边是官方的888元,300多元的差价引发了一部分消费者的不满。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记者查询发现,11月5日,有不止一位消费者在小红书发文称,接到了资生堂客服的电话,对方要求直接取消该订单,但作为补偿,承诺所拍的套装将全部赠予。
这也意味着,那些花888元超低价够得产品的消费者,现在一分钱不用花白拿了一套产品,这让那些辛辛苦苦蹲守李佳琦直播间抢到1240元优惠价的消费者感受到极大的不公,有消费者称:“如果有人不花钱就能拿到东西,那我们提前交付定金又有什么意义?”
02
商家突然降价李佳琦也很冤?
消费者集体维权要求申请保价
从资生堂的店铺公告来看,此次降价事件是偶然性突发的“系统问题”,并非刻意为之,李佳琦方面或许事先也并不知情。
虽然热搜话题为“李佳琦直播间产品比官方贵”,但从舆论反馈来看,消费者们并没有责备李佳琦直播间内没有拿到全网最低价,而在意的是,资生堂下架“888”链接,不让消费者正常保价。
目前,在黑猫平台上,输入关键词“资深堂”,搜索结果显示超过2000多条维权信息,其中最多的便是“资深堂半夜降价不退差价”的维权申请。
其中一位消费者称:”本人花费1290元购入资生堂悦薇水乳套装,期间平台说明可以进行价保,但在11月4日凌晨0点,淘宝资生堂官方旗舰店以888元价格售卖相同产品,之后下架链接调高价格逃避保价行为,让我们之前购买的消费者没有办法进行价保,我需要淘宝资生堂官方店家履行承诺的价格保护承诺,退还相应差价。”
还有消费者要求商家出示“系统问题”的证据,以证明公告真实性。并表示,如果以后商家都以系统异常为借口来逃避保价,那消费者的权益该如何保证?
数据显示,李佳琦直播当晚共卖出了超过20万单售价1240元的资生堂水乳套装,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不及时下架“888元”的商品链接,等到全部消费者都来申请保价,那么资生堂面临一笔巨额的损失。
目前,资深堂方面尚未对消费者集体维权一事作出回应。
03
商家偷走主播“最低价”
受伤的仍是消费者
事实上,电商主播与品牌自家的价格差异之争已经不是一两次了,类似的事件此前亦有发生过。
2021年双十一预售期间,“欧莱雅事件”一度引发广泛争议。在活动预热前,欧莱雅发文称安瓶面膜在李佳琦直播间为“全年最大力度”,到了10月20日双11预售活动开始时,消费者在李佳琦直播间购买的欧莱雅安瓶面膜价格为429元(买20片赠送30片),并且需要提前付定金,而在相同的产品规格下,在欧莱雅自己的直播间只需要257元,为此许多消费者投诉欧莱雅存在虚假宣传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彼时欧莱雅天猫旗舰店客服向个别消费者解释安瓶面膜退差价问题时称:“李佳琦说是低价就是低价的吗,李佳琦也是个打工人而已,他说再优惠也是官方活动策划那边决定的。”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价格是选择购买渠道的唯一标准,同一款商品,全网谁的价格低就买谁的。
而商家也深谙这一道理,因此,为了夺回近年来日渐式微的市场地位,商家需要重新掌握定价权,也就是通过“最低价”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过去几年里,头部主播自带的庞大流量让他们对商品有着极大的定价权,而商家则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受害者”。一方面,商家希望依靠头部主播带动更多的销量,但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在市场上失去话语权。
毕竟电商主播们直播带货不是做慈善,需要收取坑位费和商品交易提成等费用。如果太过依赖头部主播则会造成销售渠道单一、利润降低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从欧莱雅事件到如今的资生堂事件,不可否认的是,各大头部主播的“最低价”即将成为过去式,品牌方开始发现,与其把最低价给各大主播让主播去带货,不如自己开直播,把最低价留给自己,在这一趋势下,厂商们试图开始夺回电商直播话语权。
但无论商家与主播如何博弈,最后受伤的仍是消费者,双11本该是得实惠的“购物狂欢”,而不该成为忽悠消费者的“套路比拼”。经历一次又一次的价格大战,商家或许可以收获短暂的利益,但这也让自身陷入信任危机,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策略必然得不偿失。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蓝鲸财经(ID:lanjingcj)
人喜欢
人收藏
0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累计评论 0 条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