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中国造,松下不打“日本牌”了?

电饭煲中国造,松下不打“日本牌”了?

转载 2023-01-16 16:29
40800
Jerry
Jerry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 | 陈邓新        编辑 | 文婕        来源公众号 | 锌刻度(ID:znkedu)


多年以前,去日本抢购电饭煲,可谓风靡一时。


如今,这个景象一去不复返,日本电饭煲品牌非但节节后退,甚至将生产线搬迁至中国,以求降本增效。


近日,据日本媒体报道,松下将于2023年6月在加东工厂停止生产电饭煲,今后将把生产移交给中国工厂,部分员工转岗至集团旗下其他工厂。


须知,松下一直是日本制造的“代名词”。


这意味着,松下电饭煲标榜的“日本制造”或将成为历史。


那么,松下积极拥抱中国,背后有何深意?不止电饭煲,松下的电器业务为何也成为“明日黄花”?动力电池堪称松下的主战场,如何应对宁德时代的夺食?



01
国货崛起,反攻日本市场


松下,不再是电饭煲巨头。


1956年,东芝发布了现代意义的第一款电饭煲,具备加热之后自动断电的功能,之后三菱、松下等纷纷切入电饭煲赛道。


譬如,1960年松下推出第一台自动保温式电饭煲,标志着电饭煲进入电子控制时代。


于是乎,电饭煲成为日本厨房的必备电器。


而松下也成为日本电饭煲三巨头之一,数十年以来一直耕耘不辍,更是成为高端电饭煲的“风向标”。


毕竟,松下是第一个将电磁炉IH加热技术应用到电饭煲上。


据公开资料显示,IH=Indirect Heating=间接加热,IH电饭煲通过电流在直流、交流之间的变换,产生高频交流电流,通过线圈盘上的磁条产生变化电磁场,与内锅发生不停地切割磁感线产生热量,达到加热食材的效果。


简而言之,可以实现热量均匀分布,这样煮出来的米饭更为软糯。


图源:松下官网


尽管如此,松下电饭煲的日子并不好过。


其低端产品早已外迁多年,唯一的日本工厂主要生产高端机型,“日本制造”一度成为松下高端电饭煲的主要噱头。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锌刻度:“当年,中国游客爆买不是普通电饭煲,而是国内没有的压力IH电饭煲,现在这个问题已不存在了。”


想当年,董明珠对此愤愤不平。


“我特别生气到国外买电饭煲的事情,这个事真的刺痛了我的神经。我觉得很遗憾,同时也很悲哀。中国那么多制造企业,没有理由连一个电饭煲都做不好。”董明珠如是说。


之后,格力、米家、美的等国产品牌齐努力,逐渐拉平了与日本品牌的差距,而中国一跃成为电饭煲的出口大国。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1-8月中国电饭煲进口量为28.8万个,出口量为3474.3万个,美国、日本、韩国等为主要的出口目的地。


这意味着,中国电饭煲反攻日本市场。


更为糟糕的是,日本国内电饭煲市场在不断萎缩,据日本电机工业会称,2021年度电饭煲的出货量约为500万台,5年减少了13%;与之对应的是,2021年中国电饭煲表观需求量为10204.05万个,同比2020年上涨2.16%。


此消彼长之下,松下电饭煲改由中国造也在情理之中。



02
增收不增利,难题如何破解?


事实上,不仅仅是电饭煲,松下的电器业务也在加速流向中国。


据“界面新闻”报道,松下计划在3年内投资超500亿日元(约合3.75亿美元),扩大在中国的生产。


提高产量之外,还将在华开发产品的时间由8个月左右缩短至3个半月。


对此,松下中国和东北亚地区负责人Tetsuro Homma表示:“除非你扎根并从内部审视这个市场,否则你无法制造出对中国消费者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


这背后折射的是,松下当下的处境不妙,亟需中国市场扭转“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松下2022年4月至9月,净销售额为40639亿日元,去年同期为35336亿日元,同比增长15%;营业利润为1498亿日元,去年同期为2012亿日元,同比减少了25.55%;净利润为1073亿日元,去年同期为1530亿日元,同比减少了29.87%。


净利润同比减少


反映到资本市场,松下的市值也在不断缩水。


松下2021年的年度跌幅为-10.29%,2021年的年度跌幅为24.44%;截至1月9日,2013年的跌幅为0.22%,已连跌三年。


松下的颓势,肉眼可见。


复盘来看,松下的半导体、智能手机、等离子电视等业务线退出,空调、电视、洗衣机等电器在华也卖不太动。


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


一方面,创始人逝去。


松下幸之助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也是松下的缔造者与“灵魂人物”,见证了松下由无到有、由有到大、由大到强的全过程。


创始人松下幸之助逝去之后,松下锐意进取的姿态大不如前,再叠加种种因素,以松下为代表的日本电器品牌,才逐步被韩国、中国反超。


 “创始人对一个公司的活力和他所要坚持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蔚来李斌如是说。


一言以蔽之,对一家公司而言,创始人的重要性非同小可。


另外一方面,应变“迟钝”。


当松下成为全球电子巨头之后,更为热衷与东芝、三菱等对手争夺全球地盘,而忽视了IT巨头的威胁。


对此,松下前社长中村邦夫曾回忆道:“当社长以前,我在美国工作时,微软推出了Windows 95。我至今无法忘记当时的冲击。”


美国之后,中国也给松下上了一课。


这些年,中国本土电器品牌与IT技术结合,通过应用隔空投屏、人机交互、全屋智能等技术,上演了一出弯道超车的好戏。



03
押注锂电池,却遭宁德时代夺食


需要注意的是,面临中韩电器品牌的先后崛起,松下从未坐以待毙,动力电池成为其翻盘的重要抓手。


2008年,堪称松下的历史转折点。


彼时,松下遭遇了至暗时刻,从等离子电视到数码相机、从手机到半导体,各条业务线都受到冲击。


关于此,从惨不忍睹的业绩就可见一斑。


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松下的净利润为-3789.6亿日元,折合亏损了40亿美元,而上一个财年则是盈利2819亿日元。


为了挽回低落的士气,松下将自救的目光瞄向了动力电池。


遂于2008年12月斥资64亿美元收购了特斯拉最初选定的锂电池供应商三洋电机,从此与特斯拉牢牢绑定在一起,成为后者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的独家动力电池供应商。


松下前首席执行官津贺一宏曾预言:“如果特斯拉成功,电动汽车成为主流,世界将会改变,我们将有很多增长机会。”


数年之后,特斯拉如愿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而松下也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焕发了新活力。


不承想,宁德时代崛起,超越松下成为行业的“一哥”。


更为麻烦的是,松下不再是特斯拉的独家动力电池供应商,不得不与LG新能源、宁德时代一起分润“蛋糕”。


据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宁德时代电池总装车量为165.7GWh,市场份额为37.1%,较2021年同期增加了4.9个百分点;而松下是TOP 10唯一的日本企业,总装车量为34.1GWh,市场份额为7.7%,较2021年同期减少了5.1个百分点。


图源:中国电子报


一增一减之间,松下的压力倍增。


总而言之,松下目前的日子不太好过,一方面包括电饭煲在内的传统业务的优势在逐步丧失,另外一方面押注的动力电池业务遭宁德时代夺食。


那么,松下亟需一盏明灯照亮前路。

0

人喜欢

0

人收藏

0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累计评论 0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注册
后参与讨论
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 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