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圈发展至今,TVC成了一种主要传播形式,所谓的“无内容,不广告”,内容替代了以往的“吆喝”,做好一支TVC等于做好了品牌的“门面”。
从本质上说,大众对传统的广告脱敏,品牌方想方设法地制作有趣的内容吸引大众,其背后核心就在于对用户注意力与情感的挖掘和拿捏。
新奇的是,乳业巨头伊利在近日就拉来了《舌尖上的中国》原班人马,开拓出了全新的“奶食”,是一次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产品品质感的展现。
从本质上说,这其实是品牌借故事消除用户对产品排斥感的过程,借助其中独到的场景和氛围,收获用户好感度。
伊利携手《舌尖》制作组共同呈现国内首档聚焦非遗奶食的纪录片《「伊」口爱上千百味》,跨越数千公里寻找牛奶风味的千百种可能。
穿越大江南北,从内蒙到云南到广东,伊利用一支支纪录片还原属于传统非遗奶食的舌尖记忆,探寻非遗奶食的江湖。
在所有的现代化美食中,其实都暗藏着传统文化的影子,就如影片中的内蒙奶豆腐,制作出一杯大师级咖啡;由大理乳扇,制作出新派精品滇菜,顺德炸牛奶,延伸出,治愈系国风美食......
从「舌尖上的中国」到「舌尖上的奶食」,伊利带领观众走进传统非遗奶食的世界,内蒙、云南、顺德,花式美食之下,是优质牛奶做支撑。
品牌以纪录片的方式,为观众展现每「伊」口美味的背后所蕴藏着的匠心故事与非凡技艺,助力中国非遗奶食文化传承,不仅让人食欲倍增,也能感受到浓浓文化韵味。
从打造「牛奶丝绸之路」将品牌的品质精神融入古今之路,到从非遗奶食入手,探寻传统美食背后的千百滋味。从营销层面上说,伊利找准了另一个创意营销入口。
通过聚焦非遗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在用品牌故事衬托匠心品质的同时,也是品牌形象和底蕴的塑造过程,让品牌价值可触摸。
近年来,不少品牌主动拥抱传统文化,国潮复兴也成为撬动品牌营销增长的关键点,通过联动国潮文化创新品牌内涵与产品特色,开辟新的市场领域并大获成功。
在消费升级的当下,人们对产品的附加要求也逐渐增多,个性化的情感价值以及独特的品牌文化自然成为了撬动年轻消费者注意力的关键之处。
品牌入局文化营销,实际上是对用户好感度的收割与占领,国潮与大众民族自信崛起,传统文化“重出江湖”,搭乘传统文化的时代列车,成了各大品牌的一项“常规操作”。
而伊利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非遗文化用一种极具意境和代入感的画面呈现出来,一杯都市咖啡向草原致敬,一盏乳香奶豆腐焕发新生,牛奶的鲜活从青草流霞到霓虹斑斓,美食之下,文化变得更有体感。
这一带动用户情绪和食欲的画面、文案表达,以创意内容为糖衣,侧面降低了消费者对广告的抵触心理;除此之外,品牌并没有放弃在社交平台上的营销造势。
他们来自天南地北,或忙碌于都市,或隐匿于民间,或游走于江湖。当他们相遇,碰撞一场舌尖奶食盛宴,7月17日,伊利官微上线三支非遗奶食影片,用一场场匠心故事,让大众爱上非凡技艺。
依托TVC本身所具有的内涵价值,在评论区内,就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应援热潮,巧妙借力非遗文化所自带的国潮魅力,充分收获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
某种程度上,伊利创意打造“舌尖上的奶食”,一方面是挖掘传统美食的内在韵味,另一方面也是文化传承的初衷,最大程度上赋予品牌正向滤镜。
国潮“当打之年”,当下,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常常会借助于文化营销的方式,来达成消费者共识、引导并塑造行为。其本质在于为自身产品赋能的同时,也能恰到好处地传递出品牌人格化形象。这一方式,对于营销人来说一定不会陌生。
早在之前,小米就曾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龙泉青瓷」非遗传承人徐朝兴拍了一支纪录片——《没有指纹的人》,不自觉地透露出一股由内而外的高级质感。
六十年泥火交融,让指纹化作瓷器的神韵,青瓷大师徐朝兴的双手,是「工艺人」含义的高度凝练,也与小米的探索精神高度契合。
短片借“指纹”作为话题切入点,工艺人做瓷器日复一日所磨掉的指纹,无形中是一种“匠人精神”的映射。
器物有型,匠心无界。基于此,在探求中追求卓越的小米,为寻求手机陶瓷背壳工艺的突破,前往龙泉拜访徐朝兴。将探求之心刻入品牌基因,坚守工匠精神,小米淬炼出陶瓷背壳产品,让小米MIX 4与青瓷大师的作品相映生辉。
二者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对文化、传承、匠心的表现和彰显,借力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无限魅力赋能品牌营销,侧面凸显品牌的价值底蕴。
Z世代是伴随互联网时代长大的一代年轻人,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推崇“我想要”和“我个性”的理念主张。国潮文化营销兴起背后,是Z世代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
无论是非遗手艺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还是跨越数千公里寻找牛奶风味的千百种可能,伊利在沉淀品牌价值的同时,也让文化可感可知,充分收获用户认同之感。
本文由首席营销官入驻KOL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4A广告网(ID:AD4Anet)
分
人收藏
你的评价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累计评论 0 条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