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是怎么被“拉近”的?

双11是怎么被“拉近”的?

转载 2023-11-15 11:50
19992
Jerry
Jerry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 | 彦飞        编辑 | 王靖        来源公众号 | 字母榜(ID:wujicaijing)


以双11为代表的零售线上化,是过去十多年中国零售商业的大趋势。但到了今年双11,线上零售略显疲态,线下本地商家搭乘即时零售的东风,成为新的驱动力。


大促期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打出低价牌,并搭配官方直降等玩法。轰轰烈烈的价格战之后,电商平台并没有像往年那样晒出双11成绩单,而是重点宣传其他维度的亮点,比如有多少个品牌交易额破亿、破十亿等。


至于往年最受关注的GMV,电商平台均三缄其口。自从2021年天猫双11官宣5403亿GMV之后,这一指标已经连续两年被淡化。


另一方面,大大小小的线下商家以空前热情参与大促,打折力度甚至高于线上渠道。


以银泰为例,双11期间,全国各地银泰门店推出众多优惠活动,比如1分钱看电影、1元健身课、茶饮咖啡买一送一券、餐饮5折起、黄金最高克减100元等,还推出限时主题展、快闪店、明星见面会等超过300场活动。银泰相关人士向媒体透露,10月20日至11月11日,银泰百货客流量相比去年增长45%。


与银泰等大型百货不同,大多数中小体量的本地商家并没有单独作战,而是选择参与饿了么、美团等本地生活平台的双11活动,利用后者的数字化运营和即时配送基础设施,提高参与双11的效率。据饿了么统计,双11期间,联华超市、奥乐齐等超市便利品牌的销售额比去年增长超100%。


日常生活中的刚需、高频商品,成为最先受益的品类之一。双11期间,快消巨头联合利华的多个子品牌参与饿了么品类日营销玩法。相关负责人称,各品牌整体成交规模和用户规模均有新突破,多个门店单日爆单,双11目标达成率为114%。


此外,乳制品的销量也显著增长。在饿了么平台上,特仑苏有机纯牛奶增长15倍,皇家美素佳儿奶粉增长8倍,君乐宝鲜奶、奶粉增长超6倍,辉山乳业增长3倍以上。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参与饿了么双11的商家数量比去年增长50%;超过九成合作品牌的成交量突破历史峰值,近100个品牌成交额较去年增长超100%;百万消费者涌入饿了么会场参与抢购跨行业组合优惠的“大券包”。


本地商家积极参与大促,让双11更“近”了;更多消费者和订单开始关注即时零售这一新渠道。当双11的线上部分遭遇瓶颈,线下部分却在本地商家的“反攻”中,找到了新的增长动能。



01


双11诞生于线上零售场景,在“即时”玩家们入场前,线上商家一直是大促的主角。


线上商家在参与双11等大促时,具备多重天然优势:他们无需承担店面房租,经营成本低,降价空间大;面向全国网民销售,能够更高效地利用双11蓄积的流量池,实现薄利多销;由第三方快递公司进行配送,送货上门的购物体验更胜一筹。


相比之下,栖身于商业地产的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乃至连锁店、便利店、夫妻店等,必须承担房租、店员等固定开支,终端价格难以匹敌网店;依赖周边客流、覆盖客群有限的特性,也让他们难以依靠规模效应摊薄成本。在消费者体验环节,进店选购、自行提货也比网购快递繁琐和低效。


另一方面,本地商家从线下起步,数字化经营能力普遍不如线上商家;即便参与双11,也常常力不从心。一些大型商场多年前试图做自己的购物节,却没能做出名堂,欠缺数字化能力是原因之一。


但扎根本地的线下商业生态,仍然具有独特优势。大大小小的本地商家散布城市各个角落,能够在线上零售不易触及的场景中,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


以体量划分,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大型本地商家拥有种类齐全、品牌多样、SKU丰富的商品供给,而便利店、夫妻店、社区小店等中小业态胜在贴近居民、经营灵活、分布密集。当两者在货盘、效率和体验等维度互补,经过本地生活平台的线上整合,所形成的商品池深度并不亚于电商平台。


不但如此,本地商家还会根据周边用户需求,定制和储备一些非标产品,比如产自本地的特色水果蔬菜、热卤制品、传统现制食品等。由于不易保存、消费者有限,电商平台很少引入此类商品,消费者只能从本地商家购买。


此前,线下商业货盘丰富、富有本地特色的优势,并未被充分释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多数本地商家并不清楚如何运用数字化工具、如何线上线下联动等,经营方法相对传统。


近年来,在本地生活平台的引导下,这一状况逐渐改观。一方面,“饿了么们”针对不同体量和垂类商家不断推出精细的扶助措施,包括新手培训、智能工具、营销教学、专项补贴等;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本地商家对于如何使用互联网做生意、打通线上线下,也开始有了更多认知和理解,数字化经营水平大幅提升。


除了数字化能力,即时配送能力是本地生活平台为商家插上的另一只翅膀。依靠百万量级的外卖小哥,外卖平台搭建了覆盖全国的即时配送网络,最快可提供分钟级的送货上门服务,配送时效反超电商。


有了匹敌电商的商品池和履约能力之后,本地商业生态还需要攻克低价难关。今年双11,线下商家纷纷围绕价格发力,优惠力度甚至不亚于线上渠道。


以美妆为例,据自媒体“真探”报道,娇兰线下专柜的套装售价低于线上渠道;兰蔻则是线上线下价格相同,但线下专柜有时会比天猫旗舰店多赠送一份小样。


也有一些商家通过与外卖平台合作,大幅拉低商品价格。双11期间,水果零售品牌切果NOW参与饿了么“好货1分购”活动,只需1分钱即可加购的乌梅小番茄售出逾3万份。在饿了么参与双11,为切果NOW带来了接近3倍的曝光增长,门店成交额创新高。



02


今年双11,更多线下本地商家参与其中,带动消费者购物习惯持续改变,消费势能快速向即时零售释放。


往年大促,消费者习惯了跟随平台游戏规则,定时抢券、下单、付尾款、等待收快递。但到了双11第15年,越来越多消费者在宏观经济承压的大环境下,开始有意识削减购物欲望,克制非理性消费。


今年,各大平台纷纷简化优惠规则,主打官方直降,同时拉长大促周期、加快配送速度,以改善用户体验,给消费者“减负”。但随着本地商家加码双11,即时零售送得更快、城市特色供给多的优势被同步放大。


根据商务部研究院电商所今年9月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3)》,近年来,国内即时零售市场的年均增速超过50%,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5042.86亿元。


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也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消费者对购物配送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60%的90后和85%的80后希望网购当天就能到货。这一新趋势,为即时零售代偿满足部分电商零售的需求提供了根基。


在此过程中,即时零售的消费者也展现出不同于线上电商场景的需求特征。


宠物家是一家宠物用品连锁品牌,在全国各个城市设有200多家门店。双11期间,宠物家注意到,通过即时零售平台下单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中小包装商品,而非电商主力销售的大包装;对于到货时效性要求更高,比如会在半夜要求送一袋猫砂。


这促使宠物家主动做出调整。例如,有的社区老龄犬数量较多,附近的宠物家门店就会准备更多宠物营养健康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宠物家高级副总裁拉元伟表示,“依托于本地社区门店,我们可以更了解周边宠物健康状况和社区用户需求,从而准备更符合周边用户需求的商品,人货匹配更加精准。”


另一方面,在线下零售场景,低线城市消费者参与双11热情更高。饿了么数据显示,今年双11,三四线城市零售消费者同比去年增长约六成。


更多消费者转移至线下渠道购物,除了推动零售商改变经营策略外,也促使各大品牌加大对于即时零售场景的投入。


以3C数码品类为例,今年以来,iPhone、小米等品牌陆续入驻饿了么,并在新机现货首发当日,同步饿了么外卖发售。


今年双11,饿了么平台的iPhone 15等热门产品推出满减活动,消费者最多可领取500元满减红包。丰富的供给、实在的平台权益,大促期间饿了么平台的3C数码外卖量同比增长超120%。其他品类同样显著增长:家电增长近3倍,酒水、服饰鞋包、玩具潮玩等超过十个品类成交均翻一倍。



03


聚拢本地商家供给和消费者增量需求的即时零售,给成熟期的双11带来新思路。


回看双11发展历史,交易规模的增长路径有迹可循。


2009年首届天猫双11的成交额为5200万元,参与商家仅有20余家;到了2021年,天猫双11的GMV增至5403亿元,十二年间增长1万倍,商家规模以百万计,成为线上零售的标杆营销IP。


双11的狂飙突进,除了依靠商家和平台的大幅度让利外,也非常依赖线上流量的集聚和密集释放。结果之一是,熟稔电商玩法的线上商家如鱼得水,成为驱动双11增长的主要动力;线下商家却因困于数字化能力,难以浪中淘金,对大促望而却步。


但经过这几年疫情对数字化能力的反复考验和锤炼,如今,线下商家的数字化能力已经不输于线上零售:他们开始比网店更懂得如何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交易额,对于社群电商、本地生活直播等玩法也烂熟于心。


不但如此,基于饿了么等平台的即时配送基础设施,即时履约能力也成为本地商家加分项。随着平台和商家的能力提升,线下商家参与大促的短板被逐渐消解。



另一方面,线上零售的价格优势也不如以往。本地商家可以凭借即时零售带来的高动销率和复购率,摊薄每笔订单的固定成本,从而拉低单位售价,甚至做到比网购更便宜。


例如,双11之前,盒马推出“线下专享价”,多个品类商品比线上便宜两成。饿了么则在双11期间推出11万份“好货一份购”,并上线纸品、粮油、母婴、乳饮、零食等10个品类日优惠活动,全棉时代、良品铺子、Babycare、MUJI等200多个品牌推出爆款低价活动,超过200家线下零售商上线大额满减福利,比如名创优品推出满199-100、小米之家满399-60等优惠红包。


当然,本地商业与线上零售之间并非零和博弈。它的货盘与线上零售存在根本差别,客群也是基于地理位置的新客。本地不同商户之间,乃至本地业态与线上业态之间,不需要展开惨烈的价格比拼,而是凭借产品和服务取胜。围绕供给丰富度和服务的比拼,本地商家加入双11,也让这场电商狂欢在价格战之外有了新的竞争维度。


在即时零售的驱动下,双11正变得越来越“近”,零售竞争的核心从流量回归服务。在更长周期里,消费回归本地、回归线下、回归日常是大势所趋;本地商家和消费者涌入双11,给今年大促增添了亮点,也为双11的未来发展探索新方向。

0

人喜欢

0

人收藏

0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累计评论 0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注册
后参与讨论
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 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