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电商天下(ID:DSTX355)
作者丨清清
对于关注科技圈的网友们而言,“何同学”的名字想必并不陌生。
还记得当年,一条介绍5G的爆款视频,让这位来自北邮的大学生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迅速走红。
在何同学的主阵地B站,他坐拥1210万粉丝,是当之无愧的顶流,不仅多次入选“B站年度百大UP主”,还一度与苹果CEO库克见面,相谈甚欢。
就在近日,何同学又一次登上了热搜。
不过这次,不是因为炫酷的科技测评,也不是因为让人拍案叫绝的创意视频,而是一条关于“拒绝给网约车司机好评”的微博。
图源:界面新闻
在微博中他提到,过去面对网约车司机的好评请求时,自己常口头答应却事后遗忘,如今决定直接拒绝。
在结尾处,何同学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升华,总结这是“作为一个有讨好型人格的人,锻炼真诚和勇气的方式”。
乍一听,这似乎是一个关于自我成长的励志故事,但网友却从字里行间解读出了这碗鸡汤的“异味”。
在评论区,有网友表示:“你把生活中的戾气发泄给最底层的人,然后觉得锻炼了自己”。
更有网友直言何同学“自大又无知”、“有本事拿你的硬气去欺负强者”。
图源:网友评论
而除了不买账“毒鸡汤”,网友还指出,何同学此举颇为“双标”。
一方面,网友回顾了此前何同学与库克喝茶时盛赞库克比西湖更美的谄媚言论,直指其对大人物与普通人的双重嘴脸。
另一方面,网友也质疑称:何同学自己也在视频里天天求观众“一键三连”,和司机求好评有什么区别?”
尽管在发觉评论区风向不对后,何同学迅速删除了该条争议微博,但舆论的余震并未被轻易平息,掩耳盗铃的删博行为甚至招致了更多的嘲讽。
诸如#何同学 网约车#、#何同学 双标# #何同学被评傲慢而不自知# #何同学掉粉# 等词条登上微博、小红书高位热搜,阅读量破迅速破亿。
第三方数据显示,何同学的B站账号24小时内掉粉破万。
不仅如此,还有不少网友有样学样,按照其微博改写了一段拒绝“一键三连”的文字回敬何同学。
截至发稿,电商天下搜索发现,何同学多个视频作品的评论区都已被类似文案刷屏。
图源:蓝鲸新闻
在电商天下看来,这场风波的戏剧性在于,它触碰了互联网时代最敏感的神经:权力关系的倒置。
作为顶流博主,何同学习惯于在视频中向观众“索要”三连,但当角色调换,他成为被索取好评的一方时,却选择用“拒绝”来标榜“真诚”。
这种矛盾被网友解读为“上位者的傲慢”——真正的讨好是向上(对甲方、对平台),而不是向下(对司机、对观众)。
何同学的口碑翻车,本质上暴露了顶流网红的“特权幻觉”。
当网友发现,吃尽流量红利的网红居然“挥刀向更弱者”、将恶意释放给普通人时,民意的反噬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值得注意的是,舆论的滔天巨浪背后,何同学依然是商业战场上“最值钱的科技博主”之一。
第三方平台显示,何同学的B站主账号定制视频报价高达74万元/条,植入广告44万元/条,公司账号“何同学工作室”的商单同样以数十万计。
据蓝鲸新闻报道,2024年,他在抖音发布了约20条品牌合作视频,合作方从沃尔沃、兰蔻到海信,横跨数码、汽车、美妆多个领域,
图源:蓝鲸新闻
以综合内容及数据衡量,何同学稳坐B站花火UP主榜单科技分区榜首。
不仅如此,即便工作室自称“尚未盈利”,何同学的周边产品也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在何同学的淘宝店铺里,29元的擦镜布卖出超6000份,印着“点赞猫”的T恤也销量不俗。
图源:淘宝“何同学商店”
然而,事到如今,商业价值与观众口碑的微妙平衡,正在被这场风波打破。
有业内人士透露,何同学此前因被质疑抄袭而下架商单视频,可能面临违约风险。
而此次争议中,网友将矛头直指其“既要观众的三连,又吝啬给司机好评”的割裂姿态,本质上是对“商业变现过度侵蚀内容真诚度”的抗议。
一位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当UP主的真诚成了广告的包装纸,翻车只是时间问题。”
回看何同学的创作轨迹,这场危机早有伏笔。
2024年,他首次落选B站“百大UP主”,播放量最高的视频仅700余万,不及两年前的四成。
尽管2024年他试图通过提高更新频率(主账号发布20条视频)和开设公司账号发布幕后花絮来“贴近观众”。
但粉丝们似乎并不买账——评论区常见“量产化”“失去灵魂”的批评。
这种焦虑在2025年变得尤为明显。
年初两条3分钟竖屏视频被粉丝吐槽“水时长”“恰饭痕迹太重”,与早年耗时数月打磨的深度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有观众感慨:“以前的何同学能让我忘记时间,现在却让我频繁看进度条。”
显然,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数据可以量化商业价值,却无法衡量观众的情感认同。
在电商天下看来,此次事件的特殊性在于,它暴露了行业最隐秘的悖论:观众渴望真诚,但真诚本身正在被商业化。
因此,对何同学而言,危机或许是一次涅槃重生的契机。
有网友建议:“与其解释,不如拍一期体验网约车司机的视频,探讨平台评价机制对劳动者的压迫。”
这或许是个可行的方向——毕竟,观众从未拒绝广告,他们拒绝的是把广告伪装成“情怀”的套路。
何同学曾说:“最重要的不是外界评价,而是我们对自己的评价。”
此刻,这句话或许值得所有内容创作者重新品味。
毕竟,在这个算法支配流量的时代,唯一能穿透屏幕打动人心的,永远是那份笨拙的、未经算计的真诚。
人喜欢
人收藏
0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累计评论 0 条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