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小黄车,真变黄了
ofo小黄车早就凉了,但似乎还没有凉透。
最近有细心网友发现,微信公众号仍然在发布推送,只是内容和共享单车已没有任何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演艺明星的推送,很多都是所谓的“标题党”擦边文章。例如什么“刘强东退位三个月后,29岁张泽天突然官宣喜讯,被出轨4年她终于不忍了”、“马伊俐居然二婚了,她的选择惊了所有人,但她觉得值得,原因是这样...”,而且几乎篇篇10万+阅读量。毕竟,ofo小黄车的崩溃早在2018年就已经开始,后来更是因为无法退还用户的押金而深陷舆论风波。没想到这个沉寂已久、几乎已经被广大用户彻底遗忘的共享单车品牌,竟然又一次走到了风口浪尖。01
凉了,但又没完全凉?
据了解,目前在大量名称中含有ofo小黄车的公众号中,状态均为正常。“ofo小黄车”认证主体是西安转动惯量商贸有限公司,其母公司是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其余公众号的认证主体则大多数也是拜克洛克,而这恰恰是ofo小黄车的所属公司。从这层关系上来看,ofo小黄车也确实是其官方账号。通过公众号最近所发布的帖子,蹭流量的意味可以说是相当浓郁。一时之间,#ofo公众号发擦边推文#的话题也登上了微博热搜,在这之中还包含不少网友讨要押金的评论。通过阅读帖子内容可以发现,大多数文章并不是ofo小黄车的原创,基本都是以转载为主,然而其转载文章的目的竟然是为了蹭流量和带货。几乎大多数的推文当中都含有一些产品和服务的广告,其中还包含各种线上学习课程等。很明显,ofo小黄车通过公众号发布消息就是为了利用曾经的公众号粉丝收取广告费和流量分成,榨干最后一滴剩余价值。这也不禁让很多网友开始发问:ofo小黄车竟然已经沦落到如此地步了吗?事实上,不管是在苹果还是安卓的应用商店,目前都搜不到ofo小黄车相关的应用。对用户而言,退押金之路更是遥遥无期。02
曾引领共享单车热潮
曾几何时ofo是资本市场上的绝对宠儿,尤其在2016-2017年间,ofo曾连续完成了7轮融资,频繁时期一个月内就获得了两笔超千万美元的融资,背后的投资阵容更是包含如阿里、滴滴、小米等明星投资机构。在当时,哪怕是对于共享单车完全不了解的人也知道ofo小黄车已席卷而来,路边更是随处可见。曾有用户表示:“在共享单车的巅峰时期,路边停着的是五颜六色不同品牌的自行车。为了找到价格便宜甚至白嫖的机会,手机上最多时一共下载了超过5款共享单车APP,看到什么就扫什么。”事实上,ofo小黄车的创始人戴威恰恰也是第1个在国内提出共享单车概念的人,可以说是引领了一股共享单车的热潮。遗憾的是,庞大的融资金额终究还是敌不过创始人戴威想要持续疯狂扩张的野心。或许正是因为摊子铺的太大,资金链吃紧,最终在2019年9月小黄车因为拖欠货款被供应商起诉。名噪一时的ofo小黄车帝国也开始出现裂缝,最终因为无法退还的押金而成为了千万用户谴责的对象。曾有投资人表示:“戴威多少还是有点儿年轻气盛,对自己的判断有种盲目的坚持。”2018年4月,在ofo小黄车爆雷之前,胡玮炜以37亿美元的价格把公司整体出售给了美团。甚至在当时,一篇《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流传甚广。如此来看,早已全身而退的胡玮炜显然比现在还苦苦挣扎的戴威结局要好太多了。03
共享单车是门好生意吗?
有不少用户表示,自己的日常通勤经常在下了公交、地铁之后距离到家还要走一段路,共享单车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是哪怕适应了市场需求也不能够玩过火,不然ofo小黄车就是前车之鉴。先是被供应商起诉,其次退还押金的周期变长,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ofo在当时都给释放出了资金断裂的信号,最终也使自身遭到反噬。当然,在资金链出现问题前后,戴威也曾想过很多解决方案。最先开始推出的便是广告业务,包括车身广告、APP广告等;其次,小黄车还上线了折扣商城功能,引导用户把所充值的押金兑换成金币在线消费。甚至在去年底ofo还推出了拉好友退押金的活动,拉的好友越多,退押金的优先级就越高。只不过,一波又一波的“骚操作”,最终也彻底把ofo小黄车推向了万丈深渊。当然,对于共享单车,也不能因为ofo的爆雷就一棒子打死。毕竟目前依然有一些共享单车品牌活得很好,例如现在的三大巨头美团、哈啰和青桔单车。目前来看,这三大共享单车巨头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95%,只不过尴尬的是运营到现在依然也没有摆脱亏损状态。摆在共享单车面前最严峻的问题,显然是如何更好的实现盈利。早在共享单车“百团大战”时期,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各大品牌之间大打价格战,结果却给自身挖了个大坑。再加上大量的车辆损耗,对于共享单车品牌方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成本。现在,对于共享单车而言,最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或许就是涨价。早在今年初,哈啰单车就宣布把骑行套餐7天卡涨到15元,30天卡涨到35元;8月初,美团单车也上调了畅骑卡的无折扣价格,一度引发广泛关注。面对高居不下的运营成本,不管是涨价还是打广告也多属无奈之举。但如果超出了用户的心理承受范围,显然也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流失。或许在未来,只有找到一个对双方都比较友好的临界点,这场博弈才会停止。
本文由首席营销官入驻KOL发布,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品牌官 (ID:szwanba)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