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深陷“删照门”,得物刺痛了谁?

原创   2022-11-17   17:24
0
0
0
44200

2021年1月,当拼多多被指远程删除用户照片时,得物估计也吃过这个大瓜。一年多后的现在,得物万万没想到,吃瓜吃到自己身上,拼多多的昨天就是自己的今天。


近日,据九派新闻报道,有网友曝光一段视频,称得物调用自己的手机权限,删除了其手机录下的,关于双11收到货物有问题的视频证据。

▲ 图源:微博

调取用户手机权限,删除用户投诉视频?得物真的这么做了吗,得物有这个权限吗,得物、华为和平台,到底是谁的锅?一时之间,得物成为众矢之的。


01

得物“惹毛”用户


11月12日,有网友爆料一段视频:

视频中,该网友给出一张截图,根据图片内容,华为手机提示:“检测到‘得物’删除了视频”,已成功拦截”。

▲ 图源:微博

网友在视频中说明,得物删除的视频,是自己双11在得物买了东西,收到货后发现货品有问题,就自己录了视频,上传到平台进行反馈和投诉。

根据华为手机的系统提示,该网友认为,得物调用了自己的手机权限,删除了自己手机里面用于投诉他们货品有问题的视频。

私人的手机,私人的信息和数据,随随便便就被APP有权限删除,网友将此事公开爆料,并发布在了网上。

随即,“得物调取手机权限删除用户投诉视频”相关词条就冲上了热搜,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舆论。

▲ 图源:微博

这么一来回,的确是细思极恐。消费者纷纷讨论:

“有些可怕啊。一个购物APP居然能删除自己手机里的视频?所有APP都要各种权限,是不是他们都能监测着我们的手机?”

“电子盲还是很吃惊的,原来开授权访问,可以不是机主本人操作,震惊。”

“这手机还能这么操作,他们怎么远程操作的?我们的手机成了他们的?”

11月13日下午,得物针对此次事件,发布了声明,主要回应了以下几点:

▲ 图源:得物官微

1.针对网友爆料,得物已经联系了该用户和手机厂商进行了核查,目前结果仍在调查中。

2.得物完全没有任何动力去做删除用户相册等不合规的行为,同时得物也没有相应技术和能力去定向删除用户手机里的视频。

3.此次事件可能是一次乌龙事件,是手机系统出现的误报。

随后11月13日晚间,据得物声称第一时间核查原因后,再次出面回应:

▲ 图源:得物官微

1.得物并未删除用户手机相册的原视频,删除的是系统临时生成的缓存文件。

2.删除缓存文件触发了手机系统的拦截通知,得物已第一时间研究优化该体验避免误会。

1天内2次回应,对于得物的声明,目前网上的反馈大致分为2派。

得物官微声明下方留言:

▲ 图源:得物官微

“就是后台在处理缓存文件,没动原视频。”

“删视频的真的是想太多了,清理个缓存文件罢了。”

“是的呀,这种删除缓存很正常啊,就是个乌龙事件。”

话题下面实时网友评论:

“删不删除缓存也不需要你管啊。”

“什么时候手机录屏也成为了缓存照片了?得物这真的是把大家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把自己做杀毒清理软件搞吗?管天管地,你还管我手机缓存文件呢?”

▲ 图源:微博截图

官微清一水的洗白评论,一方面也许是真的相信得物的消费者,另一方面也被不少网友质疑是得物买的水军,评论的内容丝毫不走心,只是一味的帮得物说话。

而话题下的实时评论,大部分消费者对得物此次操作,给予负面评价。

至于此次事件的处理结果,大概率也会跟此前被曝远程删除用户图片的拼多多类似,声明删除的图片和视频与清缓存有关,不了了之。

目前,根据业内专业人士分析,清除缓存要么是得物APP有bug,要么是手机系统误报。


02

17万+投诉,负面不断


调取用户手机权限,删除用户视频事件,得物侵犯用户隐私的舆论风波暂时是告一段落了。但回到事件本身,得物除被曝删除用户投诉视频之外,还需关注的是,得物又又又被投诉了。

而因产品质量被投诉,对得物来说,大概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翻看消费者常用的投诉服务平台黑猫投诉,截至2022年11月16日9点,平台上对得物投诉累计175355个,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产品假货、质量不过关、拒不退款、霸王条款等。

▲ 图源:黑猫投诉官网

翻看中国质量新闻网官方投诉平台黑牛投诉,也有不少得物APP售卖假冒伪劣产品的消息。

17万+投诉,得物从最早的内容资讯社区到现在的专业炒鞋平台也才7年,年均2万+条,日均66+条,得物每天至少被60位消费者投诉。

此外,不只消费者投诉,早前在2020年,中消协就点名批评得物APP。

2020年6月,中消协公布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监测期内,有关得物APP负面信息达8735条,主要涉及假冒伪劣、鉴定费、优惠券、霸王条款等问题。

▲ 图源: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

中消协还点明了3个典型案例,包括:尺码不对,退货被索“鉴定费”;质量瑕疵,退货补偿优惠券;右脚鞋头歪,检测也过关。

然而即便是消费者和官方都曾反映得物平台存在相应问题,其在产品质量的问题上其却一直都没有好转,甚至愈演愈烈。

今年年初,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的节目显示,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近期对9家电商直播平台6类商品进行抽检。结果发现,113批次样品中,有2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9.5%。

其中,抽查不合格率最高的是“得物”电商平台,高达50%。

▲ 图源:央视新闻报道

面对央视曝光,得物被打的“体无完肤”。给出声明,立刻下架不合格产品。

而即便是下架了产品,本是依靠“鉴别真假服务”起家和差异化的得物,如今却成为全网产品不合格率最高的平台,也实在是难掩得物的尴尬和打脸处境。

平台不规范,得物的舆论一直没有停过

今年6月,得物又被苏炳添被告侵权,未经本人允许,擅自使用其图片进行推文传播。事件涉及国家运动员,当时被闹得沸沸扬扬。之后得物回应致歉,会联系沟通相应的赔偿。

▲ 图源:得物官微

大部分品牌都是靠产品出圈上热搜,而得物是彻底走上了黑红的道路。每隔几个月,就会因为负面新闻上头条,正如网友调侃,感觉得物一出现,不是在声明,就是在道歉的路上。


03

“抛弃”得物


回看得物的过去,不免唏嘘。曾经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平台,缘何走到今天被“抛弃”的局面。

2015年,得物由虎扑联合创始人杨冰一手孵化,那会的得物还不叫得物,也并不是如今的炒鞋卖鞋平台。

彼时,得物的前身只是主要提供资讯和帮助年轻人了解潮流文化的内容社区平台,年轻人在上面交流和分享最新的球鞋文化。

李林就是最早一批接触得物的用户,那会炒鞋文化刚刚兴起,平台其实没有那么大众,更多的是一些志同道合,和对潮流文化感兴趣的人在上面交流,平台和用户的目的都比较单纯。

▲ 图源:360图片

2017年8月,随着平台受众越来越广,杨冰正式推出毒APP,就是得物APP改名前的名字。

站上了国内第一批真正意义开始炒鞋的风口,毒APP在用户主要都是年轻人为群体的积累上,迅速成为国内最大和最专业的年轻人交易和交流炒鞋平台,炒鞋火了,毒APP也火了。

王明回忆,那时候我们男生提到炒鞋,买鞋,都会给朋友和同学推荐毒APP,全靠自来水的口碑,毒APP发展的非常快。

发展到2020年1月,毒APP正式改名为得物APP,自此得物开始发力潮流全品类。

▲ 图源:毒APP官微

大概是从这会起,感觉得物就没那么纯粹了。而且平台上各种假货频出,售后也是经常被吐槽,得物已经不是以前的毒APP了,忘记了初心,得物走偏了。韦哲直言。

潮流全品类市场,没有那么容易突围。2020年是一道分水岭,得物虽然平台产品售卖范围扩大了,但是空有大平台的架子,没有消费者买单,也是白搭。

假货、质量不合格等负面新闻影响,已经让得物在消费者这里失去了口碑,让其失去了最初的起家之本。

资本的嗅觉最为敏锐,失去消费者的同时,得物雪上加霜。原有不少资本给得物投钱,如今其却开始被资本抛弃。

早前,就有消息曝出字节跳动或将考虑出售潮鞋电商平台“得物”低于10%的股权。字节跳动做的很直白,失去了消费者,得物势必会陷入了增长瓶颈。

▲ 图源:微信搜索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得物GMV500亿元,同比增长92.3%。2021年,得物GMV800亿元,同比增长60%,下降32.3%。

资本投资得不到回报,得物被放弃是必然。

得物消退,有迹可循。目前,得物仍频繁困于负面,前期的积累让其尚有余力应付和解决。只是不知道,长此以往,得物还能撑多久?


本文由首席营销官入驻KOL发布,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品牌官  (ID:szwanba)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
首席营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