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日本大阪某罗森店铺由于“歧视外国人”被网友群起围攻,以至闹上了新闻头版,最终罗森官方致歉。
原来,起因主要源于大阪这家罗森店内包子柜上的贴条。
贴条上的日语写着:外国客人禁止说“这个”和用手指指,请说“给我肉包子(的日语)”。
12月2日,一名大阪剧场的演艺人员在推特上po出了照片,并表示无法理解。此事随后发酵,引发了数万网友的围观。
很多网友表示:即便不是外国人,看到这纸这么写也不舒服,如果是我的话,就去别的店再也不会来了!
有一些大聪明网友发现了问题:不是,你这个日语写的单子,真的不懂日语只会说“这个”的外国人来看也看不懂啊,好歹用英文?
另外一批网友,认为名字出在肉包子自身,每一个肉包名字都太长了,要读就很累,而且英语也都说“这个”,没什么不可以。
所以,错的是包子命名者本身啊!
当然,还是有很多网友给出了更便捷的手段:你加个号码不就好了?
确实,另一位网友就说:萨利亚已经做的很纯熟了。
事情越闹越大,眼看着形成了一波声讨浪潮。有的日本媒体也坐不住了,跑去采访了当地店铺的店长。
店长表示:由于店里经常来外国顾客,很多肉包的外表又看不出区别,不说名字店员经常拿错,所以才写了这么个告示,目前已认识到问题,撤下了贴纸。
日站君认为:你怕不是个傻子吧……
随后,罗森官方也借助媒体正式道歉,表示这是做法考虑与设计上的不足,会对全国的店铺进行改良。
结果等到了第二天,有居住在日本的中国网友发现7-11、全家等很多便利店已经开始“纷纷进化”,在包子柜和速食柜上都贴出了数字和字母的番号!
有句讲句这次事件居然促成了全体业界的便利店的迅速反应和改良,这波还是整挺好的!
不知道这么一件小事引发的风波,各位怎么看呢?
02
设计国际化的盲点
不过,虽说是一件小事,背后其实凸显的其实是设计国际化之下的盲点问题,这在岛国其实存在了多年,也是一点点逐渐改良的。
比如,在十几年前去岛国旅游或者留学的朋友,就应该感受过餐饮店的“食券机地狱”的恐怖:
满眼都是小格子,食物以汉字+假名偶尔还带上片假名的形式出现,让人根本摸不着北,更别说完全不懂日语的欧美人了!
站了一会儿点不了菜,万一后边还有排队的人,尴尬的我立刻想跑!
后来,经过调整,有一些机器增加上了图片,但是还是有点治标不治本——改了但好像又没改。
而终于到现在的完全数码画面+多语言显示屏,也不过是最近10年才出现的设计改良。
同类的还有便利店中的各种便民机器,虽然对于本地人来说非常的方便,然而在之前这些机器也都是没有多语种界面的。
另外,岛国的车站在之前也是设计盲点的重灾区。
曾几何时,各种各样的机器让人头晕目眩!
其中新干线的界面,即便有多语种显示,由于涉及“指定席”和“自由席”两种区别,更是让外国游客苦不堪言。
闸机也有同样的问题,以前区分不清晰,有些人把卡塞进了票口,在经过设计改良之后才渐渐改善。
而在最近,这些对于海外人士来说十分不便的设计才渐渐的开始进行改良。
闸机设计的更为简洁,IC刷卡字样增大,让人一眼即知,斜面设计方便了残障人士刷卡,同时也支持了二维码的扫描。
车票上也陆续增加了英文的说明。而这些大多都是收到了各类建议和投诉才逐渐进行设计改良的。
只能说,这波便利店的“炎上”事件,从侧面上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也说不定呢!
03
设计通用化的必要性
这次的设计改良,从领域上来说依旧是通用化设计(universal design)的范畴,也是这么一件小事,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了这其中的必要性和不易察觉的问题。
也正是如此,能从这些不易察觉的方面,不断进行改良设计,优化我们的日常生活,才真的能够被称为是顶尖的设计师。
那么,不知道大家在生活和旅行中,有没有碰到过身边不方便的设计逐渐改进的事例呢?留言区里等你讲讲
本文系首席营销官入驻KOL授权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日本设计小站(ID:japandesign)
0人觉得好看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