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销售与管理(ID: Marketing360)
11日早间,#全聚德连亏三年#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
三年累计亏损逼近7亿元,几乎追上其2022年全年的营收规模。
如果全聚德只是餐饮界的“无名小辈”,它的亏损未必值得大家去关注讨论。
可它毕竟是昔日京城烤鸭王者般的存在,在全聚德的身上“中华老字号、全国知名、国宴身段、旅游定点招牌……”各种光环缠绕,凭借老字号的名气,全聚德这一“躺”,就是几十年。
如今的接连亏损与当年高光的反差,实在让人唏嘘。
01
全聚德亏上热搜,网友疯狂吐槽
近日,全聚德公布了去年的成绩,在过去的一年里,这家企业实现了7.19亿元的营收,净利润亏损高达2.78亿元,更为不妙的是,这已经是全聚德连续三年亏损。
数据来源:全聚德财务报表
2021年,全聚德亏损约1.57亿元,2020年亏损约为2.6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逼近7亿元,几乎追上其2022年全年的营收规模。全聚德在年报中坦言:“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实际上,从2018年开始,全聚德就开始走上了下坡路,除了2021年有点小起色之外,其他年份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
而在2008年至2019年这11年里,全聚德的营收从未失守过10亿元大关。即使是往前的2006年、2007年,公司的营收都能达到8亿元、9.17亿元。与过往的成绩相比,全聚德去年的数据实在是难言出色。
对于2022年的亏损,全聚德的解释是:宏观因素影响。
全聚德透露,在过去一年,公司共有38家门店受宏观因素影响闭店或关闭堂食,平均闭店天数多达68天,有6家门店甚至闭店超过100天,超过90天的有3家。这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才会出现大幅度亏损。
在这份财报发布后,“全聚德连亏三年”的话题迅速登上了微博要闻榜。
当网友们在知道这家老字号连续三年亏损后,不但没有同情,反而犹如看热闹似地吃瓜、讨论,甚至疯狂吐槽,直言“端着百年老店的架子,其他一律跟不上时代”、“小时候有多喜欢,现在就有多讨厌,难吃又贵服务还不好。”
从网友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全聚德能有今天的颓势业绩,除了宏观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自身出了大问题。
02
怎么就从“王者”变成了“青铜”?
过去有个说法,“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
曾经的全聚德,基本就是和北京烤鸭划上等号的,那个时候,只有它才能代表正宗烤鸭。
在外交场合,全聚德也是屡屡亮相。根据报道,周总理一生中曾有27次在全聚德宴请外宾,包括尼克松、基辛格等重量级人物都吃过吃过全聚德的烤鸭。
对于普通人而言,全聚德三个字,也是代表着不同寓意。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有人会省下大半个月工资,也要来吃一口全聚德;有亲朋好友来北京,吃全聚德与爬长城都是必需项目,这种想法至今仍在不少人脑中根深蒂固。
1930年升任掌柜的李子明,是全聚德第一位职业经理人。在他经营期间,提出了全聚德的生意经,“鸭要好,人要能,话要甜”,这也被老一辈全聚德人视为根本。
但可惜的是,这九个字的生意经,在如今的经营中,还能剩下多少呢?
首先是“鸭要好”,这当然说的就是口味了。
在全聚德的老生意经里,把“鸭要好”放在了第一位,这是全聚德崛起的底气,也是用户最在意的地方。
在那个缺吃缺穿的年代,油腻的口味或许还能博得大多数人的青睐,但在今天,人们对于美食的要求也从单纯的好吃到吃得健康、吃得多元化和吃得舒心。而反观全聚德的烤鸭,依旧十分油腻而且菜品单一,价格又贵,自然得不到消费者青睐。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更看重味道和性价比,而不是情怀和名气。
一口一流油的全聚德烤鸭常常连大多数本地人都连连摇头称:“太腻了,我们只请外地朋友来尝尝鲜”。
其次是“人要能”,这个可以理解为人才。企业离不开人才,所以“人要能”。
全聚德的优势在哪里?
一方面是独家的工艺和秘方,另一方面就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了。而且,工艺和秘方都是由人探索出来的,所以人是更重要的因素。
反观今天的全聚德,似乎正变成一个烤鸭厨师的培训学校,因为培训出来的厨师很快就会被其他烤鸭店以高薪请走。
根据《财经》杂志的报道,每年出走的厨师有两三年千人。对于餐饮行业而言,从业人员的高流动性的却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但以全聚德的品牌和实力,这不亚于普通餐馆的人才流动性,很明显不正常。
现在,全聚德已经制定了更完善的浮动工资制度,也对沿用了上百年的传统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作出了革新,但效果还未显现。
最后是“话要甜”,这个指的就是服务了,但在这一点上,全聚德做的也并不如人意。
全聚德一直都有收取服务费的规定,收费标准是大厅按照总消费金额的10%收取,包间按照15%收取,这也是不少食客吐槽的地方,觉得自己掏了服务费,却并没有感受到服务。在点评网站上,全聚德的服务员经常被投诉态度冷漠、不专业、甚至有时候还会发生争执。
在许多食客看来,这样“对韭当割”的做法,显然跟其“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的品评不符合,尤其是越来越追求性价比的年轻人,更不会跑去当冤种。
就算是游客,一来对价格敬而远之,二来对菜品、服务也在网上早有耳闻,去全聚德的动力也被磨灭不少。
全聚德虽负有盛名,可在当下,有着太多替代品的市场格局里,除了老字号的牌子,它并不占多大优势,论菜品,它并没有过人之处;论服务,它也谈不上出色;论性价比,它更是饱受诟病。
当然,全聚德曾想过“与时俱进”,也做出了一系列转型改变。
早在2015年,全聚德就想打造“小鸭哥”烤鸭外卖品牌,可因单品少、价格贵让其外卖生态打造之路2017年就早早夭折了。
2017年,全聚德计划收购休闲餐饮品牌“汤城小厨”,认为其能在价格、菜品、消费人群上与全聚德起到互补作用,然而雷声大雨点小,这场收购最后也不了了之。
2018年至2019年,全聚德多次提到以调整菜单带动菜品创新,可消费人次下滑表明消费者对其价格服务并不买账。
2020年,当时的全聚德新掌门人周延龙宣布了三大政策调整:门店菜品菜价整体下调10%至15%;全面统一烤鸭价格和制作工艺,烤鸭会员价调整至238元;取消所有门店服务费。
在这里多说一句,虽然全聚德下调了菜价,但整体还是偏高,从网友点评可以看到,一个炒蛋58,一个青菜98,4个人随便吃口就得1000多,这样的价格也着实可以劝退一大批普通人。
除了在菜品和价格上下功夫之外,全聚德还曾试着去抓住很多风口,如直播带货、预制菜、新国潮,还有搞跨界融合、结合非遗打造联名IP、推动门店场景化等。
但因为之前品质上的“欠账太多”带来的口碑危机,已经刻入很多食客内心,并影响其消费决策,这也导致全聚德一套组合拳下来,根据挽救不了整体下滑的颓势。
全聚德如今的窘境,不免让人想起了互联网观察家凯文·凯利说的“越是成功的企业越难转型”。全聚德此前是靠老字号红利躺着赚钱,故而在菜品与服务上缺乏改进创新动力,后来,红利消散,它的转型反应也没跟上时代。
03
中国的老字号,该醒醒了
“不吃遗憾一生,吃了后悔终身”,对老字号的向往有多深,最后的失望就有多大,这已经是被很多人验证过的教训。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的老字号来的其实并不难。
今天所谓的中华老字号,最初由原国内贸易部于1993年评选。其后,在2006年、2010年,商务部又出台新规,两次正式认定。之后,各个省市又纷纷认定了自己的老字号。
大象公会在一篇《全聚德式的老字号永远不会倒闭》中写道:
谁死,谁活,谁能传承至今,谁能评上老字号,都和商户的奋斗关系不大,只是因为沾了特定时期的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全聚德的烤鸭和狗不理的包子都那么油腻,因为这跟那个时代的背景有关。
而这些老字号,原本是可以凭借百年老店的优势继续对产品进行创新,迎合新时代的消费人群。但事实是,这些老字号却继续“作死”,凭实力消耗用户信任。
在网上,流传着很多像“北京人不推荐全聚德”这样的句式:
天津人不推荐狗不理
武汉人不推荐户部巷
上海人不推荐老半斋
扬州人不推荐富春茶社
...
事实也证明,今天这个时代,如果没有品质和服务打底,再老的字号,再硬的牌子也卖不动,因为情怀已经不吃香了。
根据中国品牌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我国的老字号企业从建国初期的16000余家到现在的1600余家,存活的不足10%。
研究机构总结的老字号企业发展三大阻碍——产品创新不足、组织架构陈旧、人力资本匮乏,全聚德都存在。
但实际上,这不仅是全聚德的问题,转型升级,是所有老字号都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再不转型,或转型失败的老字号,只会更加衰老,总有一天会被时代淘汰。
0人觉得好看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