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马云为什么放弃淘特

原创   2024-03-01   16:00
0
0
0
85544

前两天看到一条新闻,给我感觉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淘特(淘宝特价版)平台所有商家和商品即将迁回淘宝,淘特继续发展。


图源:微博@界面新闻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淘特基本被阿里“战略性放弃”。


其实这是件好事,阿里体系的臃肿大家有目共睹,淘特到今天不仅没做出什么成绩,反而连累了阿里,不如聚焦淘宝。


马云在去年年中也及时喊出了“回归淘宝”的口号,为阿里这艘巨轮重新规划新航向,于是有了今天这一幕。


我把它叫做:马云回头,金不换。


图源:微博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淘特一开始就是冲着拼多多去的,刚上线那段时间疯狂补贴,不到一年用户量破亿。


用低价对抗低价,是阿里面对拼多多给出的拦截策略。


当然,结果告诉我们淘特失败了,拼多多市值甚至一度超越阿里,成为新的电商王。


还好,马云幡然醒悟。


那为什么?


为什么天猫+淘宝+淘特三管齐下,打不过一个拼多多?


因为低价、因为服务、因为……


原因很多,但作为一名营销人,我也想从这场电商纷争中,聊一些营销行业相关的看法和思考与诸位分享。



01

阿里的“多品牌“策略


淘宝和淘特,其实是件非常有代表性的事。


代表着什么?


“多品牌”与“单品牌”之争。


先来一个简单的商业小测验:


大名鼎鼎的护肤品牌SK-II与男士剃须刀品牌吉列之间是什么关系?


没错,它们是“同事”,都属于宝洁旗下品牌。


除此之外,宝洁还拥有沙宣、海飞丝、舒肤佳、帮宝适、护舒宝、汰渍等一大批不同品类的知名品牌。


图源:宝洁官网


在营销定位理论中,这是典型的“不同品类不同品牌”践行者。宝洁把每一个品类都做成一个品牌,甚至一个品类还有细分的几个品牌。


这样的好处很明显,每一个细分领域都能做到头部,且各个品牌之间基本互不影响,最大程度避免了品牌出现负面情况时对其他品牌的牵连。


也正因为旗下众多品牌的成功,宝洁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


这就是“多品牌”策略的魅力。


那么淘特、淘宝与天猫同样是“多品牌”策略,为什么淘特失败了?


首先,宝洁属于“不同品类不同品牌”,淘特、淘宝与天猫则属于“同品类不同品牌”,同品类间具有天然压制力。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淘特与淘宝定位模糊。


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的小米与红米,当年的华为与荣耀,都是同样的“同品类不同品牌”,那为何小米、红米、华为、荣耀都能取得成绩?


因为小米与红米之间定位不同,前者定位旗舰、后者定位性价比,当初的华为与荣耀同样如此,二者术业专攻、互不影响。


但天猫和淘宝间,本就一个高价一个低价,想要在淘宝后面塞进一个定位“更低价”的淘特当然很难。


更何况,淘特定位“更低价”的同时,淘宝也始终在向“更低价”靠拢,这就极大分散了阿里的资金与精力。


从这一点上来看,倒不如淘特与淘宝合并,聚集力量,拳往一处打、力往一处使,一剑开天门。


天猫与淘宝这样定位不同的“同品类多品牌”,才是淘天集团的最好归宿。


如今淘宝与淘特,也确实响应了马云去年“回归淘宝”的呼喊。



02

品牌延伸的终点-单品牌


除了“多品牌”,还有坚定的“单品牌”策略拥趸者。


什么叫“单品牌”策略?


顾名思义,就是在不同领域、不同品类,企业都坚持用同一个品牌的策略。


举个例子,小米在过去的定位一直是高性价比手机,这一点它做的非常成功,可以视作一个典型的商业案例。


但也正是因为小米做的太成功了,导致在最初涉足其他品类的时候,被许多人警告可能会损害其“高性价比手机”定位。


太多人对所谓的“定位”看的非常重要,却忽视了企业经营的本质。


当然了,雷总还是很有魄力的,没有听那些话,而是脚踏实地干了下去,所以今天你再看小米,它就不仅仅只是手机大厂,还是智能电视大厂、智能穿戴大厂、智能家居大厂,包括今年即将发布的汽车“SU7”,同样冠以“小米”品牌。


可以说,小米的“单品牌”策略也非常成功。


图源:小米官网


在营销领域,小米这种开拓新品类的策略叫做“品牌延伸”,就是指利用现有品牌名(小米)进入新的产品类别,推出新产品的做法。


自然而然,品牌延伸到最后,往往就是“单品牌”策略的外在表现。


这种“单品牌”策略的好处也很明显,现有品牌的知名度能够帮助新品类、新产品迅速打开市场,新品类成熟后也会反哺品牌,塑造更为厚重的品牌资产。


继而在下一次品牌延伸时,对整个品牌资产进行策略性使用。



03

品牌策略的判断点


那说了这么多,“多品牌”策略和“单品牌”策略到底哪个更好?


其实在很多时候,这两种策略并没有高下之分,至于如何选择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毕竟回归企业的本质,盈利才是第一要义,从这一点出发,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才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那么“多品牌”与“单品牌”策略的选择也可由此判断。


比如小米选择“单品牌”策略,将手机品牌小米向电视品牌延伸,在开拓智能电视这一新品类时,帮助小米集团节省了大量营销费用,也给“小米”这个品牌增添了许多无形资产。


毫无疑问,这就属于能够帮助小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选择,是属于小米的最优解。


但比如当初雀巢并购徐福记,这同样属于前者的一种品类扩展,但此时就不再适合“单品牌”策略。


图源:徐福记国际集团官网


毕竟徐福记本就是国内知名糖果厂商,名气响彻大江南北,此时如果执意将徐福记更名为“雀巢糖果”,那只会造成营销成本的上升,传播效率的下降。


毫无疑问,此时选择“雀巢”与“徐福记”两个品牌共同存在的“多品牌”策略才是最优解。


所以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哪种策略能够对企业经营起到最大帮助,那就是最好的策略,无需过度在意所谓的方法论。


就像马云在喊出“回归用户、回归淘宝”的时候会考虑“单品牌”还是“多品牌”这样的问题吗?


大概不会。


只是马云知道,接下来是需要ALL in 淘宝的时刻了。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者微信公众号:李东阳朋友圈(ID:LDYMarketing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
首席营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