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公关头条(ID:PR_toutiao)
作者 | 刘三关
昨日,车圈平地起惊雷,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发布微博:近期某车企在使用黑公关手段,对比亚迪品牌及产品进行恶意诋毁。
比亚迪向广大网友及社会各界征集黑公关的证据,经查证属实后,对有效线索及证据提供者奖励20万—500万元人民币!!!
图源:微博
在明争暗斗的车圈,黑公关早已不是新鲜事,此次比亚迪重拳出击,并意有所指“某车企”,其中有什么内情?后续会否有大瓜出现?
今天和大家聊聊汽车圈公关的那些事。
在汽车行业,除了价格战、技术战引人注目,日益激烈的舆论战也是相当精彩的。
如果说舆论战是一出大戏,那比亚迪肯定就是当中的男主角,一次又一次地奉献精彩画面。
这大男主,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戏码,就是对黑公关重锤出击。毕竟人红是非多,以比亚迪今天在车圈的地位,不被黑是不可能的。但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多次被黑的比亚迪摆出了硬刚到底的架势:谁抹黑我就得赔!
2023年11月,百万粉丝汽车博主姚*强在抖音号“大秦军陕团”发布测试视频,自称以正常驾驶方式测试比亚迪旗下方程豹汽车“豹5”的百公里油耗,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百公里高速油耗达18升!
图源:抖音
但比亚迪方程豹调取了相关车辆运行数据发现,该车在测试当日存在大量异常驾驶行为,包括车速过高、多次急加速急减速等。这不是赤裸裸的抹黑吗?
比亚迪的公关可不是吃素的,2024年5月对外发布:姚*强的异常驾驶行为对道路安全造成了危害,其谎称正常测试的油耗结果,对比亚迪方程豹品牌及“豹5”的产品声誉也造成了严重损害。除报警外,比亚迪决定正式对姚*强提起诉讼,要求其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500万元。
图源:微博
早在2021年12月,比亚迪就开始向大家征集有关对比亚迪进行黑公关操作的线索及证据,经比亚迪查证属实并得到相关司法机关认可的,依据价值奖励5万—100万元。并在2022年6月1日将举报奖励从5万至100万元调整为5万至50万元。
到了2023年,这一举报奖励制度被延续了下来。2023年12月,李云飞再次强调:“涉及违法的,我们会追究到底。结合其提供线索及资料的价值,给予5万—500万元的奖励!”
图源:微信公众号
如此强硬且频繁的公关行为,比亚迪目的很明确,除了向黑公关宣战,也在向用户传达一个信息:不要相信谣言,我们的产品好得很。
虽然也有网友不买账,认为比亚迪有“迫害妄想症”,见不得别人说半点不好,但总的来说,比亚迪这一步走得还算不错,向公众传达了其对谣言的负责态度,也向竞争对手表明了强硬的立场。
这次比亚迪“500万宣言”里的“某些车企”,也是相当耐人寻味的,只要对车圈稍有关注,很难不联想到长城汽车。而两者的爱恨情仇,去年曾一度霸榜微博,热度拉满。
去年5月25日,长城官微发布微博称已向相关部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部分车型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图源:微博
而后,面对指责,比亚迪则指出长城送检车辆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因此认为其检测报告无效。虽然,声明中有用爱国进行道德绑架的嫌疑,但总体来说在舆论上稍占上风,比“打小报告”的长城强。
8月份,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回顾了中国汽车品牌发展史,并在数度哽咽中喊出“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口号。
只是比亚迪发布的“在一起”名单和展示产品中,并没有长城的身影,也没有造车新势力零跑和哪吒,甚至没有北汽集团。
对此,长城汽车CTO王远力回应称,“如果只是口头上强调在一起,那一定是嘴上蜜糖,内心砒霜,那还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
图源:微博
从双方的数度交锋可以看出,中国车企间并非一团和气,毕竟商业世界,竞争才是主流。比亚迪和长城的“斗嘴”虽然争议大,也起码算明面上的斗争。
但明枪易挡暗箭难防,真正可怕的是竞争对手指使黑公关恶意抹黑企业。一篇用虚假的数据包装好的“高质量”通稿,一个自诩公正的自媒体测评视频甚至是社交平台的一句评论,就能给车企声誉带来巨大伤害。
就在前几天,小鹏汽车才刚从“总裁辞职”的谣言中走出来。此前有传言,小鹏汽车总裁王凤英已向董事长递交辞呈。
王凤英在朋友圈进行否认,并表达了车圈舆论战的无奈 :“中国汽车行业越来越卷,从卷技术,卷配置,卷价格,一直到今天开始‘卷舆论’,各种乱象,各种造谣,作为30年的老汽车人,我感到特别痛心。”
5月30日,“小米公司发言人”官方账号辟谣:“小米汽车从未有过收购或控股恒大汽车的计划和举动。”
6月初,“理想汽车新车集中上牌后充当二手车”和“理想汽车销量数据造假”等谣言也冲上热搜,理想汽车法务部辟谣:不存在这些情况!
6月12日,广汽埃安发布声明:因受“广汽埃安裁员”、“密集与应届生解约”等谣言影响,已向公安机关正式报案。并于6月14日正式成立广汽埃安网络举报中心。
图源:微博
短短十几天,就有至少4家车企受到谣言影响,车圈的舆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车企们也学聪明了,纷纷进行及时辟谣,对谣言的处理极其上心,由此可见,舆论战是当今整个汽车行业的重点。
事实上,车圈对黑公关、水军的抵制从未停止。2023年3月24日,中国汽车企业首席品牌官联席会及成员单位一致决议,共同发起了“关于抵制汽车行业网络水军的联合倡议”。
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北汽、广汽、奇瑞、江淮、长城、吉利、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这14家车企成为了联合倡议企业。
但一年多以来,汽车行业的黑公关、网络谣言现象并没有改善,反而愈演愈烈。那么,为什么黑公关如此难以杜绝呢?
第一点,黑稿“出口转内销”,难以溯源。不少“黑公关”公司雇佣“枪手”撰写不实信息,会先通过境外媒体网站或社交账号发表,再用境内网络媒体转载;话题在境内传播发酵炒作成功后,再将境外信源删除,以规避溯源。
第二点,黑稿繁衍速度极快。ChatGPT的诞生,让网络信息搜索、整合的内容创作变得越来越容易,“黑公关”内容生产的门槛进一步降低。
曾有美国研究机构测试发现,对ChatGPT提出误导性叙述的问题后,它能在几秒钟内改编信息,产生大量令人信服却无信源的内容,“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能力极强。
2023年2月,一条关于杭州政府取消限行的“新闻稿”在网络上传播,后被证实是网民用ChatGPT写的假新闻。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现阶段用法律应对“黑公关”难度高。就像比亚迪起诉姚*强损害商品声誉罪,首先要求视频传播的内容必须为虚伪事实。若姚*强无赖地一口咬定自己平时的驾驶习惯,就跟当日拍摄视频的驾驶情况一样,这法律责任还真不好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但只有双方存在竞争关系,才能适用此条款。而黑公关和攻击的企业表面上并非存在竞争关系,所以很容易规避。
再拿“比亚迪500万悬赏某车企的黑公关证据”来说,除非你能拿出直接证明“某车企”直接参与抹黑比亚迪或与黑公关有直接雇佣关系,否则这500万你大概率拿不到。
那当今车企该如何应对“黑公关”呢?目前来说,以下两点很重要。
第一点,舆情收集,厘清线索并制定策略。
黑公关来袭,不要着急如何反击,先看主流和头部媒体的报道量和转载情况,留意社交媒体对于事件的评价和搜索量,对危机进行评级,根据严重程度和类型,去制定应对策略:
情况属性型:如果黑得有理有据,那最好的、也是最稳妥的方式就是真诚致歉,并迅速拿出补救措施,比如赔偿、产品召回等应对措施。罗永浩直播间毛衣售假,也因其诚恳致歉并一赔三成功化解,收获一片好评。
与事实不符型:由于媒体或者大众产生了认知错误,或者对实际情况加以夸大,说白了,属于“误解”。这个时候应该及时多渠道、多平台的发出辟谣声明,以精炼简短的语言进行解释和澄清,基本都能让危机迅速平息。
恶意谣言型:这时候需要去甄别恶意的来源,这个恶意可能来自有利益冲突的同行,可能来自反感自身品牌的大众。搞清楚谣言来源后,再去判断要不要对造谣方进行处理,要不要搜集证据,呈上律师函。
就像屡次重金搜集黑公关证据的比亚迪,强硬显示主权,在舆情中占得先机,也为未来的公关战做好准备。
第二点,关注后续舆情长期洗白,建立负面危机的预警机制。
公关不是负责“救火”的英雄,不能出了事才想起公关,平时也要进行品牌公关的建设。
还记得腾讯的“抄袭”与阿里巴巴的“假货”吗?现在已经没人提及了,公关过后的洗白工作也是相当重要的。
危机后的善后处理往往是一个长期过程,对于后续舆情的关注和处理也需要持续跟进,从而去维护品牌长期形象。同时,也要建立负面危机的预警机制,将谣言扼杀在摇篮里。
0人觉得好看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