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09年是天猫创造了双11。那么,
到了2021年,创造这个节日的,是所有过双11的人。
11月1日,天猫双11进入第一波开卖阶段。一直希望将双11打造成真正节日的天猫,也通过一系列的创意以及传播,正面回答了双11到底是个什么节——「怎么过就是什么节」。
与其说「双11怎么过 就是什么节」是一个新的广告主张,不如说是对用户行为的诚实总结。
在双11,很多人都已经形成了给爱人、父母、宠物、朋友买礼物的习惯。买一双鞋是消费行为,但很多人送给爸爸,是希望他过个暖和的冬天。看似简单的消费行为,显然已经成为现代人情感连接的重要手段,而这也正是节日的意义。
事实是,13年,双11早已被大众过成了一个具备「情感」属性的真正节日。正因如此,视频没有讲天猫「造了一个什么节」,而是结合送礼时爸爸的口是心非、妈妈爱炫耀等洞察,通过幽默化的创意表达,让大众意识到:「是我们把双11过成了节」。
配合视频发布的,还有正经的剧照海报,在幽默的基础上,进一步传递「买买买」背后的情感。
冬至要吃饺子,春节要吃饺子,情人节也要吃饺子,在互联网上,不管过什么节,都要吃饺子。既然双11是各种节,天猫也顺理成章借用吃饺子的仪式感,为节日营造氛围。
魔性的视频,加之吃饺子本就是互联网语境中的经典梗,关于双11过节吃什么,也成功引发了网友的讨论,毕竟有人实在,认为过双11应该吃土,也有南方人不服,认为汤圆不应该被冷落。
除了借用仪式,双11本身也存在不同用户行为与仪式。例如,等快递、凑满减、付尾款等等。天猫将所有双11的标志性动作,包装成新民俗,让节日更有识别度。同时,海报也务实地传递着一些天猫产品功能,像「一键互晒购物车」就是今年新增方便用户相互“抄作业”的功能。
笑,也是营销的解药。事实上,大众对广告的接受程度并不在于能不能伪装成「不像广告」,也并不想在广告里学到些什么,而是看有没有新意思,哪怕只是会心一笑。天猫此次发布的物料,也一直坚持幽默,把每一个观点,变成笑点,让人们更易接受。
预热海报没有故弄玄虚,只是列出11月一些奇奇怪怪的日子,诚实地说出消费者的心里话:11月好想过个节啊。毕竟,10月有国庆,12月有双旦,11月只有想过节的心情——和双11。
主题为「一年过两次节」的海报同样如此。过节没什么不好的,爸爸妈妈会开心,还可以趁机讨好女朋友,既然这样,不妨就过两次。视觉也采用套娃的形式,更有趣地表达出了「过两次」的信息。
在「怎么过就是什么节」之下,天猫根据真实的用户行为、状态,发布了各种节的脑洞海报,展示双11能过成什么节,打开定义的边界,引导更多用户参与讨论。让双11是个什么节,真正成为一道开放式问题。
回头再看,从一开始只是部分品牌的特价活动,到全民参与的节日,双11见证、塑造了线上消费的兴起、消费升级等重要变化,也在时间里、消费者的真实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情感中,沉淀出成为一个真正节日的要素。也正如开篇所说,是所有过双11的人,创造了这个节日。
分
人收藏
你的评价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累计评论 0 条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