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河南调味面制品企业有4000多家。
没过几年,由于经不起“垃圾食品”标签的吊打,河南调味面制品企业淘汰的淘汰,退出的退出,到了2017年只剩下236家。
行业最危险的时候,卫龙却扶摇直上,拿下市占率第一,近期还张罗着上市的事儿。
01
“为辣条正名”?
2003年,刘卫平申请卫龙商标,2004年,在刘卫平的努力下,漯河平平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全国首家成立公司的辣条企业,其主打产品就是“卫龙辣条”。
早期,以辣条为代表的零食赛道一直是有品类无品牌,大多数从业者开的是小作坊、小工厂,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卫生条件令人堪忧。
到了2005年,辣条的危机爆发了。
2005年底,央视曝光平江县一家食品厂使用违禁添加剂富马酸二甲酯(俗称霉克星,有毒,不得在食品中使用)让消费者惊恐。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将平江列为全国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县,对辣条行业进行大整顿。这一连环下来,更加奠定了辣条“垃圾食品”的国民地位。
“混战”中,不抗打的小作坊渐渐倒下了,刘卫平意识到,必须从根源上解决辣条的危机。
此后,刘卫平花重金从国外引进生产设备,建设自动化的生产线。卫龙官网显示,其生产车间采用五大类设备和机器,包括调粉设备、熟化设备、调味设备、杀菌设备和包装设备,包括自动上料、自动包装等自动化生产设备,代替手工作业。
再后来,刘卫平开始建立质量管控体系,还专门设立质量管理机构。目前,卫龙已导入FSSC22000、HACCP、ISO22000:2018等管理体系,以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企业实际将标准细化,建立起一套覆盖供、产、运、销各个环节的食品内控体系。
(图源网络)
将辣条的“卫生问题”从源头解决了,或者说,至少卫龙最先把辣条的“标准生产”摆出来给大家看了,多少有点“为辣条正言”的内味儿。
2014年,卫龙搬进新修的厂房,刘卫平邀请了一组专业摄影团队去拍摄宣传片。全自动化的生产线,跟大众印象里的辣条小作坊完全不一样。视频发在微博上,短短18个小时就获得了上百万的阅读量。正是这个视频颠覆了消费者对辣条的“传统印象”,也让刘卫平意识到了网络营销的力量。
接下来,营销登场了,卫龙逐渐代表“健康的辣条”,走入人心。
02
“拿捏年轻人”的营销鬼才
卫龙的营销,把年轻人“拿捏得死死的”。
在视频爆红后,同年,卫龙趁热打铁,邀请来网红张全蛋,在生产车间直播《辣条是如何炼成的》。这一年,薇娅刚当上主播,李佳琦刚与美ONE签约,而卫龙也正式开启互联网营销之路。
2015年,卫龙开始入驻天猫、京东、1号店等电商渠道,此时,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零食品牌已经驻扎了三年。2015年双十一,三只松鼠一天的销售额2.5亿元,良品铺子也卖了1.23亿,后来者卫龙得想想突围方法。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消费者调研结果显示,卫龙95%的消费者是35岁及以下,55%的消费者是2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
年轻人喜欢有趣、个性、新鲜,卫龙就与暴走漫画合作,推出了“来包辣条静一静”、“吃包辣条压压惊”等一系列表情包。
2016年,正当亿万果粉期待着iPhone 7的发布之时,卫龙辣条的天猫旗舰店更新了视觉设计,一改从前形象,满满的“苹果风”。
在产品包装上也进行升级改造,黑白灰的“稳重”色调,让卫龙的包装与众不同。再加之别出心裁的推广文案,“250g超大容量,劲道耐嚼亲嘴道。9月13日起售,限量500份”,卫龙的新包装火速出圈。
(图源网络)
卫龙很懂年轻人,一次次打入他们的阵营。它将消费人群细分,一度直指二次元市场。二次元人群由于共同的爱好和话题组成的小圈子,传播力极强,极易形成口碑传播。针对这样的目标受众,卫龙给自己贴上了逗逼、蠢贱的形象标签,在年轻人的社交中玩得风生水起。
紧紧抓住了年轻人的兴奋点,二次元、时尚风、游戏风、科技风,自黑卖萌,一家20年的“老牌子”,在消费者心中越待越年轻。从2014年进军互联网营销开始,几年间,卫龙已经从一个“土掉渣”品牌化身为“辣条界的LV”。
当然,扒一扒卫龙的发家史,就会发现,这个辣条企业,玩营销是一直都很得心应手。
创业初期,没钱、没人脉、没名气,刘卫平只能另辟蹊径。他雇佣了农民搞地推,以卫龙辣条加工厂为中心,方圆200公里,从家乐福、沃尔玛,到学校、社区小卖部,随处可见卫龙辣条的海报。
为了方便学生直接将辣条揣到衣服口袋里,刘卫平还将原本12厘米的大包装改小了一号。这些招数,可以说是非常精准地揣摩用户心理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为何有人称刘卫平为“让杜蕾斯沉默,让苹果流泪的营销鬼才”。
03
卫龙的增长“拦路虎”
不曾融资的卫龙,在IPO前完成了最后一轮也是唯一一轮融资。据天眼查APP显示,此轮融资引入CPE源峰、高瓴等投资方。
(图源:天眼查APP)
这些顶级机构给卫龙的估值超过600亿元。而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和洽洽食品,目前的市值分别为155亿元、168亿元、276亿元。
投资者对卫龙的看好,离不开其出色的业绩能力。根据招股书,这家成立20多年的公司,仍保持着较快增速,营收规模由2018年的27.52亿增长至2019年的33.85亿,2020年进一步增长至41.2亿。2020年卫龙毛利率达38%,净利率达19.9%,净利润规模达8.19亿,盈利能力远超营收规模更高的洽洽食品和绝味食品。
辣条的市场规模很大,但卫龙仅仅占有一席。智研咨询的《2020-2026年中国辣条产业发展态势及投资盈利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辣条行业市场规模为651亿元。然而,行业格局较为分散,就算是行业龙头的卫龙,市占率也远不及10%。
“高毛利”“肥沃的空白市场”……哪样拎出来都是一块充满诱惑的肥肉,群狼已经就位。近几年,三只松鼠推出“约辣”系列产品,良品铺子推出口红辣条,而盐津铺子则有“小新王子”系列产品。
来者并“不善”,不仅要抢肉吃,还可能耍卫龙个措手不及。招股书显示,2020年,卫龙线上渠道销售额只有3.82亿元,占比不到10%,而线下渠道收入达到约37.39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超过90%。经销商的布局,使得卫龙前期在线下快速“跑马圈地”。但到了今天,这种某个阶段的优势,也可能成为品牌发展的掣肘。
在几个零食老大哥面前,卫龙多少有点凌乱了。三只松鼠的创立就是奔着坚果的电商机会去的,拥有满满的线上基因,良品铺子有大量的线下连锁门店。卫龙,有且仅有占比超过90%的经销商。线下渠道过于强势,线上新的增长点就难以跑出来,因为渠道商不会允许它去线上大力补贴促销。
而新消费的增长点就在于“新渠道+新爆品”。渠道有压力,“爆品”看来也不容易。早在2019年,一位靠近卫龙的人士曾告诉伯虎新消费,卫龙试图推出更多的新品,如“魔芋爽”等产品,来冲刷“卫龙=辣条”的标签。但从目前来看,卫龙依然没有摆脱这种格局。
卫龙的产品线主要分三类:调味面制品,也就是辣条,包括面筋、辣棒和亲嘴烧;蔬菜制品,包括魔芋爽和风吃海带;豆制品及其他。2020年,辣条的收入占卫龙总收入的65.3%,蔬菜制品收入占28.3%。
生产品种过于单一,是卫龙的又一增长瓶颈。2019年,卫龙辣条销量同比增长11.4%,2020年下降至3.6%左右,虽然其中有疫情的影响,但销量增速的下滑依然成为了一个值得卫龙警惕的信号。
虽然卫龙一直在为辣条正名,但现实就是,辣条依然是个小孩“要躲着父母偷偷摸摸吃的玩意”,依然跟“垃圾食品”有着难舍难分的关联。扩张,谈何容易。
“辣条第一股”来了,然后呢。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伯虎新消费(ID:bohuNC)
人喜欢
人收藏
0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累计评论 0 条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