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祠胡同1元大甩卖的消息引爆舆论。一半网友说这是“时代的眼泪”,另一半则追问“西祠胡同是什么?”
南天涯北猫扑,西祠胡同榕树下。猫扑、天涯和西祠胡同建立于同一时期,是web1.0时代中文互联网最大的三家综合类BBS。
西祠胡同以多元化的版区闻名,创始人响马对西祠胡同的设想是,每个群体在这儿都有着自己的岛屿,偶尔交流,永不碰撞。
不同爱好的人汇聚在此,吐槽、购物、聊电影、组织聚会。有用户形容,“西祠是淘宝、美团、小红书和门户58同城的集合,最像的还是豆瓣。”
西祠原总经理刘辉觉得,“当下,和西祠气质最像的是B站。”
最终,西祠没能活成豆瓣、淘宝、小红书或是B站中的任何一个。创立之初,西祠的气质就与商业若即若离,偏爱草根与边缘,难以界定用户群体,在收费问题上犹豫不决。
门户网站、社区和BBS是web1.0时代的产物。如今看来,它们商业模式粗犷,变现几乎只能依靠点击流量、收取广告。西祠也曾向核心用户推出收费增值业务,但没有激起多少水花。
移动互联网把用户池放大无数倍,技术也强大到可以精准定位用户标签,新的商业想象空间才被打开。
面对新浪潮,传统BBS的产品形态、商业变现模式都已不合时宜。西祠胡同没能成功突围,就像没有人能永远年轻。
01
西祠胡同、南京与互联网气质
1997年,中国网民数量还不足百万。程序员刘琥正在南京一所高校当计算机老师,因为觉得中文互联网太过无趣,一个高自由度的BBS类社区在他脑海初具雏形。
“响马”是刘琥给这个社区起的名字,他希望大家可以如响马一般,在社区呼朋引伴、占山为王。项目耽误了一年,刘琥将“响马”用作了自己的网名。
1998年4月,家中养病的响马终于有空完成酝酿许久的设想,一个由网友“自行开版、自行管理、自行发展”的网络社区“西祠胡同”诞生了。
响马将南京的西祠堂巷和北京的胡同两相调和,听起来“不南不北”,但又充满市井气。
这一年,搜狐、京东、新浪在北京成立,腾讯在深圳成立。中关村和华强北,正经历着互联网创业的第一股春潮。
南京的响马还没有体会到北京深圳涌动的互联网创业热潮,反而觉得夹在南北之间的南京是个“很具有互联网气质的城市”。
“压力不大,生活富足,大家生活得比较自由,空闲时间也不少。”这是响马心目中的互联网气质,“当然,如果把互联网定义成商业化,南京一定不是个很功利、很商业化的城市。”
响马的个人特质和设想,在一手创建的网络社区得到体现:在西祠胡同,程序自动抓取主页上的推荐热帖,但会自动剔除掉那些来源于人气前20名板区的帖子。
“我们永远会扶持草根的、中段的、边缘的内容。在西祠,你永远看不到爆炸性的热点事件,但大家玩的都很舒服。”响马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响马看来,站方是西祠的服务者。从建立之初,响马便十分谨慎的约束着站方权利,将论坛板块的开设权和管理权都下放给普通网民。
2000年,响马为西祠胡同设计了第一版站规。版区内,站方不允许介入版内事务。版主对版区的掌控力,要远大于站方。
“我们要做的,是做大平台,做好服务。让每个社群、每个人群、每个版区,都能按自我意志发展。我们不把个人道德观强加到版区,哪怕这是我们很不喜欢的一个讨论版。”响马说。
很快,西祠在南京就站住了脚跟。1999年,西祠迎来讨论版的疯长时期。创立短短两年便吸引百万用户,一度跻身全球网站前一百名。
02
找不到位置的西祠胡同
2000年,西祠正处高速上升期,响马突然宣布将西祠卖给艺龙(即e龙),他个人从西祠抽身而出。
西祠本是闲暇之作,爆火之后,服务器超负荷运转,运维成本剧增。为了不关站,在跟几个收购者商谈过后,响马选择了e龙的创始人唐越。
直到今天,响马依旧觉得这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当时,唐越刚从华尔街回国,意气风发。“在唐越时代,艺龙对西祠的支持还是比较强的。”响马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唐越在华尔街有7年投行经历,收购西祠胡同的决定由他最终拍板。
换了股东,有用户不愿接受,他们担心西祠胡同“变质”。在西祠的讨论版,有人吐槽“西祠胡同”马上要变成“西祠大厦”。
网友说对了一半。上市的大目标下,艺龙开始要求西祠具备盈利能力。
盈利指标强压之下,西祠推行向VIP用户和版主收费的模式,仅向VIP用户收费开放特定功能,这遭到许多用户的反对。
版友大量流失,西祠又开始摇摆。
2003年,刘辉进入西祠,担任总经理。刘辉出身摩托罗拉,在通讯行业工作多年,西祠是他跨界互联网的首次尝试。
进入西祠后,刘辉立即取消了向VIP用户、版主收费的制度。刘辉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版主在西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只有为版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2005年,刘辉邀请响马回归。响马对西祠的底层业务以及社区架构进行了一番重构,改善了用户体验。
好景不长,2006年唐越离开了一手创立的艺龙。他的离开也意味着来自母公司的支持减少,西祠变得尴尬起来。
“艺龙的主营业务和商业模式与西祠是平行的。”刘辉认为,艺龙和西祠之间的互补逐渐消失。
找不到造血模式,也得不到资金注入,此时西祠的服务器甚至时常无法登录,后台数据大量丢失,更多用户心灰意冷,选择离开。
随后,响马和刘辉决定将西祠从艺龙中剥离出来。
2008年9月,在南京举行的互联网大会上,刘辉宣布,西祠将会耗时半年至一年的时间从艺龙集团彻底剥离。
只是没人会想到,此后艺龙和西祠两相纠缠长达八年,终于在2015年才以7650万元卖给江苏省国企紫金汇文。
此时的西祠,用户量增长早已乏力,已经没有和微博、豆瓣、小红书、虎扑等相提并论的能力。
“紫金汇文收购的目标,是想把西祠做得更好更大,至少做成当时江苏互联网的领头羊。但没有给西祠注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刘辉说。
找不到位置的西祠,颓势已无法挽回。
03
没赶上的转型浪潮
控制权之争带来的内耗,只是西祠消亡的表层原因。往细处看,产品形态、商业模式的落后,西祠被甩下车更像是一种必然。
西祠胡同有几个版区人气居高不下,风格却大相径庭。
女生最爱“败家MM集中营”,吃货必上“e美食”,八卦能手喜欢“包藏货新”,“后窗看电影”是电影爱好者的家园……
2004年前后,豆瓣、虎扑和B站接连出现,这三家公司自创始以来便带有极其鲜明的功能和个性——文艺青年逛豆瓣,直男玩虎扑,二次元集中在B站。
而无所不包、难以界定的西祠胡同,意味着用户属性的杂乱。
猫扑社区前总监类类曾发文反思,综合社区吸引的用户太多太杂,不够聚焦,很难吸引到高质量的用户。综合社区在最好的变现领域上,不聚焦、不深扎、不沉淀,那就拿不到这些领域的用户,更不可能长久地在这些领域分羹。
刘辉也对此感到遗憾,“比如西祠的婚庆频道在2008年就开始做,如果在2014、2015年单独剥离出来,或许会获得更多垂直领域的发展机会;我们也可以支持版主演变出更多的生态,比如大家现在说的‘e美食’就是大众点评最早的雏形。”
西祠也曾向移动互联网方向争取更多用户和流量,尝试在内部拉扯之下过早流产。
2009年左右,西祠成立了专门的移动研究组。“我提出一个方案,接下来移动互联时代要组织团队专门研究怎么把社区做的集中化、移动化。”响马回忆,这样的计划在当时很超前,但集团更看项目能否盈利。
第二年,尚在雏形当中的移动研究组就被整个“砍掉”。
响马感慨西祠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后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甩下车是一个必然结果。”
响马认为,BBS不能适应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的根本原因,在于大量的论坛并不是自主研发的,而是依托于第三方开源的免费软件架构。“看起来PC时代的论坛百花齐放,但其实这些论坛自主研发的能力很差,没有能力进行完整的移动互联网转型。”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需要的东西。”刘辉认为,BBS需要每个网友花费更多时间、投入更多精力贡献内容和话题进行沉淀。它不适应当下快节奏、碎片化的传播方式。
在众多老牌BBS中,西祠胡同的告别能在社交媒体上激起水花已属幸运。
新的产品不断取代旧的,要求web1.0的产物跟上每一次的时代变化,永不落幕,或许本来就是奢望。
移动互联网普及,庞大的流量池给予了企业更多的商业化可能,以推荐算法为核心的信息流也被证实是增加用户粘性、提高沉浸时长的最有效路径。
面对新技术、新流量的冲击,传统BBS的产品形态、商业变现模式都显得过时。当KOL大量出走,优质内容产出下降,BBS没能和同时代的四大门户一般突围成功,最终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西祠胡同真的死了?响马又觉得没有。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会消失。我们现在看到的西祠,只是互联网上的具象而已。每个人记忆中都有自己的西祠胡同。” 说到这里,响马顿了顿,“所有人在西祠,都有自己的片段。每个碎片加起来,就是西祠。”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邓宇晨 唐卓雅 来源:猛犸资本局(ID:mengmazibenju)
人喜欢
人收藏
0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累计评论 0 条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