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首席营销官入驻KOL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杨强
作者微信公众号:品牌观察报(ID:pinpaigcbao)
2020年11月10日,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在纽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全球最年轻的美妆上市集团之一。而彼时,这距其2017年成立,才不过四年左右。
顶着新国货代表、双11美妆第一的光环,上市首日,其股价更是大涨了75.24%,惹得资本市场一片眼红。
之后在一片乐观的股市上涨氛围中,不到3个月,逸仙电商市值又再创新高,并还一度超越珀莱雅、上海家化、丸美等众多强势对手,成为国内首个市值破千亿的美妆公司。
不过,这也成了其最后的高光时刻。随后逸仙电商股价便一路下跌,到2022年5月份甚至还一度跌到了0.39美元左右,市值蒸发高达95%以上。
▶ 图源:雪球截图
与市值大幅蒸发并行的,还有完美日记在消费市场的声量越来越小。就像今年天猫发布的双11彩妆品牌预售排行榜,此前两度夺冠的完美日记,却连预售前20都没挤进……
01
昔日销冠“落榜”
“营收52.3亿,亏损27亿!”这是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上市后,交给市场的首份成绩单(2020年财报)。
而如此巨大的亏损金额,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也都很难再让完美日记与完美沾边了。所以彼时消息一出,就立刻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吐槽狂潮。
不过吐槽的同时,不少人在这份不完美的成绩单背后,还看到了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完美日记正在被其深度依赖的流量打法反噬。
这一点在其财报中也能看出端倪,例如其2020年的财报,营销投入占比就达到了营收的六成,而研发投入却只有2560万元,占比也才仅为1.3%。
在小红书上一些美妆博主那里,这一点表现的就更为直观。比如此前就有小红书博主称,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内接到的10条广告,其中有4条就都是来自完美日记。
▶ 图源:完美日记官微
在年景好的时候,这一切自然都不是问题,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却使外部环境发生了剧变——随着对口罩需求的增多,一部分女性也减少了对化妆的需求。
供需平衡被打破之下,所以完美日记再想维持昔日的体面本来也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更何况巨亏之下,还要背负高昂的营销费用。
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昔日完美日记依靠遍地撒网快营销崛起的模式,也就越发显得鸡肋,甚至由此还带来了营销费用一收缩营收就随之垮掉的尴尬局面。
比如今年一季度,逸仙电商将其营销费用砍为同期6成之后,其营收便下滑了38%。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所以从这个角度再去看完美日记今年双十一没有挤进预售前20、总榜TOP10,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止是双十一,实际上早在今年“618”大促的时候,完美日记在网上的声量就已经开始明显减弱。比如“618”大促时美妆品类的榜单,出现在前排的就是雅诗兰黛、兰蔻、欧莱雅等国际大牌。
甚至由于完美日记从头部主播直播间、渠道广告中逐渐淡化,彼时还有消费者发出了“完美日记怎么不见了”诸如此类的疑问。
02
完美日记被批量复制
成立于2017年,2019年即成为首个登顶天猫“双十一”彩妆榜的国货品牌。
不到两年时间,年销售额就达到数十亿元;成立三年,其母公司逸仙电商就拿到了多轮融资,随后更又是成功在美股上市,成为美股“中国美妆集团第一股”……
▶ 图源:完美日记官微
回溯完美日记上市之前的崛起历史,其“履历”不可谓不光鲜,甚至也正是因为如此,完美日记还被一众新国货品牌视为学习、模仿的典范。
尤其是2017年其刚刚成立之时,以天猫旗舰店为主要销售渠道的玩法并不理想。后来借助摸索出来的流量打法,完美日记从一个籍籍无名的路人品牌,到一跃成为备受年轻消费者追捧的网红品牌,更是激起了其他品牌的竞相模仿。
甚至由于“追随者”太过众多,2020年初还有人从KOL/KOC投放到IP联名,再到明星代言等多个维度,对完美日记的流量打法进行了长达万字的深扒。
当然完美日记之所以能够崛起,背后时代红利的加持也同样功不可没。这其中,首当其中的就是小红书、抖音等内容平台崛起带来的流量红利。
特别是当时用户数超过两亿的社区生活平台小红书,90%以上的用户都是年轻女性,这与完美日记的目标受众更是十分契合。
所以完美日记火爆之后,其构建的头部KOL、腰部KOL及素人笔记种草矩阵的模式,也开始在小红书上不断地被更多美妆品牌复制,甚至连一些国际大牌也纷纷跟进。
不过模仿之下,一个又一个新美妆品牌脱颖而出的同时,也在之后的市场中逐渐演变成了与完美日记抢食蛋糕的竞争者。
为了保持品牌的热度,逸仙电商每年的营销费用更也是直线飙升。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其营销费用分别为3.09亿元、12.51亿元、34.12亿元、40.06亿元。
▶ 图源:完美日记官微
作为对比,且被逸仙电商视为对标目标的美妆巨头欧莱雅,其日常的营销费用占比也才在15%左右,甚至最高也不过20.3%。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社交平台更是不乏对完美日记的调侃,比如“是用心做营销用脚做产品”,“在为KOL打工”等等。
03
两张王牌打不好了?
尽管难以抵挡的疫情危机,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女性消费者对美妆的部分需求,不过大环境带来的挑战,却并不是完美日记坠入“寒冬”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洞察完美日记的过往也能发现,其对研发上的轻视,一直以来也是完美日记广被吐槽的短板所在。
众所周知,很长时间以来完美日记的产品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代工厂。虽然这些企业能够生产符合市场预期的产品,也能降低生产风险和成本,但长此以往却也带来了其他问题,比如产品质量趋同、缺乏核心技术、溢价困难、没有护城河等。
而反观欧莱雅、迪奥、兰蔻等国际大牌,尽管也有找代工厂加工的情况,不过其核心产品却基本上都是自有工厂生产,只有不太重要的产品才会寻求代加工。
就拿欧莱雅来说,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的研发人员,就达到了近4000名,研发中心也有20个。不仅如此,过去十年每年申请专利数还接近500个。
▶ 图源:巴黎欧莱雅微博
研发费用方面,欧莱雅的年投入更是达到了68亿元左右,而反观完美日记,其在2020年的研发投入甚至还不足3000万元。
因此这带来的结果就是,以营销作为驱动固然能一时打出“爆品”,但拉长时间去看,却鲜有能在消费市场长红的爆款。
比如一说到小红瓶就会想起SK-II,一说到子弹头就会让人联想到MAC,而反观完美日记,就几乎鲜有这样足够有代表性且久卖不衰的爆品。
所以没有技术底气的加持,尤其是当社交媒体流量红利消退以后,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完美日记赖以依靠的两张王牌——低价和营销,越发变得有些被动。
先来看低价。众所周知,低价形象一旦在消费者心智中扎根,再想提价或者朝高端路线演进,其挑战实际上并不亚于再造一个新品牌。
而且品牌在溢价上也不能跨度过大,否则市场接受度太低,也很可能又会“反伤”品牌。
就像完美日记的口红,最初定价为59元,后来请了周迅做代言,但价格也只是稍稍提到了89元,对比同为国货代表的花西子,其口红却能卖到129元。
▶ 图源:完美日记官微
再说营销。其实“重营销”更像是一种短线投资,“烧钱营销—市场热度—再烧钱营销”,短时间内固然可以做大规模,卖掉更多货,但在根本上却并不是做品牌。
而反观华为等品牌,就像Mate 50,虽然没有5G加持,但其之所以还能在消费市场引发抢购热潮,这背后靠的恰恰正是过往几代Mate积累起的品牌力。
所以,在行业红利消亡、流量红利难、核心产品缺失续等“内忧外患”之下,完美日记要想摆脱当下的窘境,或许也真的需要好好从产品上发力了。
人喜欢
人收藏
0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累计评论 0 条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