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首席营销官入驻KOL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品牌头版(ID:ceozhiku)
01
相较于以往明星塌房迅速引发的品牌解约与社交媒体“炸号”,由于蔡徐坤所代言品牌们的谨慎观望,这些塌房“标配”直到今天都还没有正式上演。但事实证明,蔡徐坤并没有获得特别的“优待”与“豁免权”。
7月3日,一个迟到许久的回应将这一切又都提上了日程,一系列连锁反应也随之开始。先是7月1日晚,北京广告协会明星代言规范委发布关于对中国内地男歌手蔡某某舆情发酵的风险提示。这一来自官方与官媒的率先行为“表态”被视为某种信号。迅速引起了一些与蔡徐坤合作的商业机构的警觉,与蔡徐坤的“分割”也开始悄然进行。以往与蔡徐坤曾有商业合作的欧莱雅、维达、雀巢中国、VIVO、汰渍等品牌官方微博中,已无法搜索到蔡徐坤相关内容。也是从这一封不太具有说服力的回应开始,蔡徐坤的风流韵事才开始反噬到其本人身上。这些熟悉的场景在郑爽、吴亦凡、李易峰等塌房明星身上已经上演了无数次。对于吃了许多瓜的网友来说,后续会发生什么,似乎“毫无新意”,甚至有种“板上钉钉”的确定性。有律师表示,根据2021年3月1日生效实施的《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试行)》第八条中,明确将“其他违背伦理道德或者社会公序良俗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情形”等十四项作为演艺人员不得出现的行为。或许,蔡徐坤所面临的,极有可能与众多“前辈”别无二致。而那些曾经对他青睐有加的品牌们,也在网友一次次的调侃与吐槽中,开始返还“命运馈赠的礼物”。如果说全网对于Prada的调侃,或多或少在于网友对它频频踩雷代言人同情的“善意”成分。那对于蔡徐坤的另一个代言品牌燕京啤酒,网友们则更多的表现出了些许“敌意”。在燕京啤酒的股吧,“蔡徐坤效应”在持续蔓延,股价的下跌引发股民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愤怒与不满。指责燕京啤酒痴迷于“顶流明星”营销,却不在团队管理以及市场机制上进行革新。7月3日,燕京啤酒回应称:“我们这边希望各位股民理智一点,具体以公司官方消息为准。”针对蔡徐坤事件,工作人员表示,“需要咨询市场营销中心,因为具体是他们那边负责,我们这边可能目前还没有能处理的。”但截止到今天(7月6日早间),相较于其他品牌对蔡徐坤事件的警惕,燕京啤酒依然“相信”蔡徐坤,官方微博的置顶博文、封面图等仍为官宣蔡徐坤代言人相关图文。对于燕京啤酒这样的操作,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在商业模式上,燕京啤酒的确尝到了蔡徐坤带来的极大商业价值。燕京啤酒在2021年5月官宣蔡徐坤成品牌代言人,后又成为U8创意总监与代言人。对于“顶流明星”策略,燕京啤酒董事长耿超坦言“市场反应比想像的快”。今年一季度,燕京啤酒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营收35.26亿元,同比增长13.74%,净利6456.38万元,同比激增7373.18%。但随着蔡徐坤事件的持续发酵,燕京啤酒过度依赖顶流明星的市场策略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因为在蔡徐坤之前,燕京啤酒就陷入“追星”式营销,烧钱成瘾的质疑。2020年,燕京啤酒官宣王一博代言,但双方的合作谈不上愉快。代言期内,某权威财经平台曝光了燕京啤酒在2021年预亏1亿的消息,而2020年,又交出一份“营收、净利双降”的年报,让王一博的带货能力受到质疑。虽然后来有粉丝晒出了王一博当时代言的数据进行打脸,但“王一博救不了燕京啤酒”的话音还未落,蔡徐坤就来“救驾”,还在饭圈还引发了一场idol实力的口水战。对于燕京啤酒而言,其销量的涨跌与代言人之间呈现出极大的正相关性,虽然蔡徐坤给燕京啤酒带来了销量的猛增,但背后是高企的销售费用投入与对流量代言人的过度依赖。因此,此次蔡徐坤事件对燕京啤酒的反噬无疑是最大的。毕竟与“顶流”蔡徐坤的深度绑定,已然将燕京啤酒的商业盈利能力与品牌声誉都置于巨大的不确定之中。可以想象,如若与蔡徐坤彻底撇清关系,燕京啤酒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遗憾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如今正在燕京啤酒身上切实上演。品牌选代言人作为一个相当“古老”的营销命题,随着近几年顶流偶像的频频塌房,也迎来了不确定性。但顶流明星所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还是让许多品牌愿意铤而走险。以蔡徐坤为例,高丝SUNCUT在官宣蔡徐坤成为品牌代言人7个小时后,销售就突破1000万;代言的一款vivo S5手机,在开售当天,即获得了同价位段的电商平台销量和销售额冠军;代言的顶级珠宝戴比尔斯,粉丝们超强氪金能力直接让戴比尔斯淘宝店铺的多款产品被买空下架。这样的例子几乎在蔡徐坤代言的每个品牌上都会上演,这显然也是品牌主们难以拒绝蔡徐坤的最大理由。而作为当下内娱资本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蔡徐坤自2018年出道以来,展现出了强大商业吸金能力。2019年,蔡徐坤的专辑《YOUNG》销量达到1421余万张,按每张5元计算,销售总金额高达7105余万元。2021年4月,蔡徐坤上线新专辑《迷》,仅上线10分钟,单张售价26元的专辑销量突破了157万张,销售额迈过4000万元的门槛。出道5年来,蔡徐坤共有涉及多个领域的42个商务代言,大部分是最高级别的品牌代言人,涵盖了时尚、珠宝、美妆、护肤、3C等类型。进入2023年,蔡徐坤依旧收获不少品牌代言合作,基本每月一个品牌代言官宣。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娱乐成为一种工业,明星就不在属于自己,而是和品牌、粉丝、资本共同构成了一个商业共同体。但从近年来屡屡塌房的顶流明星事件来看,这个“商业共同体”的瓦解往往都在转瞬之间。如今从蔡徐坤事件的进展来看,这一切已经显现出崩塌的迹象。《中国新闻网》对李易峰的告诫仍历历在目:不超越道德底线、不触碰法律红线,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作为明星,已经享有了普通人无法想象的资源、财富和爱意,那么,做到洁身自好,真诚待人,遵守行业规范和道德标准,实在不应该这么困难。毕竟,一个偶像的崩塌不仅在于流量的陨灭,更让粉丝们的幻想破灭,也让信任自己的品牌遭受无妄之灾。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这个集合了多方利益的“商业共同体”的不负责。显然,蔡徐坤事件再次为“燕京啤酒们”敲响了明星代言的警钟。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累计评论 0 条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