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网红市集,成了摊主“收割机”

那些网红市集,成了摊主“收割机”

转载 2023-11-03 09:04
19516
Jerry
Jerry

镜观台(ID:JINGGUANTAICN)原创

文丨马舒叶   编丨饶霞飞


作为年轻人的全新潮流打卡地,火出圈的市集,开始口碑崩塌。


“在市集花了260元买的手工银饰,竟然是1688批发的工厂货,原价只有20元。”某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吐槽。


同时,亦有消费者表示,花了39元买市集门票,却因为“主办方对参与人数估计不足,现场大排长队,而辛苦排队1个多小时进场,却发现摊位平平无奇,饮品仅有39元一杯的咖啡、25元的柠檬茶,感觉自己像是个大冤种。”


除了消费者怨声载道之外,摊主们也苦市集高昂的摊位费久矣。


“以北京为例,以前不少市集摊位费都在100-200元/天,现在市集却动辄几百元一天,很多市集却根本没有客流,冷冷清清,只能摊主们互相照顾生意。”手作饰品摊主张华表示,“某场市集,摊位费500元/天,但日流水只有300元左右,去掉成本,别说摊位费,连饭钱都没挣出来。”



图/价格高昂的市集摊位

来源/镜观台截图


而在摊主们“摊位费600元,日入为负”的背后,市集主办方的“流量焦虑”也无所遁形。


“单个城市的市集活动从每月2-3场到如今超20场,再加上不少商城每天都有的日常摊位,年轻人对市集早已审美疲劳。”市集策划人刘雯直言。


根据镜观台统计社交平台上公布的市集活动信息,整个10月,北京有超过15场市集、上海有超过20场市集,而在新一线城市如重庆、成都、武汉等地,也有超过10场的市集活动,客流减少下,主办方不得不通过调高摊位费维持营收。



但单一提升摊位费并非“长久之计”,“要想让摊主和市集都获得长效发展,重视市集质量,通过趣味玩法的运营提升客流,才是市集主办方的出路。”



01

摊位费600元,日入为负


“现在市集主办都开始割摊主韭菜了吗?”


从2022年年中开始摆摊至今,作为一位有主职工作,周六日摆摊发展副业的市集摊主,大白无奈表示,如今市集越来越多,但摊主们的处境却越来越难,主要体现在市集的摊位费水涨船高,“动不动就是大几百几天的摊位费,中秋假期在万达摆摊,摊位费找了朋友一起拼,一天600元,但中秋国庆一共流水不到2000元,加上进货成本和人工,算下来,我还倒赔了400元。”


此前,从容易遭到驱赶、没有营业环境保障的“野摊”,到主题多样的正规市集,大白曾欣喜于通过缴纳一定的摊位费,就可以“专心经营副业”。而市集这一富有生活气息的新去处,也渐渐成为年轻人争相赶的“新潮流”。


“2022年刚摆摊的时候,摊位费普遍在100-200元/天,而且不少主办方还会尽心尽力在各种平台帮忙宣传,人流量也是非常可观的,好的时候,一天的流水能有上千元。”大白补充道。


但如今,大白显然感受到了市集“退热”下的寒气,“现在很多市集,特别是在商场内用来吸引人流的市集,客流量不如露天场地大,商场也缺乏宣传,但摊位费却动辄大几百元。”


大白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天摊位费超过300元,他不仅不赚钱,大概率会赔钱。如今,大白只能接受150元/天的摊位,“很多市集都去不起了。”


图/冷清的线下市集

来源/镜观台拍摄于北京某线下市集


和大白一样,将摆摊作为副业的张华表示,“工作日给老板打工,周末摆摊就是给主办方打工。”


“以前市集少,摊主相对数量也少,很多市集都能接受摊主只包摊一天或两天,非常适合我这样周末兼职摆摊的摊主。但现在动辄3天起步,许多周末的市集都必须连带周五一起才能报名,甚至现在包摊时间拉长到了十天半个月。”张华表示,不少市集都在“变相涨价”,“虽然摊位费没有大幅调整,但是摊主进场就先至少包一周或数十天,成本也陡然增加了。”


但摊主们增加的成本却并未带来预期的收益。


“之前参加过的某个市集,摊位费是300元/天,主办方报名时说周末会多做宣传,流量不愁。”但等到了现场,张华发现,“我们几个摊主分到的位置处在拐角,进来的人流很难注意到角落的摊位,导致摆摊大半天,还是人流稀少。”


意识到问题后,张华曾迅速联系主办方,但却“很久没有收到回复”,无奈,张华只能自制了引导KT板放在拐角,“摊主们轮流站在指示牌那里吆喝招揽。”


最终,张华计算之下,发现“摊位费300元/天,日流水不到100元,加上交通、成本费用,每天还赔了200元。”



02

市集摆摊,越来越难


从“潮流新宠”到“摊主收割机”,被诟病越来越贵的市集,也患上了“流量焦虑症”。


“2022年市集无疑是最火热的,随便一场市集人流量都不少,办下来后,场地方高兴,收获了人气,摊主们高兴,挣到了钱,但现在市集太多了,流量也差了。”主题市集策划人林雯表示,摊位费越来越高的最后,透露的是市集流量骤降之下的“尴尬和焦虑”。


“如今,包括美食市集、咖啡市集、国风市集等等在内,主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卷,从以前单个城市一个月才有2-3次市集活动,到现在早已日常化的商场内的市集小摊,甚至一个周末同个城市会出现十几个大小市集,对于喜欢凑热闹的年轻人而言,市集已经不新鲜了,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林雯补充道。


“以潘家园的摊位为例,2022年摆摊,最好的时候日流水能有2000元,最差也有1000元,但到了今年,卖得最好的时候也不过1000元,更多的时候每天只能卖几百元。”张华表示,选择用各种时兴饰品摆摊的她虽然“不愁卖”,却也明显感受到了市集流量的下降。


图/潘家园市集

来源/镜观台拍摄于北京潘家园



随着单个市集流量下降,对于场地成本固定的主办方而言,为了维持收入,提高摊位费成为了必然之选。


而通过提高摊位费,拉长摊主的包摊时长,甚至“规定必须一周起包”,也成为了主办方稳定市集摊位,保证市集质量的一种手段。


“以中秋国庆这样的黄金假期为例,如果摊位2-3天一换,主办方就很难保证市集内的摊位不重复,拉长包摊时间不仅方便管理,也能降低摊主间的互相竞争。比如同样是手工饰品类摊位,主办方可以选择珍珠饰品、钩针饰品等不同品类的摊主,既丰富了摊位,还能招揽顾客。”林雯表示。


但“越来越卷、越来越贵”的市集似乎并未迎来正向循环。


“现在天气冷了,摊位费较低的露天市集很快就不能摆了,我目前看到的商场内部的市集,流量都不好。”张华直言,“不少年轻人进商场直奔地下1层吃饭,商场内的市集根本分不到流量。不仅如此,流量好的商圈,摊位费就足以劝退摊主了。以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市集为例,每个摊位10天起包,10天仅是摊位费的成本就5000元了,这对于很多小摊主来说,实在难以承担。”


同时,摊位费的高涨也挤压了摊主们的盈利空间。


“部分摊主为了提高盈利,把1688批发的饰品说成是手工制品,30元的进价卖到300元,也让很多消费者对市集的印象越来越差。”大白表示,原本的市集聚集了不少新潮小众的手作爱好者。


“许多摊主摆摊是为了扩大知名度,售卖的手作品都非常精美,但现在摊位费提高,劝退了不少原本量小利薄的手作摊主,却让市集俨然变成了线下小淘宝,选品千篇一律,甚至以次充好。”



03

市集,还能挣到钱吗?


而审美疲劳之下,“退烧”的市集也在积极求变。


从“不愁客流”到“积极揽客”,随着市集成为城市各大商圈吸引人流的“常规活动”,主办方们也“使尽浑身解数”,试图吸引更多、更优质的摊主。


“现在最受欢迎的就是潮流小众市集,比如面包市集、咖啡市集,而在摊主的选取上,主办方也会更青睐风格独特的店铺,比如专卖贝果或者碱水包的主题店铺,或者菜单设计有趣的社区咖啡店,都成为了主办方争相邀请的对象。”林雯表示,这类店铺“食物好拍又好吃,拿来做宣传资料噱头十足,很能吸引喜欢尝鲜的年轻人”。


而对于此类店铺而言,通过主题市集,不仅能够带来更高的知名度,也能扩展用户群体,“做到市集主办方和摊主的共赢。”


对于事关摊主们成本的摊位费,不少市集也给出了“流水抽成”、“摊位补贴”等等更多的选项。


“现在有的新市集没有摊位费,会收取一定额度的流水,也减轻了摊主们不小的压力。”大白表示,此前她参加了某个新商场五一假期的市集活动,“我们摆摊帮忙吸引客流,商场为我们提供灯光、场地,日流水也能有800-1000元,刨去抽成,利润仍然是可观的。”


同时,对于人流量这一影响摊主收入的最关键的因素,不少市集主办方也在不断更新玩法,通过多种元素的组合吸引流量。


“现在的市集远远不是简单让消费者来逛摊了,不少场地都专门邀请了乐队表演,还有NPC扮演,现场拍卖会等等多种形式。”刘雯表示,2023年情人节档期(2·10-2·12),某中古市集曾创下3天销售超千万元的成绩。


2023年国庆期间,刘雯参与策划的2个市集均邀请了小众乐队整晚演出,“单场演出就能聚集超过3000名观众,而这些来听免费演出的观众,往往都会逛逛旁边的市集,买些吃的喝的玩的,效果非常显著。”


图/某市集用乐队吸引消费者

来源/镜观台拍摄于广州某商场户外市集


而随着风格多样、主题多元的市集的涌现,也让张华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以前主题市集少,容易出现同类型的好几个摊挤在一起的尴尬场景,而现在手作摊主有专门的的手工市集,甚至细分到手作发簪都有专门的国风市集,摊主可以根据主题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市集,避免撞款。”大白表示。


“选对了市集,也能带来更好的流量。同样的手工钩针花,去普通的无主题市集,一天最多也就300-400元流水,不少消费者不了解钩针,也没有付费意愿,但是在手工市集,不仅能够提高个人品牌的曝光量,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很多识货的钩针爱好者,最高的时候一晚上就能收入3000元。”


如今,市集已然成为如livehouse、音乐节一般的新文化风潮,不论是玩法翻新还是标榜潮流,要想走得长远,市集主办方们都需要“用心”留住摊主和消费者。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0

人喜欢

0

人收藏

0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累计评论 0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注册
后参与讨论
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 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