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得利乌龙茶的AI味广告,逼疯全网广东人!

三得利乌龙茶的AI味广告,逼疯全网广东人!

原创 2024-10-11 11:00
32232
顶尖广告
顶尖广告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顶尖广告(ID:idea1408)

作者 | 杨阳 



01


国宴这个话题最近有点火,全红婵打包国宴剩菜上热搜,成为国宴打包第一人。


全红婵因为国宴火出圈,三得利也因为预制菜国宴话题翻车了。


最近被三得利一条老广喝早茶广告刷屏。


图源:熊本科技


先说明一下,这广告并不是三得利最近新出的。


准确来说,此前就出现在三得利乌龙茶的新春系列里,只不过最近又被扒出来。


图源:三得利


但争议最大的就是以下几个画面:

一家五口在一家茶楼喝早茶,餐桌上摆着一大瓶三得利乌龙茶,也是主打的1.25升。


图源:三得利


家庭聚餐搭配一瓶大分量家庭装饮料,看起来再正常不过。


就像每逢过年,大户人家的年夜饭餐桌上,也会看见几瓶大瓶装可乐。


但“爸爸”就这么水灵灵将瓶装茶倒进茶壶,然后一本正经地煮起来了。


图源:三得利


感觉下一秒广告就会出现这么一幕:


看电子粤剧,食预制早茶,享赛博广府生活。


不难看出三得利想通过老广泡茶,建立三得利和喝早茶场景之间的联想。


但是不是想得有点没边了,三得利把瓶装茶饮倒入茶壶,营造一家人慢悠悠品茶的画面,实在太出戏了。


不知道的以为是ai广告,只能说AI味太重。



广东人看了拳头硬了,有认为歧视广东的。



不是觉得歧视广东人,就是在侮辱茶文化。



更有的戏称妈见打系列,忍不住脑补妈妈们提着80米的大刀前方杀来。



当然也有可能我们错怪三得利了,有没有可能它是在反讽预制菜?



还有的想到一个鸡精广告,一家三口往锅里齐齐倒鸡精。




02


三得利的广告,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呢?


简单来说就是传统文化营销翻车,有悖广东人的早茶文化。


只能说三得利有在认真借鉴广东的早茶文化,但只借鉴了一半。



要知道广东有“叹茶”一说,“叹”是“享受”的意思。


广东人早茶喝茶,不是为了解渴,而是一种社交。


一到茶楼喝早茶,你就会被问要喝大壶茶还是功夫茶。


点功夫茶,从茶叶到茶具颇为讲究;哪怕点简单的大壶茶,也得收茶位费。


叹茶的广东人,一个人靠“一盅两件”加一份报纸,可以坐一上午;一群人把早茶当早午饭,可以悠闲地吃上2小时。


图源:ontheroad117go


三得利瓶装茶作为即饮饮料,确实满足一些人因为忙碌而没时间泡茶,出门在外能喝到好茶。


图源:三得利


可如今三得利把瓶装茶,倒进茶壶里加热,“叹”得多少有些违和。


说拍得精吧,他们又喝瓶装的;说拍得糙吧,他们又把茶煮上了。


这场面很难评,有如把预制菜放在国宴上。



这感觉就像在北方过个年,桌上摆起速冻包装饺子。


或者说在重庆吃火锅,服务员当着你的面,打开老北京四川麻辣火锅底料。



虽然可以理解三得利的出发点,是想给瓶装茶构建新的饮用环境,让大家以后喝早茶,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三得利乌龙茶。


但传统文化不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如果生硬套个传统文化,刻意制造喝早茶的仪式感,而有悖于我们日常生活习惯,只会贻笑大方。




03


说到底三得利犯的错误,就是吃了文化的亏,很多品牌也都栽过跟头。


品牌营销领域,有自己的文化禁区,稍不注意就会踩到消费者的雷点。


还记得某猫春节预制菜广告,一个年轻人一个人过年,还要吃一桌子的预制菜,代入一下都不是滋味。


图源:@凌晨刚醒


预制菜本身没什么错,错的是把预制菜和过年场景放一块,强行营造春节文化氛围。


比如喜茶和无语菩萨的联名。


喜茶和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进行联名,推出一款“佛喜茶拿铁”饮品。


我国《宗教事务条例》等明确规定,禁止以宗教名义进行商业宣传。


喜茶因为存在不尊重佛教文化、亵渎佛像,被相关部门约谈,下架联名全部宣传和相关文创产品。


图源:中新经纬


另一个案例就是乐乐茶和鲁迅的联名。


乐乐茶将鲁迅这一文化符号,用于奶茶包装、宣传海报等上引发争议。


除了侵害鲁迅先生肖像权,还因为产品取名“烟腔乌龙”,被质疑放大鲁迅“老烟腔”形象。


图源:观察者网


品牌利用文化符号营销,关注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创新也没有错。


但需要注意的是,各个领域的文化都有雷区。


这就需要品牌提前做功课,深入研究文化符号背后的背景,把握传播的分寸,平衡好商业利益与文化价值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尊重传统文化。



04


一个日本品牌,为什么要从中国早茶文化出发落地创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离不开三得利多年的中国本土化营销策略。


1980年伊藤园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款罐装乌龙茶,三得利次年也以中国茶文化为灵感,将福建乌龙茶带入日本市场。


在品牌定位上,三得利打出“源自中国福建的正宗乌龙茶”口号,强调原料来自中国福建,跟竞对打差异化。


图源:JPFashion


三得利乌龙茶1984年第一支广告,也是围绕中国主题展开。


1997年三得利乌龙茶进入中国市场后,一直将本土化营销进行到底,塑造“中国茶”的形象。


正如有人根据三得利不同阶段的中国符号变化,总结出三得利的广告策略。


在前期三得利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人物形象,比如“古代官大人”,来展现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饮茶美学。


图源:JPFashion


之后三得利开始盯上中国舞蹈、中国功夫等中国元素,拍摄广告场景也注重融入中国地理元素,如桂林田野、福建武夷山等。


图源:Rongbrand容品牌


再到后来,三得利又把中国IP和品牌绑定,如2003年三得利就用《西游记》做了广告。


图源:JPFashion


可以说凭借中国茶的概念,三得利在国内装成了土生土长的伪国货。


2022年三得利在中国市场总收入,达到52.22 亿元。再看今年,据快消品线下零售监测机构的数据显示,2024年4-5月,农夫山泉和三得利两家品牌占据无糖茶市场超过75%的份额。


回到老广早茶广告上,只能说三得利成于中国茶,毁于中国茶。


三得利对于中国茶概念的包装,更多是停留在产品和定位上,但对于中国茶文化生活的研究,显然还缺乏一些深入研究,导致水土不服。


这也带给我们一个启发,品牌如果要从文化营销的角度,为产品赋予一种全新生活方式,开辟全新赛道无可厚非。


毕竟这是一个存量时代,场景也变得饱和起来,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进阶到挖掘用户尚未满足的需求空白点上。


但品牌不能为了卖货,而把文化元素生搬硬套,跟用户尬聊,导致闯入传统文化和社会情绪的禁区。


如果什么文化都蹭,什么都打上传统文化标签,只会招来反感。

0

人喜欢

0

人收藏

0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累计评论 0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注册
后参与讨论
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 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