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多品牌乱战,吉利开始觉醒

告别多品牌乱战,吉利开始觉醒

转载 2024-11-22 11:20
2448
Jerry
Jerry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ID:kejixinzhi)

作者 | 思原

编辑 | 蕨影


2007年,是国内自主品牌汽车萌芽的一年,当时行业普遍奉行“多生孩子好打架”战略,吉利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布了《宁波宣言》,奠定了之后十多年的发展主导思想。


然而,新能源的快速崛起,自主品牌力压合资强势上位,行业变化翻天覆地,《宁波宣言》所提出的战略也不再适应当下时代,吉利的改变非常急迫。


于是,今年9月,吉利重返造车梦开始的地方——台州,发布了《台州宣言》,宣布进入战略转型全新阶段,将未来集团重点放在了“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上。



从行动上来看,这些宏大的词语背后,代表的则是战略收缩,是放慢脚步。


10月初,吉利汽车在旗下银河系列的一次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将几何品牌并入银河系列,同时银河系列升级为一个独立新能源品牌,成为吉利此轮战略整合的第一个注脚。


仅一个月后,吉利控股一纸公告,优化了领克和极氪的股权架构,极氪获得领克的控股权。11月14日,吉利控股宣布向吉利汽车转让其持有的极氪11.3%股份,使后者持股比例增至62.8%。同时,股权优化后,以促进两家公司战略协同,极氪将持有领克51%股份,其余由吉利汽车子公司持有。


在财报电话会上,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也强调,极氪和领克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业务重组。


而在该公告发布的前不久,关于电动皮卡品牌雷达并入吉利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并且雷达汽车相关人士也回应整合属实,稍后将有官方消息发布。


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新玩家不断壮大的背景下,可以理解吉利的急迫。但是,战略转型需要接受的是市场的检验,当吉利放弃多品牌战略,新老车主以新的标准衡量它时,其是否占优,决策权并不在于吉利本身。


我们将通过本文探讨,从而找到以下三个问题的答案:吉利加快战略聚焦的步伐,到底是为了什么?在战略转型后,新旧品牌以及集团,会向着何处发展?在行业变革以及传统大厂纷纷转型的过程中,谁将会成为受益者?



01

战略放弃与新生


从9月到现在,2个月的时间里,吉利旗下已经有多个品牌开始了收缩合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做了变动的有:几何系列正式并入银河品牌、吉利汽车公告收购宁波乘用车、领克和极氪合并,此外传出消息的还包括,独立发展的新能源皮卡品牌雷达汽车,以及LEVC(翼真汽车)均将纳入吉利汽车集团。


无论是边缘业务,还是核心业务,都一视同仁做出改变。在「科技新知」看来,聚焦的主要原因也比较现实:


首先就是品牌独立运营下,已经出现真实互搏的情况,最明显的就是领克和极氪。甚至有知情人士透露,促使吉利高层下定决心整合两个品牌的原因,是领克与极氪产品出现重叠。


领克这些年一直是以燃油车为主,完成向上任务后才向新能源转型,基于原有燃油车产品推出PHEV车型,但由于整体技术发展没有跟上时代节奏,领克销量在2022年首次出现下滑,且新能源产品销量低迷。


而极氪汽车的成立是瞄准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成立之初也肩负着带动吉利新能源转型的任务,极氪001更是成为自主高端新能源的代表产品。


前期“父与子”之间因为路线不同,产品定位不同,属于相辅相成,互不干扰,但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双方路线却开始出现了偏差,甚至出现了“打架”的情况。


领克在增程产品大卖之时,还进军了纯电领域,然而首款纯电轿车Z10上市2月,总交付还不足5000辆。至于原因,也十分明显,不仅外观与极氪X相似,领克Z10也同样是基于吉利浩瀚架构打造,同样架构下,极氪汽车也拥有两款与领克Z10极为相似的车型,极氪007和极氪001。



另外,极氪这边也不再执着于纯电,近期不断有传闻称,极氪开始布局增程路线,且内部已经成立了项目组,涵盖SUV/MPV两个品类。


毋庸置疑,当错位发展不再理想,竞争已经发生,整合也就不意外了。


其次,将部分发展不力的品牌也需要其他品牌合并,共用技术、渠道等来降低成本,几何便是代表。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月销量数据显示,2024年几何的多款车型可以说销量惨淡,除了熊猫mini跟几何E以外,像几何E、几何A、几何C等车型月销量都徘徊在三位数,几何G6最低时甚至只有两位数,这点销量对整个吉利汽车来说,贡献只能说是九牛一毛。


从品牌布局上看,现在的吉利银河主要生产“大车”,完全实现了当时集团给几何的定位,坦白讲,如果不是几何在A0和A00级别的突出表现,可以使银河的产品阵容更加完善,不然几何品牌被直接雪藏也不无可能。


除了几何,传出被收并购几个品牌,像雷达汽车、翼真汽车这些也都是实打实的“无存在感”品牌。雷达是吉利的电动皮卡品牌,在规模50万辆左右的皮卡市场,每年仅能卖出5000辆左右;翼真汽车是吉利收购的英国品牌,在国内主做电动MPV,但6月上市的首款电动MPV L380截止目前的销量也不过千台。


将边缘品牌融合进一个,最大程度保持技术共享、渠道共享、资源共享,以此实现集团内部资源共用,降低成本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市场分析人士称,此次吉利大的战略收并购,除了对过去的强势发展做除杂外,也可能是为下一阶段的新品牌铺路,“当吉利将强的结合,弱的雪藏后,再推出新的品牌来与市场竞争,活下来的话再结合,活不下来就想办法抛弃,这可以当做一个循环”。


从行业大环境来看,已经过了“多生孩子好打架”的阶段,战略聚焦和品牌瘦身下,能够更好的协调集团资源,但这对于擅长车海战术的吉利来说,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


02

内部整合新难题



按照常规逻辑,品牌融合后,车型变少,企业的产品研发力量更聚焦,单个品牌的销量规模就上来了,相应的成本也将下降。


看似完美的战略逻辑,实际上也暗藏新的问题,尤其是对吉利来说。


不可置否,吉利在过去数十年凭借对汽车行业的深耕,构建起庞大的商业版图,拥有包括吉利、领克、极氪、睿蓝、吉利几何、吉利银河、沃尔沃、雷达等超12个品牌和系列。多品牌战略让吉利汽车的产品布局非常宽泛,在市场中也罕见地证实了“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正确性。


数据显示,今年1-9月,吉利汽车完成了148万辆销量,同比增长了32%,新能源销量54万辆,同比增长了93%。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在接受采访时自信表示,按照目前的销量来看,完全有信心去完成200万的销量目标。


同时,从上半年业绩来看,吉利汽车的营业收入达1073.05亿元,同比提升46.62%,这也是其首次达成半年度营收突破千亿的目标;归母净利润则达到105.9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74.71%,相当于平均每天吸金近5900万元。


可以说,扩张,就是吉利此前十几年能够占据业内重位的有效手段,吉利也擅长去做资本腾挪和多品牌游戏。



但是在「科技新知」看来,在将资源整合到一起,一系列新技术和新车型入场后,也不一定能带来可观的回报率。


因为整合在消费者的角度,无非是简单的将一个品牌的产品放到另一个品牌来卖,但在企业角度,是内部各部分人员、渠道、供应链等多方面的整合。


目前吉利内部的多个品牌都有单独的研发、销售、渠道团队,合并后职能甚至有所重合,如何在两个团队之间找到平衡,在速度、组织灵活性及内部资源整合与体系方面进行改善,都是问题。但吉利在这方面并不出色。


此前的“蓝海计划”被质疑是“变相裁员”,让吉利成了众矢之的,并且不止中低层员工,在吉利内部,高层管理人员以及部分组织架构的变化也是多端,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便有高层变动的消息传出,“领导变更了,底下人员也跟着变更了。”一位汽车行业工程师表示。


所以,在战略转化之下,怎样去平衡各个团队、各个品牌、各个渠道、各个经销商、供应链之间的关系,去解决管理层面的问题,对吉利来说还是考验。



03

传统车企的转型缩影


吉利战略聚焦,是国内外传统汽车大厂的缩影,而正是这大面积的收缩融合,也给中小车企带来了窗口期。


从时间线上看,自主车企的多品牌战略收缩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的。而放眼整个汽车行业,在自主车企之前,早已有合资车企进行过战略收缩,且力度更大。


2020年,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就已经实行并网销售。同一年,独立发展了三年的东风启辰被纳入东风日产管理,变更为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旗下第二品牌。即便强如上汽大众,在今年10月也宣布进行网络渠道整合,将斯柯达全系车型入驻大众品牌经销商展厅。自主品牌这边,长城、上汽、广汽等也都开始了整合动作。


客观来讲,收缩已经是行业大趋势,但收缩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对一些市场的战略放弃,这对一些中小车企以及新势力来说则是机会。


其实一些头部的新势力也似乎也是嗅到机会,早在今年初,蔚来董事长、CEO李斌在媒体沟通会上便提到了,蔚来第二品牌“乐道”,并且今年9月发布了首款车型;除了蔚来,小鹏在去年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去年一次沟通会上也表示,MONA车型是小鹏第二品牌甚至第三品牌的开始。


而新势力的第二品牌也不可小觑。乐道9月首款车型L60上市后,2个月时间交付量已超过7000辆,预计到明年3月将突破2万辆大关。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也表示,乐道L60的订单量已远超同期上市车型,并且生产计划已安排至明年第一季度。值得注意的是,2万辆是蔚来目前旗下所有车型的月交付量,若L60交付量顺利突破2万辆,蔚来单月交付量有望突破4万辆,再次与理想站上同一起跑线。



MONA首款车型M03更是“卖爆了”,据悉,该车型于8月底上市,以52分钟大定破万,48小时大定破3万台的成绩锁定爆款席位。在接下来的9月、10月连续交付破万,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的历史性产品。


而这两个新品牌几乎也是名牌主打。M03瞄准的是特斯拉Model 3的市场,L60则对标特斯拉的另一爆款Model Y,除了瓜分特斯拉的市场外,也吃下了很多传统车企竞品的份额。


一位业内人士向「科技新知」表示,“新品牌需要通过多品牌战略来占据更多份额,而中国具备极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为这些新势力提供了快速扩张的土壤。再加上如今各大厂的逐步收缩,对于新势力来说是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行业内有很多观点都指向,汽车产业将在未来几年出现淘汰赛和大整合,这是不争的事实。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预计的是,传统大厂的收缩、合并、关停或将成为常态,部分中小车企则会背道而驰,适度扩张,但无论怎么做,对于他们来说,也都只是想在新一轮洗牌到来之前,为自己找到一身合适的“盔甲”。


0

人喜欢

0

人收藏

0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累计评论 0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注册
后参与讨论
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 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