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
但事实上,胖、懒、脱发,哪一个不是轻轻松松就让年轻人产生困扰的?!
更可怕的是,偏偏还有人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来提醒你:“脱发了么”、“脱单了么”、“KPI完成了么”、“撸铁了么”、“想通了么”……
而这不断刺激我们神经的就有改了一万个名字的饿了么!
这些来自灵魂的拷问,扎心吗?
正是这些扎心的语句,让人们对饿了么有了全新的认知,原来饿了么外卖从来不止有送餐,它还能送每一样我们需要的东西,成功将饿了么升级为生活服务平台的诉求传递给了消费者。
这是饿了么为品牌升级推出的宣传片,通过多种文案带出多种场景,而这些场景都是我们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场景,因此不仅能带动消费者沉浸在场景中,还能树立起了饿了么始终陪伴在消费者身边的形象。
同时,饿了么还推出了地铁广告,经典的饿了么蓝色,醒目的“____么”的句子,句句震撼心灵的问句,引起了不少人的驻足拍照,从而提升了话题热度,增加了品牌的曝光量。
饿了么外卖,不只送餐,还送菊花茶
▽
饿了么外卖,不只送餐,还送卷纸
▽
饿了么外卖,不只送餐,还送啵啵奶茶
▽
饿了么外卖,不只送餐,还送止痛药
▽
饿了么外卖,不只送餐,还送……
▽
通过地铁这种密闭的空间效应,让来往的乘客仿佛置身在饿了么的“蓝色海洋”里,加深了大家对饿了么的印象,也扩大了传播半径,触达到了更广泛的消费人群。
不仅如此,饿了么还把骑手的工装都改了名字,通过这些穿行于大街小巷的“人形移动广告牌”,近距离地给了人们最直观的视觉刺激,加深了人们的印象,也拉近了消费者与饿了么之间的距离。
而随着其代言人王一博的下场,更是将此次活动推向高潮。凭借代言人强大的号召力,吸引了无数粉丝积极响应参与到活动中,通过粉丝效应和圈层文化影响到了周边更多的人,从而达到了拓展用户边界的作用。
此外,各大品牌纷纷推出了联合海报,为活动加码,饿了么借助其他品牌的资源,构建起了自身品牌营销的矩阵,进一步加深了消费者对饿了么生活服务平台的记忆,最终达到了1+1>2的效果。
对品牌而言,品牌名字代表的是品牌形象和品牌定位,是一种品牌战略,它能让用户形成清晰的认知,让品牌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好的品牌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饿了么”,它通过简单的语言符号,却达到了占领消费场景的作用,让场景帮助品牌触发消费者记忆。
因此,大众眼里,点外卖就等于饿了么,饿了么就等于点外卖,从很大程度上来讲,饿了么的品牌名是成功的。
不过,相对的,具有辨识度的品牌名,又容易让用户产生固有思维,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饿了么在消费者心里就仅仅只是一个外卖送餐平台。
但事实上,这几年来它早已朝着更高的舞台走去,一直在倡导生活服务平台的概念,我们可以从它每年一改的slogan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这种诉求:
2016年时还是“叫外卖,上饿了么”,到2017年时,就改为“饿了,就要饿了么”,2018年更改为“饿不饿,都上饿了么”,2019年,变成了“好而不贵,有滋有味”。
slogan的转变,是饿了么不断升级、解锁新场景,品牌边界得到拓宽的映射。
然而,不细究,消费者对饿了么的印象就一直停留在点外卖的阶段了,消费者对slogan的转变并没有太大的感触,自然也就极少关注到送餐之外的其他服务。
因此,才有了这次#饿了么改了一万个名字#的营销活动。
当然,改名营销并非饿了么先创,此前知名品牌方太就通过改名为“王太”、“周太”、“李太”等,成功拉了一波好感,饿了么此次营销也算是蹭了一波热度,但效果却似乎更胜一筹。
这是因为通过改名的营销活动,饿了么便达到了重构了消费者对其的认知,让用户深刻地了解到饿了么是“不只送餐”的生活服务平台的目的,也就是说,仅仅一次改名,就起到了“以小博大”的效果。
总之,营销从来不怕类同,怕的是创意毫无新意,并且生搬硬套、浮于形式,品牌在进行营销时,一定要看创意是否契合自身的传播诉求,只有高度契合才能让营销事半功倍。
首席营销官原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品牌内参(ID:brand180)
分
人收藏
你的评价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累计评论 0 条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