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不长个、肾结石......多少中国孩子正在被保健品掏空?

性早熟、不长个、肾结石......多少中国孩子正在被保健品掏空?

原创 2020-12-01 14:02
49436
TOP电商
TOP电商

都说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挣,这两类人真是最容易被割韭菜的。

 

如今在药店,我们会发现保健品不再是老人专利,各种各样的人都在被安利要服用保健品,而孩子自然更是重中之重。

 

老人的智商税被收割后,保健品商家又将目标转向了儿童。

 


多少孩子正被保健品掏空?

 

如果你的孩子比同龄人长高得慢,眼前就有一种保健品,售价200块左右,电视网络广告都保证能快速长高,你会用吗?我相信有不少家长答案是会。

 

但现实却是,迄今为止,所有鼓吹能让孩子增高的保健品要么纯粹骗你,要么就是致孩子性早熟,没有任何例外。

 

此外,还有不少家长把补钙等同于帮助孩子长高,他们会很早就给孩子每天都吃钙片,殊不知有时钙对身体来说是一种危害。

 

需要明确的是,保健品不是药,没有任何神奇的“治疗”疾病的作用,然而这一点,多数家长并不清楚,只一味相信商家们精心编织的谎言,自投罗网的背后,是无数悲剧的发生。

 

之前一名9岁男童肚子时常痛得死去活来,去医院检查出了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最大一颗近两厘米大。因为患有结石,他的肾出现严重积水,再晚一点治疗还可能形成尿毒症。导致他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是每天都按时服用的钙片。

 

诸如此类的事件,还有很多。滥用保健品不仅“多此一举”,且有很大可能吃出不必要的伤害,比如性早熟、血钙高、肠胃病等。

 

这般透支孩子的身体,终究会害惨他们。一个孩子的健康与否,与其基因、饮食、作息、运动等许多方面有关。这些不是光吃保健品就能补回来的。

 

与其花一大笔钱买收效甚微的保健品,倒不如去医院给孩子做个体检,按医生要求给孩子针对补充需要的东西。然后好好吃饭,好好锻炼,好好睡觉。

 

这才是让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方式。

 

不可否认有些保健品对于辅助治疗有一定的功效,但都不能盲目买来吃。对尚在发育中的孩子来说,有些保健品是百害而无一利。

 

实际上,只有极少部分生病的孩子需要保健品辅以治疗,而且都必须在专业医生的严格把控下才能服用。

 

然而这一点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被蒙在鼓里的家长,花一大笔钱不说,买来的也只是一个心理安慰,甚至是对孩子的伤害。

 


躺赚暴利的行业

 

不同于对老年人保健品的怀疑态度,在谈及儿童保健品时,多数人都比较信任。所以即便出现再多的事故,还是没能阻挡儿童保健品市场快速前进的步伐。

 

“钱来的太容易了。”一位匿名业内人士感叹,保健品的成本不到零售价的10%,暴利中的暴利。

 

据了解国内行业平均毛利率达60%,即使国外成熟市场也能保持在50%左右,相比于风险系数更大的老年群体,儿童群体的黏性更高,消费力更强。

 

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国家也给予重拳出击。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很多经销商把生意转到了微信朋友圈,在“私域流量”继续捞金,利益熏心下,一些无底线的厂商甚至连出生不久的小婴儿都不放过。

 

近几年来,衍生出来的产品多不胜数,增高的、补脑的、补充维生素的等等。很多商家都把产品吹得神乎其神,身为当局者的家长自然深陷其编织的谎言之中。

 

有调查显示,80%的家长认为,吃保健品对孩子身体有好处,可取代天然食材,60%的孩童都有保健品的食用经历。

 

即便事故出现不少,可在商家的吹嘘下,家长还是相信保健品是有价值的,他们为了孩子发育更好、大脑更聪明,购买益智补脑、增高等保健品。

 

另据国家统计局对35个大中城市的调查中发现,30%以上的家庭会买此类保健食品,而北上广的儿童服用各种营养口服液高达83%。喝各种补脑口服液、吃保健营养粉,成为独生子女时代的标志性集体记忆。

 


智商税一茬又一茬

 

上个世纪80年代,南方一所实验室里,一款叫作851的营养液横空出世。虽然人们不知道它的作用,但在各种宣传之后,大家开始焦虑自己的健康问题了。

 

面对空白的市场,各方都把目光聚集到了这款营养液上。“花一点小钱,就能买来健康,何乐而不为?”这款保健品在当时的市场一战成名。

 

暴利诱惑下,3000多家保健品企业纷纷入场,中国保健品行业迎来出爆发式增长。

 

40多年过去了,人们经历了这个行业的种种魔幻。直到今天,哪怕再多悲剧,保健品帝国依旧屹立不倒。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边收割老人智商税的同时,那边已经悄然将目标瞄准了儿童群体。

 

比如曾经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生命一号,宣称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记忆力,在不少家长心中俨然成为挽救儿童智商的最后一味“良药”,曾经瞬间掀起抢购潮。

 

不过吹得再神乎其神,“生命一号”的主要成分其实只是牛磺酸和磷脂,和提高记忆力风牛马不相及,纯粹是收割智商税,韭菜割了一茬再来一茬。

 

在被国内保健品市场挫伤信任后,手头宽裕的家长们,便着眼于购买更具权威性的海外儿童保健产品。可惜,“国外的月亮并不比国内圆”。

 

如美国FDA并不“认证”保健品,其上市不需要经过FDA的审批,所有拍板都是厂家说了算。

 

这里面可操作性的灰色空间,和国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很早之前美国就曝出曾有3万多名儿童因服用维生素而出现中毒的现象。

 

这已不是简单的道德败坏,而是对个体生命的肆意践踏。

 

结语

 

我们都听说过揠苗助长的故事,而今我们的病急乱投医也正是如此。旧恶换上新花样,照样有人买单。说到底,顶着各种噱头的保健品,利用的正是家长的“危机感”。

 

虽然有句话叫少年强则国强,但儿童保健品的阴影若继续扩大,正在成长中的少年们实在不能说有多强。与其补充那么多保健品,不如有规律的吃饭、睡觉、运动!


首席营销官原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TOP电商  (ID: itopec)

TOP电商.jpg


1

人喜欢

0

人收藏

1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累计评论 0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注册
后参与讨论
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 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