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国民品牌衰落:曾市值百亿风靡全国!卖身外资巨头,后业绩腰斩

又一国民品牌衰落:曾市值百亿风靡全国!卖身外资巨头,后业绩腰斩

原创 2020-12-10 11:35
84184
营销头版
营销头版

“银鹭,爱的味道”“真材实料好滋味”“一口香浓,一口幸福”……想必大家都对这句广告语耳熟能详,银鹭是陪伴我们这一代人长大的经典童年品牌,只是现在,童年记忆恐怕很可能就要“变成回忆”了。


11月25日,雀巢宣布同意向Food Wise有限公司出售银鹭花生牛奶和银鹭罐装八宝粥在华业务。该交易包括银鹭食品集团位于福建、安徽、湖北、山东和四川的5家企业的全部股权,预计交易将于今年年底完成。

雀巢出售的原因,自然是嫌弃银鹭拖累了自家的业绩。但要知道,当初银鹭被卖给雀巢时,可是销售额破百亿的国民级巨头。

而这个接盘的Food Wise有限公司,恰恰就是由银鹭创始人陈清水家族控股。真没想到,一切就像一个椭圆形的跑道,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地。


3元八宝粥成就100亿帝国


“银鹭”品牌,源于“银城”和“鹭岛”。银城,是今厦门市同安区“别称”,而“鹭岛”则指厦门岛,是个地地道道的民族品牌。它成立于1985年,已经有30多年历史,其创始人是陈清水和陈清渊两兄弟。

兄弟俩出身农家,兄弟姐妹多达9个。由于家中困窘,大哥陈清水在只上了4年小学之后就辍学回家了。在大哥的帮衬下,陈清渊顺利地高中毕业,成为了当时村子中学历最高的人。作为“高学历人才”,他当上了村里的会计,后来则去了公社工作。

当时,陈清水在四处跑运输,也为了帮弟弟的忙往当地供销社跑菜蔬运输。但是,由于运输条件不佳,总会有蔬菜腐烂损坏,陈清水赔了不少钱。不过,他却发现了做罐头的机会,既能为蔬果保鲜,且门槛低、工艺简,是个创业的好方向。

于是1985年,两兄弟一合计,带着同村的6个好友,还有筹借的3万元创办了“同安县新圩兴华罐头厂”,这就是银鹭的前身。
 

(图:创始人在罐头厂前的合影)

不过刚开始的生意并不好做,条件简陋、订单不足,这时他们找到了一名新加坡华侨黄福华,是陈清渊妻子的堂哥。

当时,陈清渊和他一提起要创办一家民族品牌,黄福华连合同都没签,就把20万美元汇过来,厂子也更名为“中外合作企业厦门同茂食品罐头有限公司”。日后,国企厦门市粮油进出口有限公司也主动要求入股,最终企业名称改为“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有了资本加持,加上两兄弟的踏实肯干,厂子的生意蒸蒸日上。尤其是1992年,陈氏兄弟推出八宝粥之后,更是一炮而红。在此之后,银鹭一路高歌猛进,陆续推出了花生牛奶、银耳燕窝、碳酸饮料等产品。1999年之时,它生产的八宝粥和花生牛奶占据了饮料市场近80%的市场份额,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国民品牌”。


一罐小小的八宝粥,不仅造富了兄弟俩,让陈家从生产队最穷的一家成为了村里首个“万元户”,后来还上了国内富豪榜;更是造福了一座村。

兄弟俩所在的马塘村曾是厦门同安最穷、最贫困的乡村;“灯不明、路难行、水奇缺”,在地人常说:“有钱不借马塘人,有女不嫁马塘郎。”

然而在银鹭的带动下,到了2010年马塘村却成为了福建首个百亿元村,全村90%的村民住上了别墅楼,30%的村民开起了高档小轿车。

卖身雀巢:从国民品牌到业绩腰斩


最巅峰之时,陈清水两兄弟的财富已经达到了20亿元,银鹭的市值也跨过了百亿门槛。2010年时,银鹭年销售额高达54亿元,在全国更是有着5个生产基地,7000多家经销合作伙伴。

然而就在银鹭的高光时刻,兄弟俩却选择卖身雀巢,2011年时以15亿元的价格出售了银鹭集团的60%股份,后几年又陆陆续续把股份完全卖给了雀巢,彻彻底底成为了“外资品牌”。

一个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本土民族品牌,却轻易被“国外豪门”染指?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很不理解,但是陈家兄弟给出的解释是,市场竞争太激烈了,银鹭开始差钱了,需要金主们的帮助。


其实雀巢对银鹭觊觎已久,不仅因为银鹭能补充它的产品线,它的主要产品花生饮料和八宝粥,能够填补当时雀巢在罐头和复合蛋白饮料市场领域的空白;而且银鹭的铺货能力十分强大,可以把雀巢的咖啡业务带到大陆三四五线市场。

接盘的雀巢,一开始也是信心爆棚,说要好好对待银鹭。高管们放出豪言:他收购的公司中最看好银鹭,因为“只有银鹭有潜力成为像娃哈哈那样的公司”“百亿银鹭与百年雀巢成功合资,我们相信,双方的合作,会产生1+1〉2的效果。”

诚然,双方“蜜月期”时,银鹭的确增长亮眼,并成为了托底雀巢业绩的最大功臣。2013在欧洲产品价格下跌及新兴市场需求放缓背景下,银鹭的销售额却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111亿元,成为了当年雀巢财报一大亮点。

不过,短短两年之后,银鹭的业绩就在2015、2016年出现了下滑,并因此在雀巢年报中被多次点名。而从雀巢高管的发言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对银鹭态度的明显变化:

2014年,时任雀巢CFO龚万仁曾表示:2014年对银鹭来说是“困难的一年”。为什么?业绩表现较为疲软。进入2015年,雀巢在财报上对银鹭表现的描述是“银鹭有所改善,但需要更多时间。”而到了2016年,相关财报对银鹭的表达就多了,出现诸如“有鉴于银鹭继续带来负面影响,雀巢表示正在执行相关恢复计划”等字眼。


针对银鹭的业绩下滑,雀巢却将刀挥向了管理层。2016年,作为大股东的雀巢,拿掉了陈清水的总裁职位。2017年,雀巢集团又收购了银鹭20%的股份,增强了对银鹭的控制权。2018年6月份,银鹭最后的20%的股份也被雀巢收入囊中,

但是银鹭仍然在泥潭中逐渐深陷,2013年银鹭销售111亿,2015年只有96.47亿元,2019年的销售额甚至腰斩至50亿元,国民品牌,真的要沦为国民回忆了!

这时,曾许下“要让银鹭成为第二个娃哈哈”雄心壮志的雀巢,就嫌弃银鹭拖累了自身财报,于是毫不留情地将其甩锅出售。


“先驱”为何变成“先烈”?


与银鹭具有同样命运的,还有老牌国民品牌“徐福记”。2017年9月,雀巢在广州宣布将原属于徐福记的巧克力品牌奇欧比,收纳公司旗下,因为这个品牌影响其中国市场的业绩。这一年年底,雀巢还砍掉其在美国的糖果生意,断然将其卖掉。

从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外资巨头的冷酷,更是能感到资本家的无情。它们这种全球巨头,往往都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经营导向,大到每一个战略布局,小到集团旗下公司每一个即将上市的新品,都会精心核算其财务汇报和利润空间的。有合理的利润回馈股东,一直是雀巢这家150多家食品业巨头的战略指针。

所以,对待银鹭,雀巢可压根没有什么“做大做强民族品牌”的情怀。能利用时要利用它的每一份价值,利用不了就将其一脚踢开。

收购银鹭之后,雀巢并没有在银鹭的产品上投入什么精力资源,反而是利用银鹭的代加工能力和渠道资源,灌装、销售它的雀巢即饮咖啡,成为了雀巢生产线上的一枚棋子。

于是,这些年来,当其他品牌都在不断创新、强势崛起之时,银鹭却一直在原地踏步。老产品八宝粥、花生牛奶迟迟未变,不仅包装营销、老式,而且口味十分单调、香精味道也十分浓重,越来越难适应年轻人的需求。

新产品更是创新乏力,当娃哈哈又是做八宝粥、AD钙,又是做饮用水、茶饮料,又是探索奶茶、牛奶果汁等创新产品时,银鹭唯一能让人想起的,只有八宝粥和花生牛奶老产品了。

时代浪潮滚滚向前,尤其是在丛林法则的商业社会,更是不进则退、优胜劣汰。曾经的行业先驱,就这样成为了“先烈”。


 结 语


银鹭的故事,不止在一家品牌上演。

可口可乐179亿元收购汇源,一场轰轰烈烈的收购案,曾经那么风光的国民品牌,最终却换来了狗血的不能再狗血的一个事实。还有美即面膜,几乎曾是中国爱美女性的人手必备,但在2013年,欧莱雅斥资逾51亿全资收购美即之后,这一品牌迅速走向衰落。

兜兜转转,银鹭又回到了原地。但不知重归创始人怀抱的银鹭,能否从零开始、再现辉煌?

让我们,共同期待。


首席营销官原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营销头版  (ID: mkt2000)

营销头版.png

1

人喜欢

0

人收藏

1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累计评论 0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注册
后参与讨论
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 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