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传统文化的风潮再度回暖,无数品牌借势传统文化营销,取得了不错的收获。但在这样的浪潮之下,我们也必须冷静思考几个问题:如何将品牌与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合,让广告的营销不只是形式?如何为传统文化留下更好的沉淀?如何为品牌建立深刻的口碑与认知?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可以认真审视一下五粮液最近几年的营销,作为传统文化营销领域专家的五粮液,通过与故宫IP的深度合作,让我们看到了广告与传统文化,同频共赢的可能,也让我们意识到,无论形式和创意如何创新,最终必须回归到文化最精华的部分中汲取养分,这样的营销才能让产品形象走得更稳、更远,也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营销不能是空洞的,生搬硬凑的,而应该是找到更深层次的价值共鸣,找到产品理念中的深度契合。五粮液与紫禁城的合作就是如此,不为一次活动的噱头而强加合作,更追求彼此精神内涵上的深度契合。在这样高标准的自我要求之下,五粮液选择与故宫开展深度绑定的IP合作。
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经有600年的历史,而五粮液的明初古窖池从1368年起一直不间断酿造,至今也有653年的岁月,站在时间这一锚点来看,五粮液与紫禁城共同见证了600年来的沧桑巨变和时代发展,不论从悠久的文化历史,或是匠人们代代传承的工艺上,均有许多共鸣点,具有高度的历史文化契合性。我们看到五粮液与紫禁城的合作是以文化为底蕴,历史为渊源,讲述源远流长的大国文化,代代传承的匠人匠心。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出的广告内容也是相得益彰。
传统文化,是一个略显严肃的题材,但它的传播并不见得都是老生常谈,也不意味着枯燥乏味。五粮液独家冠名大型系列纪录片《紫禁城》,是一种广告内容+文化内核的深度绑定,一方面借势传统文化,一方面又强调内容为王。在广告的合作中,五粮液与紫禁城的合作,更多是从“讲好中国故事”的角度出发,从独家冠名《上新了·故宫》到《紫禁城》,再到专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拍摄专题海报等一系列营销组合,五粮液并不只是单纯的输出广告,更是通过优质内容的传递,进一步弘扬其背后所代表的传统文化。
在广告层面,五粮液深入“天地精华、民族精神、世界精彩”的品牌内涵,通过具有历史感、时代感的创意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展现时代记忆和社会变迁的同时,将五粮液品牌价值、品牌文化及品牌格局有效触达并传播给消费者,在帮助观众找到文化共鸣与认同的同时,更使其感受到五粮液历史的积淀及独特的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对五粮液的认知度与好感度。
在《紫禁城》纪录片节目传播过程中,五粮液还联合景德镇传统青花瓷制作技艺、古瓷复制代表性传承人——段铖刚、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顾明琪、徽州竹雕代表性传承人——洪建华、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孟德芝、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宋西平、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范国琼,这六位非遗传承人,从匠人匠心与传统工艺的角度,呈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传统文化为当代生活赋能。更重要的是五粮液的酿酒匠人与紫禁城里的工匠并无二致,他们都传承世代技艺至今,传承匠心精神至今。五粮液“1366”秘诀中五粮液的酿造工艺,也体现出了同样的历史沉淀与匠人的传承。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从目标消费者的偏好入手,用多种创意形式呈现消费者愿意听的内容和听得懂的方式,有条不紊地布局一次次深入浅出、有里有面的多维沟通对话,满足人们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文化需求,用好传统文化的广告内容,足够俘获大批受众的青睐。
品牌跨界合作能为品牌带来怎样的收益,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关键不在于提出这个问题,而在于具体执行中是如何去做。传统文化复兴之势正如潮水般涌来,这是市场的需求与选择,亦是品牌的机遇与挑战。五粮液在这场营销中,不为短期的流量曝光,或一时的推广噱头,而是完全当做一种长线的品牌建设工作来做,开辟出一条正确的可行路径。
于五粮液与故宫在历史性、文化性、民族性上高度统一,双方达成长达三年的深度合作。连续独家冠名三季《上新了·故宫》、独家冠名大型系列纪录片《紫禁城》,双方三年来跨界合作释放强大的文化势能,向更多消费者传递六百年的文化传承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一切努力都在无形中助力品牌走得更远。
一直以来,在营销领域,五粮液都是稳扎稳打,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内容,探索于传统文化内涵。大国崛起的时代,说到底还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在中华文化大热的当下,五粮液在营销传播过程中从传统文化汲取能量,并且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是品牌承担社会责任、履行价值使命的强有力表现。五粮液的营销,带着一个国民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在五粮液的营销中看到了一种更高的立意与格局,五粮液把目光放得更高远,将文化自信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播种到消费者心中,并通过文化认同与理解而赢得消费者的心。这样的营销,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
本文由首席营销官入驻KOL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首席营销官(ID:cmo1967)
你的评价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推荐案例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