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日本设计小站(id:japandesign)
朋友们,我们期待已久的“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今晚十点就要公布结果了!
就这几天,网上流传了一张今年大奖的“陪跑”名单,大家看到了吗?像殿堂级别大师斯蒂文·霍尔,当红辣子鸡BIG的比雅克·英格斯,还有我们的老朋友MAD的马岩松,都“榜上有名”。
名单中还有一位大师的名头特别有趣,被网友亲切的称为“建筑界的村上春树”。
01
一个丑建筑,被东京冷落12年
没错,大家应该猜到了,说的就是我们陪跑名单中,最大的意难平之一隈研吾。
▸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说来也奇怪,隈研吾作为日本第四代建筑师领军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极具代表性,还影响了不少建筑后起青年,说起他同期的建筑师,妹岛和世、坂茂都已经包揽了普利兹克等各项大奖,而他还在年年陪跑。
这就有点奇怪了,热心网友们思来想去,突然灵机一动:“怕不是因为那栋丑建筑吧?”
那年,隈研吾刚从国外做访问学者归来,带着满腔热情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准备开启自己的建筑事业,他要建造的是不一样的“现代”建筑。
于是,就有了M2的汽车展销商店,一个由罗马柱和混凝土“混乱”组合成建筑物。
这栋建筑刚竣工,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周边居民们公开嘲讽它的外型,建筑界的专业人士抨击它的建筑结构,连当时专业杂志《新建筑》也犹豫了很久,才发表了这个作品。
以至于隈研吾因为这座建筑,有传闻被“踢出”建筑圈,在东京“失业”了12年。
但其实,真相并不全是我们所听到看到的这样。
当年,M2作为汽车制造商,需要一块新产品开发基地,M2的工程师需要在其中做一些具有“开创性”的研发。
而它的建筑,当时M2负责人的要求是需要一座看起来并不简单而又大胆的建筑,所以他们把任务交给了尚属新锐派设计师的隈研吾。
最终的设计成果,大家也有目共睹,隈研吾确实做到了十分大胆,而他也为这份大胆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他遭到了全方位的争议。
不仅如此,更雪上加霜的是,这栋建筑刚刚竣工就迎来了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碎,而M2的研发中心理所应当的成了“浮夸建筑”的典型代表,仅仅5年后就被卖给了另一家公司。
这一来二去的,就真的让隈研吾从此再也没接到东京的任何项目,整整12年。
如果说,M2的建筑外观确实有些让人难以接受,可以理解。
但日站君在这里要从另一个角度,为这个作品抱抱不平。如果我们真的走进M2,将会看到一个青年设计师颇具前瞻性的才华。
我们把时间线往回拉,拉回M2建造落地的1991年,也就是30年前。当时,隈研吾在这样的5层高的大楼里,做了一个直通天顶的直升电梯。
同时,他合理利用了“光”的效果,通过在斜面做出半镂空天顶,让阳光从斜面直接洒进整个建筑,使得下方的平台成为一个自然光所照射的汽车展示台——需要在室外开的车,当然在自然光下才能成为它最真实的样子。
以及空间布局、部分家具内饰(依旧保持了30年前的原样)放到如今,其实并不过时。
所以网传的言论:因为M2的失败,让隈研吾整整被东京拒绝了12年,这个说法也并不是那么的准确。
真相有着更为复杂的前因后果,那是年轻的设计师对现代建筑的一次大胆批判,同时也是一次前瞻性的实验,虽然步子迈得太大,但是最终结果,可以说是隈研吾一不小心与当下那个落寞的时代同频共振了。
02
隈研吾:业界“超级劳模”
但无论具体的理由如何,隈研吾在M2之后确实是有着长达12年之久的“被拒绝期”,而在这个期间,隈研吾的建筑人生因为这样一段漫长的时期,也发生了变化。
12年间,隈研吾把目光转向了农村和国际,他的建筑风格开始从“惊奇”慢慢过度到了“温润、柔软而富有哲理”,他无法再去做东京的“大项目”,但是他学会了如何和“小建筑”共处。
2002年,潘石屹和张欣通过张永和找到了隈研吾,让他在长城脚下建筑设计一个别墅群。
当时的隈研吾被长城的宏伟壮观所震撼,他选择了不突兀的“竹”做为建筑材料。
但在混凝土大行其道的当年,用竹子第一不可能,第二不可取,无论是哪个施工团队都摇头拒绝。
好在隈研吾有着多年的乡下项目经验,再加上潘石屹夫妇、张永和等人对于新创意的接受,最后终于将这一虚一实,一疏一密的竹屋给建成了。
后来张艺谋拍摄奥运宣传片的时候特意来此地取景,让中国乃至世界都看到了东方禅意的最佳代表。
在“失业”的12年里,隈研吾在乡下接小型建筑项目,与本地居民、建筑师、施工工人们近距离交流,去感受当地、感受自然,这一切塑造出了他的新型建筑理念——负建筑。
这个理念,来自于“放弃”,对隈研吾来说,放弃即是与喧嚣共处,他将这个理念化为建筑的设计意识。
2015年,隈研吾为中国美术学院设计的民俗艺术博物馆,地理位置曾是山坡上的一片茶田,根据地理位置环境,隈研吾将自己的建筑形态也设计成了倾斜的。
大部分的“墙壁”都是开放的,让参观者感到自己被自然所包围。
这恰好与现代的“富有”“繁荣”“权力”象征的高楼大厦相反,在隈研吾看来,这才是真正贴近人性、为人类所需要的建筑。
让建筑“消失”,是隈研吾的建造的乐趣。尽量去回归生活,关照生活,以人和人的生活为中心,而不是以建筑为中心的场景。
如果说失业的12年是他的建筑人生的“黑暗时刻”,但也正因为这段“黑暗时刻”让他重新认识了建筑何为,设计又为何。
而现在的他,成为了业界的“超级劳模”。日站君曾有机会到访过隈研吾的工作室,近距离地感受过,老师的工作室同时推进着100个案子,以及为了项目推进,每天不得不在天上飞的工作状态。
他的工位一角,远比其他设计师为小,多数时候堆满了资料,人已经跑去了现场查看进度。
他成为全世界最具前瞻性的建筑设计师之一,最开始的10年,他批判现代建筑主义,随后的10年,他与喧嚣共处,接下来的10年,他通过发掘新的材料、研究新的设计形式,总结新的设计逻辑,最终形成了将哲学、艺术、文化等兼容并包的“隈研吾式建筑”。
03
他可能是无冕之王,但是又如何呢?
因此,对于网络上的“都市传说”,因为那一栋丑建筑,而剥夺了隈研吾成为普利兹克大奖的得主,想必这一说法无根无据。
相反在日站君看来,隈研吾“被拒绝”的十二年不仅万般珍贵,还塑造出了另一个他——建筑大师隈研吾。
所以,即使隈研吾老师今年真的再次“陪跑”,也无关紧要。
毕竟,如果日站君没记错的话,像赖特、柯布西耶、阿尔托等等这些几乎时开创了建筑新元年的大师,也没有榜上有名。
所以,陪跑并不代表失败,即使他真的是“建筑界的村上春树”,也同样是如珠玉般人才频出的世界建筑史上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参考资料:
https://kensetsu-hr.resocia.jp/article/tatecolle_m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7tg1IIaewo
腾讯视频:巅锋问答丨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曾12年接不到大项目:当时太疯狂
隈研吾都市设计事务所
The Fashion Post
Youtube@隈研吾ミュージアム
本文由首席营销官入驻KOL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0人觉得好看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