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文案怪谈(ID:copywriter_s)
作者:大猪(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有人说一句话的文案不好写,一句slogan、一句海报的标题,复杂信息的提炼处理,语言的新鲜表达,有时候需要修改好多遍才能通过。
但其实,长文案也不好写(所以总结一句废话:文案都不好写)。长文案讲究逻辑缜密,讲究诉求聚焦,讲究起承转合...
研究了几篇长文案(或叫中长文案),归纳出常用的五个要点,或许可以帮你开拓一些写长文案的思路,给到更多的启迪,缩短冷启动的时间。
01
要确立“题眼”
“题眼”,大概可以理解为写作的切入角度,或者是一个“创意概念”。
确立“题眼”,应该是写所有长文案的前置条件。只不过,有些长文案会表达得很清晰,很明显,有些会比较隐晦,但总是“形散而神不散”。
“题眼”一旦确立,只要紧紧围绕这个核心去展开、深化,一般来说,下笔如有神、文思泉涌,一气呵成,不是难事。
例子1:
很明显,题眼是“笑”,从每一种笑,到每一个人的笑,再到每一个爱笑的人,层层递进,次第展开,最后用“笑纳自己”总结升华。这种长文案,看下来会很顺畅,写的人一气呵成,看的人也“一泻千里”(不太对,但就是这个意思)。
这一年
我们发现了身边更多的好
家的好
邻里的好
爱人的好
小巷的好
健康的好
收获的好
守护的好
顺境也好,逆境也好
新的一年,家国更好
——2021年央视春晚公益广告
题眼是一个“好”字,用这个字形成了一连串的排比,而形成排比的过程,也是去诠释“题眼”的过程。
这样的表达方式,既然信息聚焦,也会让语言的力度集中,力往一处使,渲染出来的情感也会充满力量。
02
要有铺垫
铺垫,是“起承转合”中的“起”,是起始,是引入,也是为后面蓄力。
铺垫的内容,不能随意来,要根据你要表达的核心信息,找准铺垫的内容,否则会失焦,失焦就会失去味道。
例子1:
前面用各种食物的烹饪温度来引入做铺垫,再接入妈妈们在厨房待的时间,揭发厨房高温烹饪的生活痛点,最后一句升华点题:如果爱可以用温度计量,我们希望不要超过26℃,从而也传递出产品的卖点。可以看出,前面的铺垫很有必要,没有这个铺垫,后面的点题文案就失去表现力,没有了灵魂。
虽然片名叫《回声》,但回声不是切入点,切入点用了“情绪”。前面用“崩溃”、“伤心”、“烦恼”等三种常见的情绪做铺垫,再用“正视每一种情绪”用作过渡,最后用“回声”点题。这样看来,其实“回声”一词是互动的“回应”,当然也是最后“希望每一种情绪都能得到回应”的情感诉求。因此,前面的“情绪”铺垫,就变得理所当然,而且很有必要。03
要有细节和场景感
这不应该只是长文案的标准,而是很多文案都应该具备的一个写作要点。
只不过,相比较来说,长文案更有空间和条件去呈现这种细节和场景感,而这两者的关系是,场景感是由细节组成的,越是够细,场景感就越强烈。
数字,是呈现细节最常用的“武器”;但要通过“动词”的辅助,只有“动词”融入数字去表达,细节才会更具象,才会更具场景感。当然这段文案的精彩之处,不单单是对细节的呈现,而是表达的“方式”。标题是“你命里缺山”,内文却写“大海”,并且用细腻的笔法,呈现了一个“人站在海滩上,泥沙从脚下塌陷”的场景。
另外,写细节和场景的时候,用“第一人称”,会更有代入感。
04
要有独特的观点
独特的观点,是我们看待一个事物的角度。因为角度不同,观点也可以很新鲜,很不一样。
这个观点,经常用于最后“总结”或“点题”。它可以给人以“信息增量”,就是一个我们没有见过的洞察,或者我们没有遇到的思考结论。
有认真看前面内容的读者,应该会看出来,这段文案也有“铺垫”的成分在,即“游乐场”和“子弹”两个少年的意象。但最有分量的还是最后提出来的那个极具哲学色彩的问题:
当时苏炳添这个热点,能思考出这个刁钻清奇的角度,最后有那一句让人振聋发聩的文案,文案的功力可见浑厚。“人类的极限,从此由人类共同突破”,本身是奥运的办会宗旨,或者诞生源点的精神,它给我们一种信息提醒,也是一种热点借势应该有的大格局。
05
学会用对比或其它
对比,在短文案中也经常看到。运用在长文案中,当然也不少见。其实,也是一种做“铺垫”的方式。
也就是说,理论上,你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做铺垫,对比也好,比喻也好,排比也好,拟人也好,只要对文案的表现力有提升作用,尽管去用。需要说明的是,每个要点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可以综合起来运用,甚至应该说,只有将它们综合起来运用,你的长文案才会容易出彩。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