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淘宝下死手!AI美女全军覆没!

原创   2025-04-07   11:17
0
0
0
9452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广告案例精选(ID:ad2829)

作者丨凌风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网购经历:想网购一件衣服,看图片赏心悦目,可到手后却发现 “买家秀” 与 “卖家秀” 简直天差地别,收到货却感觉像被 “泼了一盆冷水”。


图源:小红书网友


不少网友就经历过被骗的情况。



以为就一两家举报了就算了,但随便一翻却有多家,这些店粉丝量和销量还奇高,不少消费者呼吁淘宝平台管管,这已经不是普通的货不对板了,这就是明摆着欺骗消费者。


图源:小红书网友


以前衣服材质一眼能看出区别,现在都用AI,压根看不出衣服的材质。


图源:小红书网友

与此同时,不仅伤害消费者,AI假图也进一步降低了不良商家山寨跨平台抄款、盗图的成本,侵害原创品牌和商家的合法利益 。


一些原创品牌商家深受其害。他们辛苦设计的爆款商品,被盗图者利用 AI 换脸、换背景等手段批量仿冒。这些仿冒商品不仅以低价的方式抢占市场,还让正版商家销量受损,难以维权。


认真做产品的原创商家花钱请模特实拍商品更加寒了心,最终导致劣币驱除良币的局面。


商家AI假图泛滥的背后,是一条“低成本高转化”的灰色产业链:不仅省钱还省事。


请模特、租场地、拍实景太贵,AI生成一套图成本不到50元;想要“北欧风”“ins风”“赛博朋克风”,AI一键搞定。


“请1小时1千的实拍模特反而干不过AI假图”是不少卖家的血泪史。


不仅服饰类成AI重灾区,数码3C类目也逃不过,部分商家用AI渲染“概念机”图片,导致消费者投诉“实物与图片不符”。


以前是“图片仅供参考”,现在成了“图片纯属虚构”。



02

面对愈演愈烈的AI假图乱象,淘宝终于出手了!


近日,淘宝正式更新《商品信息发布规范》,首次明文禁止“以AI生成图片冒充实拍图”,全平台启动AI假图治理,严厉打击利用AI假图欺骗消费者、侵害原创品牌商家的违规行为。主要针对货不对版现象。



淘宝首次明确了 AI 假图的四大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情形:


1、 材质款式不符,严重货不对板:利用AI等技术导致材质表现失真、纹理褶皱模糊、商品款式不相符。


2、 商品效果失真或效果过度美化。有些 AI 假图为了吸引眼球,过度美化商品,呈现出动漫感,或者面部磨皮过度,完全不能展示商品的真实效果。


3、 场景虚假,出现违反物理规律的画面。包括利用AI等技术产出畸形人体、违反物理规律的图片。


4、图片质量差,商品严重失真。包括利用AI等技术产出抠图白边、贴图感明显的图片。


也就是说,过度美化、比例畸形、抠图明显、商品失真……这些“货不对板”的AI假图一律不行。


面对AI假图,淘宝从源头拦截,一旦发现图片存在过度 PS 或 AI 夸大的情况,便立即进行拦截。据了解,这一举措已累计拦截近 10 万张假图,从源头上减少了假图的出现。


淘宝还对平台上已有的历史违规图片进行全面筛查和下架处理,彻底清除平台上的 “漏网之鱼”。


除了源头拦截和全面下架AI假图之外,淘宝还在商品详情页直接加了【AI标识】,一眼就知道图是真是假;


这一小小的标志明确告诉消费者该商品图片是否由 AI 生成,是真是假一目了然,网购安全感直接拉满!淘宝商家的AI假图一旦被识别,会立刻被降权处理。


消费者在浏览商品时,优先选择带有 “实拍图” 标签或未标注 “AI 合成” 的商品。也可以将商品图片放大,仔细观察材质纹理、边缘处理等细节。


AI可能没有价值判断,但利用AI的人,应该不能没有价值取向。



03


整顿力度之大,看出来淘宝这次是动真格了,淘宝出手之后,这些利用AI欺骗消费者的商家该慌了。


可以说,这波打击AI假图的操作对于消费者、电商老板,乃至整个互联网电商行业来说都是有利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简直是 “福音”。以前被 AI 假图误导,买东西全靠 “碰运气”,现在有了淘宝的严格监管和 AI 标识,购物变得更加靠谱。


对于原创商家来说,这也是一大喜讯。那些靠 AI 假图不正当竞争的商家受到了约束,原创商家的权益得到了保护。


从整个互联网电商行业来看,淘宝的整顿行动起到了示范作用。


淘宝整顿AI假图,本质上是一场“真实与虚拟的边界保卫战”。技术无罪,我们不是反对AI,是反对“AI诈骗”,技术应该是提升效率的工具,不是造假的帮凶。


对于淘宝平台来说,如果放任AI假图泛滥,淘宝将沦为“虚拟商品集市”,消费者信任崩塌后,最终伤害的是平台生态。


不过,尽管淘宝率先迈出了治理 AI 假图的重要一步,仅靠单一平台的努力,难以从根本上遏制 AI 假图的传播。比如拼夕夕上,同样AI图泛滥。


图源:拼多多


甚至还出现了AI植物,给人看笑了。


图源:小红书网友


跨平台监管难度大,这就需要各大电商平台加强监管。


但只要淘宝和其他电商平台持续保持打击力度,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再加上消费者的监督和商家的自律,相信网购 “照骗” 的现象会越来越少。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
首席营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