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易趣网竟然还活着?”如果不是关停的消息,可能很多人都早已想不起这个被称为国内电商鼻祖的平台。
就在最近,易趣网所属公司上海盈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由于运营策略调整,易趣网络平台的运营将会在8月12日正式关闭,届时将会关闭所有商品和商铺的交易功能。
图源:易趣网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易趣网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第1家C2C网站。2003年达到巅峰时期,马云的淘宝网才刚刚出现。
但就是这样一个曾经贵为“中国第一大电商”的平台,如今还是迎来了自己的终章。
01
从“风光无限”到“籍籍无名”
事实上,易趣网的巅峰时刻来得非常快。
1999年,易趣网在上海成立,主营电子商务。
成立之初,网站仅仅花了两个月时间,注册用户就突破4万人,交易额超过1000万。成立三个月后,易趣网便获得了美国三家风投公司高达650万美元的投资。
仅仅一年之后,易趣网在电商平台当中的各项指标都排在首位,引来各路明星资本争相投资,这其中也包括2002年美国eBay给易趣所投资的3000万美元。
图源:新浪微博
终于在2003年,易趣网达到巅峰成为“国内第一大电商网站”,坐拥80%的市场占有率。
彼时,马云的淘宝才刚刚成立。刚诞生就向易趣网发起挑战,一度被很多人戏称为是“蚂蚁战大象”。
尴尬的是,尽管2003年是易趣网的辉煌时刻,但也是其命运的转折点。
2004年伊始,易趣网创始人邵亦波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不解的决定:选择和美国eBay进行整合,并更名为“eBay易趣”。自此,易趣网便走上了下坡路。
数据显示,2005年时eBay易趣还占有着国内近60%的市场份额,仅仅间隔一年,这一份额就下滑到不足30%。值得注意的是,同样在2006年,淘宝已经快速抢占了接近70%的市场份额。
图源:手机淘宝
后来的易趣网市场份额逐步走低,并逐渐退出了和国内其他电商巨头的竞争,市场份额下跌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哪怕在后来所推出的海外代购业务,最终也不了了之。
有不少电商从业者表示:“自己不用易趣已经有好多年,尤其是在进出口方面,比易趣网好用的平台到处都是。”
这句话恰恰道出了易趣网失败的关键所在。
02
易趣网到底错在哪儿?
第一个出发并不代表就能够走到最后,体现在易趣网身上便是如此。
不夸张的说,如果当时邵亦波没有退出,并把当时最被用户诟病的问题解决,可能现在就没有马云什么事儿了。
从成立之初,易趣网就被用户吐槽买家的权益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卖家也因为易趣网坚持收取销售佣金的做法而苦不堪言。
如果想要在易趣网上进行交易,就必须要有买家先付款并直接打到商家账户上。在这时商家会不会按时保质发货,就很难说了。
图源:易趣网截图
淘宝和支付宝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不对等的问题,最终大受欢迎。
甚至2017年邵亦波在接受采访时还提到:“易趣网之所以沦落到如此地步,就是在和淘宝较量的过程当中把付款这一关键环节丢掉了。”
除此之外,照搬美国模式导致的水土不服,也是易趣失败的重要原因。
易趣最初所使用的用户收费模式和海外相同,但同时期淘宝为了建立竞争优势一直采取的都是免费模式,这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抛弃易趣投入淘宝。
毕竟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大多数人对于收费服务的接受程度和国外用户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图源:Pexels
尽管易趣在面临淘宝强大的压力之下,也和PayPal对接提供便捷支付模式并免除相应的服务费用,但还是比淘宝得动作慢了不少,最终造成用户大量流失。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易趣网自从被收购之后在本土化方面就做的非常不到位,业务线拓展及面对新的趋势反应也比较慢,最终在竞争中完全失去了原有的优势。”
03
终究赢不了国内电商
有专家认为:“中国绝对能够称得上是电子商务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国内电子商务的模式和国外已经截然不同。”
其实从1999年到现在,国内电商行业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有较早的网购用户表示:“最开始淘宝其实模仿的就是易趣网,但淘宝赢在了细节。”
首先,推出阿里旺旺可以让用户和买家之间进行即时沟通;支付宝则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买家和卖家之间担心收不到货和收不到钱的难题;再加上平台上的包邮服务,最终掀起了一股全新的电商浪潮。
图源:新浪微博
随着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一个又一个的崛起,综合电商平台牢牢把控着头部区域,如母婴电商、生鲜电商等也因为消费者有需求而层出不穷,如今更加火热的还包括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
但对于这些易趣网都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甚至就连被称为消费狂欢的“618”、“双11”也没有涉足。
一直以来,易趣网似乎都在固步自封。哪怕是随着消费者网购习惯逐渐从电脑端转移到手机端,易趣网依然把电脑端当成重点,并维持着收费服务。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从2012年开始淘宝的地位继续得到稳固并占有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易趣网在电商行业的份额却只剩下了0.2%。
图源:新浪微博
不能及时顺应趋势以及一系列的不作为,最终使得这个国内曾经最大的电商平台走向了落幕。
取而代之的是,当下国内主流电商已经从最初的“模仿者”成长为处于第一梯队的“领跑者”。
本文由首席营销官入驻KOL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 | 李大为 来源 | 互联网品牌官(ID:szwanba)
0人觉得好看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