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自行车,一辆10万元
3000块入手的捷安特,骑了一个月,原价转手仍有大批人抢着买单;用了4年的山地车,二手价卖的甚至比原价还贵;手握5万,买不到一辆心仪的自行车……
略显荒诞的背后,谁又能想到2022年酷夏的高温带火的不是去游泳池“下饺子”,而是跨上一辆自行车穿行在城市。骑行热潮的带动之下,于是也催生了更多人对购买一辆自行车的“刚需”。不过,当兴冲冲的年轻人来到线下车店或是打开购物网站,高昂的价格立马也给不少人泼了一盆冷水。过去印象中几百块就能拿下的一辆自行车,如今千元才算起步,想入手辆中档车没有三五万根本下不来,顶级车的售价更是打到了10万上下,而更贵的“豪车”哪怕是月薪三万,也只能在门口徘徊。但同时许多人还惊讶的发现,过去备受父母辈推崇的凤凰、永久、飞鸽,如今却已让位于梅花、崔克、捷安特、美利达等外来品牌……今夏的酷热折腾了一座又一座城市,但年轻人对骑行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比如在北京的长安街、复兴门桥、潭柘寺等地,“从来都没觉得自行车道这么不够用过”,全副武装的骑行爱好者甚至让人“感觉回到了上个世纪,人人都有一辆自行车”。这样的“盛景”,其实也不止一个地方。像上海,从前滩休闲公园到杨浦大桥,过去除了资深的骑行爱好者几乎很少有人去骑行,而现在却已成了小红书上炙手可热的打卡路线。再比如成都100公里的绕城绿道,从4月份开始租赁自行车的生意就格外火爆,甚至周末时还出现了“有客无车”的局面。在骑行热潮的带动之下,小红书上还掀起了一波分享骑行笔记的热潮。从装备购买推荐到骑行线路规划,从防摔防护到车子维修保养等等,分享的笔记已多达上百万篇。而且随着骑行的爱好者越来越多,在需求的刺激之下,经历共享单车降温的自行车行业也又重新热闹了起来。最直观的就是,本来现在应该是自行车的销售旺季,由于需求的猛增却出现了无车可卖的情形,并且这样的情况也不是一家门店的个别现象。比如近期有媒体走访捷安特、美利达、喜德盛、瑞豹等线下门店时就发现,近期销量虽然约有30%的增长,但都普遍面临着缺货问题。像瑞豹的一家门店,定价7699元的入门级耐力公路车刚在展台上摆出,随后便被骑行爱好者买走,而且还不能挑选颜色和型号。数据方面也印证了这一点。据淘宝数据显示,“5·20”期间,淘宝自行车的销量增长一度超过50%。618大促,京东骑行品类的预售订单额更是同比增长了240%。所以供给的短缺,正导致了前述二手市场里的“魔幻时刻”。尤其是部分中高端自行车由于配件短缺,不但能在骑行几年后继续保值,还能溢价卖出,大有当年华为Mate40系列的理财产品气质。“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当年《非诚勿扰》里某女嘉宾的这句话曾引过不小争议,毕竟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自行车都是一个比较便宜的物品,跟宝马汽车有着天壤之别。但实际上,这个认知并不绝对。比如最新款的LOOK 785 HUEZ,部分定制的车型,单价普遍都在10万以上,价格高的甚至贴近20万,一辆自行车基本等同一辆宝马X1汽车。再比如前几天刷爆网络的爱马仕OdysseeTerre载重小型单车,其官方商城的售价就达到了16.5万元。虽然价格令人吃惊,但据说已经售罄。如果“不幸”入了碳纤维和改装的坑,那基本上就等于跳进了无底洞。像一套碳纤维轮组价格就达到了1.5万,一套禧玛诺零件售价3万还缺货……所以,如今的自行车早已不是过去很多人印象中的几百块钱就能买到一辆不错的车子。现在千元才算起步,好点的中档车下来都要好几万,月薪三万也远远达不到自行车自由的标准。不过,尽管现在的自行车价格已明显水涨船高,但在骑行热潮的带动之下,还是有不少人愿意为兴趣买单。美骑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运动自行车调查报告》也显示,“整车购买”3000元以上的消费占比连续四年增长,与疫情暴发前相比,购车预算1.5万元以上人群有明显增加。不过仍需说明的是,这场骑行热潮带动的自行车需求“盛宴”,其实国产品牌并没有分到多少蛋糕。现在的中高端运动自行车市场,基本都被被国际品牌给垄断了,像美国的崔克、加拿大的赛沃洛、意大利的梅花以及来自台湾省的捷安特和美利达。而大陆的本土品牌,像凤凰、飞鸽、永久则完全掉队。至于原因,除了品牌知名度拉开差距以外,跟自行车的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也有很大关系。比如变速套件,基本上就被日本的禧玛诺、美国的速联、意大利坎帕杰罗给垄断了。另外,还有骑行文化的认知偏差。过去自行车主要是作为代步工具,考虑的主要是价格是否经济。而现在自行车却是健康、时尚生活的象征,并且还带有一定的社交属性,甚至是不同的车子代表了不同的圈层,所以这无形中也都加速了中高档自行车的流行。作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在八九十年代凤凰、飞鸽、永久曾被不少人看作是最时髦的国货,甚至在当时结婚的四大件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与现在动辄数万甚至十几万的自行车相比,彼时凤凰牌100多块一辆的价格其实也不遑多让,要知道当时不少人的月薪连40块还拿不到。在市场的热捧刺激之下,所以彼时国内自行车消费市场也完全被国产品牌占领,海外自行车品牌则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辉煌之时,凤凰一家的营业收入甚至就占到了上海市GDP的1.1%。只是随着经济的飞跃和技术的不断演进,作为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后来也注定了必然要被更便捷、更快速的摩托车、电动车、汽车等所取代。当然,为了在市场中继续获得生存机会,凤凰和永久等没有停止谋求转型。比如永久,甚至还开过咖啡馆。凤凰的探索则更多,除了自行车外,还入局了童车、平衡车、甚至是医疗器械等。后来共享单车兴起,随着两大巨头摩拜和ofo竞争越发激烈,自行车企业也纷纷加入了这场“烧钱大战”。为了帮助ofo迅速拿下国内市场,凤凰更是费尽了心思。然而最终不但错付了,还被ofo给拖进了坑里——自己10年辛苦赚下的3600万都打了水漂。失去充足资金的支撑,凤凰的发展无疑受到了一定影响。再等到共享单车的寒潮降临时,整个行业更是经历了一次生死劫。衰退尚未修复,紧接着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又持续了几年,随着订单的减少,凤凰也再不是过去的那个凤凰了。更让人尴尬的是,今年上半年,上海凤凰公司的营业收入虽然实现了约1.55亿元,但净利润却只有9.63万元,甚至连一辆爱马仕自行车都买不起……在低端市场需求日渐萎缩的情况下,还没踩进中高端门槛的凤凰们,真的需要好好加油了!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品牌观察报 (ID: pinpaigcbao)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