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血氧仪不够,智能手表来凑?

转载   2023-01-10   11:52
0
0
0
34544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王鹏        编辑 | 顾彦        来源公众号 | 亿欧网(ID:i-yiou)


继抗原试剂、布洛芬、体温计之后,血氧仪也变成了疫情下的“硬通货”。


在电商平台搜索血氧仪,可以看到许多热卖商品(尤其是低价型号)目前都处于缺货状态,部分店铺还发出预售抢购、延迟派送等提醒。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血氧仪的价格也“坐上火箭”,价格较平时上涨数倍不止。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某电商店铺销售的“鱼跃YX301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标价高达1380元,而同一产品在官方旗舰店的售价为299元,这还是官方涨价后的数字,几个月前其售价也不过是现在的三分之一。


同型号产品在官方与非官方商铺的价格对比
图源:网络


因为抢不到血氧仪,不少消费者盯上了具备血氧检测功能的智能手环/手表,从而带动相关产品的销量。


有媒体报道称,一位天猫数码类店铺负责人透露,最近店内智能手环/手表的销量相比上个月增长了300%-400%;苏宁易购平台数据显示,带血氧仪功能的手环/手表同比去年12月销量增长了330%。


但作为消费级产品的智能手环/手表,真的能取代血氧仪这种医疗器械吗?



01
抢血氧仪正在成过去时


血氧仪最近有多火?


根据商指针提供的数据,2022年12月京东平台的血氧仪销量达183.4万件,环比增长1854%。百度指数显示,“血氧仪”一词近一个月内的搜索指数同比上涨7523%,环比上涨2093%。



对于许多年轻朋友而言,血氧仪或许是一个新名词。


顾名思义,血氧仪就是能够测量血氧饱和度的仪器。众所周知,人体细胞所需要的氧气都是由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来输送,而血氧饱和度,指的就是正在工作的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


正常人体动脉血的血氧饱和度为95%-100%,一旦低于这个数字,就证明身体供氧不足,患上了低血氧症。低氧血症是呼吸科常见危重症之一,也是呼吸衰竭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通常会伴随发绀、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


最近大家之所以都在疯抢血氧仪,就是因为新冠有可能会引起低血氧症,需要用仪器来监测身体状况。


当然,大部分人不需要自备血氧仪,因为新冠感染者患上低血氧症的概率并不高,即使病发也症状明显,感到不适去医院检查即可。但少数群体(特别是老年人和基础病患者)会出现“静默缺氧”的情况,就是说患上低血氧症也没有症状,这时候就需要血氧仪出手了。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血氧仪包括指夹式、腕式、台式、手持式等,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销售需要注册相关资质。根据国家药监局数据,截至2022年12月28日,国家药监局和各省药监局已批准90个血氧仪产品上市,获得注册证书的共有76家企业,其中不乏上市公司。


这一波血氧仪抢购热潮,也让相关上市公司备受关注,二级市场上甚至出现了血氧仪概念板块。许多“血氧仪概念股”都在2022年12月28日迎来一波大涨,行业两大龙头康泰医学和鱼跃医疗当日涨幅分别为17.87%和4.73%。


康泰医学是国内较早研发、生产和销售血氧仪的企业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血氧仪供应商之一,2020年和2021年公司累计生产超过2500万台血氧仪。1月8日,在京东血氧仪热卖榜上,康泰医学热销的CMS50D型血氧仪月内销量高达111.6万件。


鱼跃医疗的销量虽不及康泰医学,热度却只高不低,近来一度因为涨价过多而遭到口诛笔伐。1月2日,鱼跃医疗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称,目前血氧仪产品没有涨价,只是因成本上涨,公司取消了折扣和优惠。


亿欧发现,目前电商平台热销血氧仪的价格普遍在100元-400元的区间,这显然是市场供需失衡引发的价格乱象。此前,康泰医学曾在财报中透露,其血氧仪单件成本仅为41.46元,平均售价64.74元。


好在有关部门已经组织相关公司扩大产能以保障供应。2022年12月29日,工信部表示,已组织北京、河北、江苏、深圳等地工信主管部门和生产企业加大指夹式脉搏血氧仪生产供应,日产量由12月初的11.5万部提升至25万部以上。


可以预见,随着政府和企业加强保供,血氧仪“价格暴涨”和“一机难求”的日子将很快结束。



02
智能手环/手表不能当平替


血氧仪不是唯一能检测血氧的电子设备。早在2020年9月,苹果就在Apple Watch Series 6中就增加了血氧检测App,时至今日,这一功能已经成为市面上主流智能手环/手表的标配。


因为血氧仪又贵又难抢,智能手环/手表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消费者心中的“平替”,开始在电商平台上热销起来。


亿欧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血氧检测功能目前已经成为不少品牌智能手环/手表的核心宣传点。不过,这些宣传页面的边缘部分,无一例外都写着“非医疗器械”、“数据仅供参考”、“结果不能用作医疗目的”之类的说明。


荣耀手环7宣传海报,图源:官网截图


从此类说明不难看出,智能手环/手表在血氧的检测精度上,还是无法媲美作为专业医疗器械的血氧仪。


一项发表在Digital Health上的研究发现,Apple Watch Series 6与医疗级标准血氧仪的平均偏差约为1.2%;当血氧水平低于90%时,监测结果与医疗级设备的偏差在8%以内;对于90%-100%的血氧水平,监测偏差在6%以内。


事实上,智能手环/手表进行血氧检测的原理和血氧仪类似,都是利用“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和其他血红蛋白对光波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这一基础理论,借助光学探头测出两种血红蛋白的吸光度,再由芯片来计算二者比例。


不同之处在于,血氧仪采用的是透射脉冲测定法,使用时会夹在血红蛋白浓度较高的手指部分,光学探头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在手指两侧,通过测定透过手指的光波来计算结果。


而智能手环/手表采用的则是反射脉冲测定法,使用时只能佩戴在手腕附近,光学探头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在同一侧,通过测定从手腕上反射回来的光波来计算结果。


透射脉冲测定法和反射脉冲测定法图解,图源:网络


对比来看,智能手环/手表不能像血氧仪那样把检测部位完全包裹起来,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佩戴位置、松紧程度、腕部动作等都会让光波检测不稳定,进而影响实验结果。


亿欧尝试用华为WATCH GT2和vivo WATCH 2两款智能手表多次检测血氧后,发现华为手表的数据波动幅度为3%,而vivo手表的波动最高达11%。


当然,这不是说智能手环/手表检测血氧完全就是“智商税”,因为其技术原理是很成熟的,和血氧仪的差距,也仅仅是在数据精确度和稳定性上。


近日还有网友反映,使用包括苹果、华为在内多个品牌的智能手环/手表,给火腿肠、蔬菜等物品检测出了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等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


智能手环/手表检测出非活物血氧这一现象,其实只是因为上述物体反射的信号和人体组织相似,被光学探头接收后就会走完计算流程并得出数据。血氧仪其实也会有这样的误判,如果我们拿血氧仪去检测火腿肠,同样会得到相应的血氧读数。


所以当这些电子产品没有用作“正途”,得到的数据没有价值,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03
向医疗级产品进化


血氧仪的火热,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可穿戴市场的寒气。


IDC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229万台,同比下滑8.4%。其中,耳戴设备出货量为1753万台,同比下滑12.1%;智能手环出货量为389万台,同比下滑15.6%;唯有智能手表有些许增量,出货量达到1080万台,同比增长1.8%。


从这些数据也不难看出,智能腕带市场的风向,正由入门级的智能手环向功能更为齐全的智能手表调转,随着智能手表逐渐受到大众认可,这一细分品类接下来有望呈现恢复性增长。按照IDC的预计,2023年中国成人智能手表出货量将增长3.5%。


近两年,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健康检测一直是智能手表市场的主旋律。


根据Global Market Monitor发布的调查报告,在智能手表众多功能中,健康检测功能受到的关注度排名第一,超过七成的潜在用户会考虑产品健康检测功能的完整性。也就是说,健康检测功能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智能手表的主要因素。


以苹果、华为为代表的主流厂商,已经在这一维度开启了内卷模式。


一方面,智能手表能够检测和记录的人体指标正在不断增加。此前大多数产品的检测范围只有心率、ECG(心电图)、血氧,而今包括体温、血压等体征信号的检测技术也被应用到了智能手表当中,还有脑电、血糖和乳酸等维度正在持续攻关中。


另一方面,随着检测数据的不断丰富,智能手表的健康分析软件也在同步升级。从过去的指标失常提醒、睡眠质量分析,到现在的生理周期判断、心脏房颤和睡眠呼吸暂停预警等,各种“数字疗法”正在通过软硬件结合来寻求突破。


以苹果2022年9月发布的Apple Watch Series 8为例,这款产品新增了两个高精度的传感器,不但可以日常监测体温,还能通过精确至0.1度的体温变化帮助女性去判断生理周期。


Apple Watch Series 8,图源:苹果官网


前面提到,智能手表在血氧检测功能上和医疗器械还有一定差距,但在心率、ECG、血压等指标上,智能手表厂商这两年已经通过资质审批向专业级产品靠齐。


目前,苹果拿下了3张FDA(美国药监局)医疗器械证书,华为拿下了4张国家药监局的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包括国内首个获批的无袖带血压智能手表),而华米、OPPO等也都有通过医疗器械审批的产品。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可穿戴巨头越来越注重布局医疗级产品。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专业仪器和智能手表/手环在测量上的差距也将不断被缩小。


可以预见,尽管血氧仪即将脱下“抢手货”的身份,但其对可穿戴市场的刺激却是长期性的。疫情过后,健康将会是推动这一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而医疗级的功能和服务,将成为各大品牌在可穿戴市场角逐的关键。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
首席营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