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首席营销官入驻KOL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刘旷
疫情三年,影视业也随着“冬眠”了三年。
先是疫情爆发影响影视业上下游的正常生产,而后国家加速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资本相继撤离,再后来影视企业入不敷出业绩巨亏,影视寒冬来临成为行业共识。在此背景下,较为突出的华谊兄弟、万达影视、阿里影视等头部影视企业实施“降本增效策略”,积极谋求复苏和新增长。
时间一晃,疫情全面开放影院客流逐渐增加,恰逢2023年春节档《流浪地球2》、《满江红》多个热门影片上映,影院里人来人往,影视业也迎来了三年来的第一个暖冬。不过几乎停滞近三年的影视业,能否重回巅峰时刻搏出行业新高度,依旧是个未知数。
01
影视业三年冷冬
时常听到有人感慨:“好久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了”,原因无他,一是疫情管控不允许,二是没有大热的影片上映、观影意愿较低。人们观影次数不断减少、票房一跌再跌,反映到影视业成为了一场灾难。
一是,门可罗雀的影院。2022年大部分时间全国都处于疫情防控的状态下,人们逛街游玩的意愿大幅度降低,且商场、酒吧、影院等公共场所多次关停,能够观影的人数大幅减少。网络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观影人次从2021年的11.7亿下降至7.1亿,全国总票房仅300.67亿元,相比2021年的470.36亿下跌约36.4%,两项指标均不及2019年的一半。
二是,无戏可拍的演员。受疫情影响拍摄场地被封控、拍摄人员被隔离、影视广告主纷纷撤资、诸多影视项目停工,导致演员无戏可拍,与此同时直播带货火爆,刘涛、张柏芝、黄圣依、倪虹洁、王耀庆等不少流量明星纷纷选择直播带货,影视业从业人员就业环境相对恶劣。
三是,日益缺失的优质影视剧。影视业上游停工停产必然影响新片拍摄和优质影片的产出,曾经火爆的影视制作市场沉寂了下来。国家电影局公布的2022年前八个月备案、立项数量显示,4月、5月立项备案的电影数量均同比下降超70部,6月至8月备案数量均同比减少超过50部,2022年国内上映影片数仅为392部,同比减少46%。
四是,一度低迷的影片票房。影视业寒冬最直观的表现是影视票房下降,特别是国庆、五一等小长假票房,远不及疫情前。灯塔数据显示,2022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为14.98亿元,与近三年40亿的票房体量相去甚远,同比大跌65.86%,甚至回到6年前的水平。
影视业遇冷的背后是疫情的无情拦截,是大众观影欲望的减退,是从业者和资本的逃离,是越来越严重的片荒,多重因素叠加让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感觉到了危机,这一点从影视企业的成绩单可窥视一二。
02
影视企业压力倍增
如果说票房高低是影视业的晴雨表,那么影视企业的财报则是进一步体现行业现状的温度计,从2022年影视企业财务状况来看,有人欢喜有人愁,而愁的人比欢喜的人多。
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光线传媒营业收入同比减少54.12%至1.0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9876万元,同比下降244.57%;华谊兄弟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4.24%,单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3.03%;华策影视的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其中净利润环比减少74.58%至0.61亿元,扣非净利润环比减少55.67%至0.9亿元。
光线传媒、华策影视、华谊兄弟、博纳影业等企业亏损的背后,与之相对应的现象是广告市场规模逐渐缩水。QuestMobile报告,2022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2903.6亿元,较去年同期缩水2.3%。
当然,影视寒冬中也有逆风而行的孤勇者。万达电影2022年三季度营业收入达27.82亿元,同比增加24.3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03万元,同比增加113.80%。不过分析万达影院2022年的财报数据可以发现,其盈利压力不断增长,日子过得并不舒心。
一方面,万达电影院线电影放映、销售卖品、发布广告等业务很受疫情影响,营收严重亏损。根据万达电影2022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万达电影的营收为77.21亿元,同比下降16.73%。
另一方面,面对汹汹来袭的疫情,万达电影积极谋求降本增效和开拓新业态,可还是止不住营收下滑、股价缩水以及公司骨干的流失。万达影院推出了剧本杀、脱口秀、相声、音乐会等影院新玩法提高了影院利用率,但新业态营收杯水车薪,不得不进行人事大调整。
2022年,低迷的影视大环境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影视企业的运营风险,上市公司业绩下滑、股价下跌、影院关门成为常态。在此背景下,不少影视企业调整发展战略,以降本增效为主要目标,辅以寻求多元化新业态,运管压力倍增。
追根究底,影视企业的困境由疫情而起,观影人次少电影票房收入不足以抵消影院固定成本,导致经营业绩大幅度下滑,因此影视企业收入困局有可能随着疫情全面开放而缓解。也就是说,今年的春节档于各大影视企业来说,是一个超车的机会。
03
春节档增添复苏动力
2023年春节档电影喜迎 “开门红”,为电影市场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国家电影局最新数据显示,据初步统计,2023年春节档(1月21日至1月27日)国内电影票房为67.58亿元,同比增长11.89%;观影人次为1.29亿,同比增长13.16%;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9.22%。
具体数据来看,春节档上映的6部影片累计票房分别为《满江红》26.06亿元,《流浪地球2》21.64亿元,《熊出没·伴我“熊芯”》7.48亿元,《无名》4.93亿元,《深海》3.59亿元,《交换人生》2.9亿元。截至2023年1月27日,全年总票房为79.15亿元,同比增长209.88%。
春节档票房喜人,以万达电影为代表的影视制作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根据灯塔专业APP统计,截至1月27日上午11点,万达电影从中获得的总分账票房为7.8亿元。
有人将万达电影重回盈利正轨归咎于影视市场回暖,其实除了市场回暖利好影视企业之外,万达电影积极探索影视业上下游业务,也是其异军突起的重要因素。
在下游市场,万达电影通过开放加盟以及“一影院多用途”等方式,扩充业务版图和提高影院运营效率。网络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在国内拥有已开业影院816家,其中直营影院708家,轻资产影院108家,直营和轻资产影院的数量分别增加9家、17家。
要知道,万达电影以院线起家,电影放映业务、广告业务是主要的营收来源,而影院数量多、业务多元化对企业营收起到关键性作用,万达影院拓展多元服务和增加影院数量增加了流量入口,也将带动整体的营收。
在上游市场,万达电影长期加码电影发行和投资领域,通过投资知名IP改编电影、知名导演著作还有独自出品拍摄影片,保证优质影片的输出维持“爆款效应”。
据了解,万达电影基本拍摄完成待映的影片包括《想见你》《倒数说爱你》《维和防暴队》《寻她》《宇宙探索编辑部》《天星术》等,还拟定了上映计划,将于近期陆续上映,另有《寻龙诀2》《三大队》等在筹备中。
持续制作出好票房、好口碑的爆款电影是诸多影视企业的目标,万达电影增加影视剧的产量和精选知名IP影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爆款电影的产出率,有望复制华谊兄弟持续投资和出品热门电影最终名利双收的路子。
值得一提的是,万达电影投资眼光独到,押中了《流浪地球2》、《熊出没·伴我“熊芯”》等大爆的影片。从当前春节档票房走势来看,随着《流浪地球2》、《熊出没·伴我“熊芯”》等电影口碑逐步发酵、票房持续走高,万达电影收益也将翻一番,盈利趋势将得以保持。
短时间来看,2023春节档电影引发的观影小高潮,还会吸引更多用户走进电影院,全民观影意愿进一步提高,影视业有望加速复苏。长期来看,“暑期档”、“春节档”等特殊档期热度会逐渐降低,观影热度回到正常水平,会更考验影视企业的获客能力。
04
暖春初始,冷意仍在
暑期、国庆、春节等档期历来是影视企业“秀肌肉”的舞台,也是大众关注的影视业风向标。因此,2023年春节档的观影“热”,能否拯救影视圈的“冷”?一直是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
首先,从观影人流数据来看,2023年春节档将消费者带回了影院,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如若影视企业持续贡献优质影片、提高观影体验、适当调整票价,将进一步激发消费者观影欲望,由春节档点燃的观影热还会继续发挥效应。
其次,春节档创造的收入缓解了万达电影、阿里影业等影视企业的营收困境,为其布局新业态、升级观影服务提供了资金基础。大多数影视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是电影放映业务,票房高则收益高资金充裕,随着影视企业斥巨资深耕产业上下游,影视行业将加速回暖。
不过,影视业行业冷意与疫情的变化密切相关,据相关人士预测疫情全面开放后,或将出现第二波甚至第三波疫情高峰期,谈影视业全面回暖为时过早。此外,影视业大环境不容乐观,近三年来倒闭的影视企业不在少数,影视业复苏仍需要时日。
综上所述,2023年春节档影院火爆仅是影视业复苏万里长征的一小步,要想让电影市场重回疫情前的水平,恐怕需要多个“春节档”刺激消费,多个“流浪的地球”来振兴票房,多个“万达电影”来升级观影服务……
0人觉得好看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