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排队试吃,中产彻底不装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山姆会员成了衡量中产的标准之一。如果一个人经常在朋友圈晒逛山姆的照片,他一定会被认为有钱、有生活品质,而如果有人敢说自己从没逛过山姆超市,很可能被身边人嘲笑太穷酸,没见过世面。但在如今的经济大环境下,当人们的收入普遍减少,这一阶层鄙视链正在被打破。山姆超市浩浩荡荡的试吃队伍,就是很有代表性的现象。山姆会员,这一被打上光环的身份,或许成了中产最后的避风港。01
“为了更多的会员品尝试吃,每人仅限领取一份试吃。”最近,有媒体报道,辽宁大连的一家山姆会员商店贴出了这样的公告。有工作人员回应称,因为有些会员一家三口来超市,一次会拿很多试吃,从而导致后面排队的会员吃不到试吃商品。如果会员真想吃也可以重新排队领取试吃。对于山姆的这一公告,或许你觉得网友会骂声一片,认为山姆小气?在相关评论区,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支持者的发言,“是试吃品又不是自助”、“不然呢?让你吃饱吗”。也有不少网友吐槽遇到过的试吃乱象,可见真的有人把山姆当成了公共食堂。▶ 图源:微博网友
更有网友将这种现象上升到了“素质低”、“品德穷”、“吃相难看”的道德层面。咱们都知道,到山姆会员店消费是需要门槛的,对于中产来说,260元一张的会员卡,是一道他们和工薪阶层之间的天堑,可以让他们享受高品质的购物体验。但没承想,花钱买了“入场券”,还是会遇到糟心的人和事。总之,加了中产滤镜的山姆会员形象,还是跌破眼镜了。02
有网友分享了在大连山姆试吃的体验,7点半以后甜品差不多三分钟换一个品,她从4点半到8点半,累计试吃了21个产品。网友总结了山姆试吃的技巧,手把手教大家如何不花一分钱,空着肚子去,撑着肚子回。比如时机很重要,太早或者太晚都可能遇不上试吃高峰期;比如顺序很重要,肉类排队最长,一到店就要先去;比如9点以后由于阿姨着急下班,给的试吃量会非常大。小红书上,#山姆试吃#的笔记已经高达2w+。可以说,到山姆吃“免费的午餐”,成了很多人的生活乐趣,所有山姆会员都成了“陌生的饭搭子”。这源于山姆可以试吃的产品确实非常多,从零食区到甜品区再到熟食区,坚果、花胶、烤鸡翅、拉面、小龙虾等等,多达几十种。而且,山姆真的很豪气,即使不是临近下班时间,试吃的分量也非常可观,饭量小的人,分分钟都能打饱嗝了。我算是看明白了,如果山姆会员也有鄙视链的话,一定是这样的:对试吃不屑一顾的人-把试吃当试吃的人-把试吃当自助的人。但既然山姆给了大家薅羊毛的权利,每个人都要遵守“薅羊毛基本法”。不能你在前面薅得不亦乐乎,我在队伍中望眼欲穿,还不一定薅得到,浪费感情,也浪费时间,这很难不惹众怒。03
不过,要我说,大连山姆出的这份“限试吃”公告,除了保证每个会员都有平等薅羊毛的机会,还有一个出发点,就是不愿意惯着消费者。在中国,山姆一直有“千元店”之称。顾名思义,一次购物,一般能花掉1000多块钱。对于中产来说,这种消费水平或许不在话下。但你要让他们说出山姆购物到底好在哪里,似乎没有一个有共识的答案。在《但,这是你的家庭》一书中,作者雪莉·坎贝尔写到,仓储会员店的吸引力在于,它让我们有机会以无愧于心的方式消费。有的仓储会员店们还会打出这样的口号:“购买一张会员卡,你就拥有了一座宫殿。”拥有购物的尊贵感和品质感,或许是中产对山姆无比忠诚的最大理由。有排面的生活方式、可以炫耀的会员身份、被美化的薅羊毛行为等等,都要通过办会员“买门票”得到,山姆在规则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权。而那些多拿试吃产品的会员行为,无异于在挑战山姆的高傲,自然被及时制止。山姆的做法其实无可厚非,因为顾客的这种“无底线薅羊毛”意识,其实潜藏着隐患。不同于山姆,海底捞的人性化服务任谁都能说出几个,各种免费水果零食、美甲擦鞋服务、帮忙哄娃、齐唱生日歌等等,真的把消费者当上帝供着。而到海底捞薅羊毛也成了不少人乐此不疲的事情,网络上海底捞省钱大招、17元吃海底捞攻略一搜一大把。但疫情期间,受到冲击的海底捞不堪重负。为了降本增效,海底捞推出了一系列自求措施,比如禁止自带菜、取消免费清汤锅、有的门店取消免费美甲等,遭到了舆论的致命反噬。对这些服务习以为常的消费者,关心的是降级的消费体验,又哪里会考虑海底捞能不能活下去呢?而山姆,显然不想做海底捞一样的“好人”,而是做一个“生意人”,你情我愿,公平交易。04
海底捞涨价涨得心惊胆战,山姆卖高价产品就理所当然。但这“天价泡面”不仅有人买,还有人在二手平台上炒,即使标出1999元的价格,也有人“想要”。因为它是山姆卖的网红泡面,自带话题热度,是“流量密码”。没错,社交媒体时代,此前一直低调的山姆,也在尝试网红道路,4.5KG的瑞士定制三角巧克力、1.5米高的超级大包乐事波浪薯片、超级大包的玉米片等,都是山姆撬动社交货币的拿手好戏。当一件商品被赋予了网红属性,其溢价就有了合理性,这是如今隐形的消费陷阱,最终磨刀霍霍向中产。我甚至怀疑,在社交平台上越来越火的山姆试吃,也是山姆“割韭菜”的营销手段。有不少年轻网友反映,在网红效应的驱动下,他们会借别人的会员卡,或者网上买一次卡,到山姆一探究竟。然而,山姆往往不会在入口处严格检查,直到结账时,收银员会戳穿顾客,告知必须用本人的会员卡消费者。这时,有人会直接离开,有人会选择花260元办卡,但场面都相当尴尬。中产想着薅山姆羊毛,山姆想着割中产韭菜,看起来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首席品牌观察(ID: pinpaigcbao)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