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财富》杂志公布了2020年世界500强榜单。今年上榜的互联网相关公司共有7家,分别是美国的亚马逊、Alphabet公司、Facebook公司,以及来自中国的京东集团、阿里巴巴集团、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和小米集团。
其中京东的排名再次提升至102位,比去年提升37位,连续第五年位居中国零售及互联网行业第一、全球互联网行业第三。
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原因是京东为自己的发展找到了新动能。
榜首易主,互联网风向变动
从《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全球最大企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今年《财富》公布的500强企业创下了历史新高,累计年营业收入达33万亿美元,进入该榜单的最低门槛也从去年的248亿美元提升到了254亿美元。
而在科技/互联网企业中,常年霸占榜首的苹果在今年被“卖货”的亚马逊取代。
虽然美国经济因疫情陷入二十年来最严重的萧条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美股巨头公司亚马逊股价却一路飙升。疫情期间,亚马逊的能力得到极大的凸显,在线购物和云服务需求增加提振,亚马逊股价今年迄今上涨大约73%。
资本青睐亚马逊,因为亚马逊的业务非常实在。最初的自营零售模式以及自建物流为亚马逊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智能化的投入能继续提升物流效率以及缩减成本,给亚马逊带来了极高的护城河以及构成了它在新零售业务布局上的壁垒。
同样作为基础设施,与物流服务一脉相承的云计算业务已经成为亚马逊的盈利的关键,其云计算业务在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营收,分别为102.19亿美元和108.08亿美元,连续两个季度超过100亿美元,上半年合计营收210.27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超30%。在疫情期间保持非常好的发展态势。
据亚马逊财报披露,公司2020年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40%,至889亿美元。营业利润为58亿美元,远超指引的15亿美元。考虑到亚马逊在第二季度与卫生事件相关支出上花费超40亿美元,这一数字就更加显眼。
成为互联网公司榜首,亚马逊是实至名归的,每年亚马逊都要巨额投资物流业务,打造出了史上最强大的物流基础设施,通过对自有物流、云业务的开放,对社会商业效率提速,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位置,资本市场能看得到亚马逊稳定的未来发展。
苹果同样是非优秀,只不过相比之下,苹果的大部分业务都在消费端。在过去十几年里,移动互联网时代给消费侧带来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苹果是受益最大的,如今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已经足够高,信息技术的普及红利已近尾声。
未来5G、AI、云计算等技术最大的使用场景也不在民用需求侧,而是跟实体产业紧密结合,在供给侧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以预见供应链服务将是未来市场空间最大的风口之一。
亚马逊超过苹果,也说明了全球商业格局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由IT时代迅速的向智能时代迈进。技术将会在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
技术服务助力京东升位
中国互联网公司中,排名最靠前的是京东。恰好京东与亚马逊的相似度颇高。
从2016年第一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至今,京东集团的排名提升了264位。5年来,京东集团在零售、数字科技、物流、技术服务、健康、保险、智联云和海外业务上的布局取得全面突破,正在推进从中国最大的零售平台向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的跨越。
2019年,京东集团的全年净收入达到5769亿元,是5年前收入的3倍多,同时,净服务收入继续保持着44%的高速增长,占整体净收入的比例已提升到11.5%。
京东的升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京东也如亚马逊一样不满足于守住自营电商基本盘,更要将自身多年积累的物流、仓储、配送的能力对外输出,从零售平台的前端,渗透到商业世界的底层。6月18日京东在港二次上市,招股书中就表示“京东从电商公司转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服务公司”。
跟亚马逊类似,京东同样每年大量投入资金进行物流建设。2007年开始,京东便开始自建物流体系,其初衷与京东80%的货到付款交易关系密切。经过多年苦心经营,京东在仓储端、配送端、商流端均积累了深厚护城河,而这正是京东敢打出供应链战略的桌下底牌。
曾经对物流的投入导致京东连年亏损,不过随着京东物流规模化以及逐步开放,这个烧钱的业务逐渐变成了难以逾越的护城河。如今京东物流是全国唯一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六大物流网络的智慧供应链企业,这些网络可以覆盖大陆所有行政区县和全国99%的人口。
跟亚马逊不同的是,美国物流行业非常成熟,亚马逊可以与FedEx、UPS和DHL等快递巨头合作,沃尔玛几十年积累的物流能力让足以与亚马逊抗衡。而在中国,物流更多是依靠电商的发展,京东的开放物流能力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疫情期间,在电商物流基本停运的情况下,京东依然保持基本的运转,为武汉大量运输救援物资,并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京东的表现一方面是京东一直在做物流布局,做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供应链能力早已经跃升到了全国第一流的水平,另一方面则离不开这些年沉淀的技术优势。
早在2017年京东年会上,刘强东便提出“未来京东只有一件事,技术、技术、技术”,正式宣布京东要全面向技术转型。今年5月底刘强东发表了一封全员信,信中对京东未来的使命做了新的定义:“技术为本,致力于更高效和更持续的世界”。
京东的首席战略分析官廖建文曾表示,整个互联网行业正在发生变化,现在已由消费互联网变为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的时代,技术主要用于提升面向消费者的用户体验,而产业互联网时代,技术主要用于帮助产业合作伙伴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由此可见,京东的价值,并不仅限于零售行业。
京东的新“飞轮”
作为自营零售型电商,京东核心流程是先采购仓储,再销售运输,做的是卖货赚差价的生意。而阿里巴巴、拼多多作为平台型电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直接接触商品。做的是流量生意。二者对于供应链的理解和把控,从基因上就有着天壤之别,这也是为何京东的排名会高于阿里。
看起来京东不够“互联网”,没有太多技术基因,但实际上,京东的技术沉淀要比看上去多得多。
供应链成为了所有实物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商品送到消费者之前,必须经历采购存储、加工运输、票据管理等流程。物品、资金、信息织成的大网,形成商业世界的供应链。
而现代供应链服务,更渗透到采购、仓储甚至产品设计整个商业活动中,不仅提供仓储、运输,更是通过数据和算法等技术,成为采购决策、物流方案的服务商。
所以京东供应链服务强的背后,不仅仅是将多余的供应链能力打包出售,其实是有AI、大数据、自动化等新技术能力的支撑。也只有在掌握足够强大的数据和技术后,才能去统筹大量服务,真正提升商业的效率。
目前,京东在C2M领域已经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开发能力,例如游戏本和家电的C2M比例占已京东零售的40%,产品需求调研时间减少75%,新品上市周期缩短67%。他指出,京东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发布一亿种C2M新品,其中创新含量比较高的品类占70%。
此外,京东具备后台履约能力,能够统筹京东与社会化渠道的商品流和信息流,可以平均节省50%的运营成本,目前能日均处理5000万单,日峰值处理两亿单。双11期间,京东零售单品类商品成交额突破亿元仅用了20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顺畅完成如此庞大的交易量,离不开技术的支撑。
从2017年开始,京东不再靠业务推动技术,而是全面向技术转型。近三年京东在技术研发费用上的投入已经超过300亿元,二次上市近300亿元募集资金也将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
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曾经透露过一个数据,当时在京东零售的3万多名员工中,技术研发人员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研究方向则涉及在零售、物流、数字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个领域。
2019年8月,京东智能供应链入选人工智能“国家队”,京东AI研究院在众多国际性赛事中共获得8项世界排名第一;云计算领域京东订单已100%上云,京东智联云跻身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前十,同比增长512%;物联网领域,基于家电3C的产业资源,京东从2014年就开始布局智能家居,目前已搭建形成国内最大的智能家居平台。
目前,京东拥有技术研发人员超过1.8万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引入占比超80%,专利申请量超过3651件。京东对技术的投入以及实力,已经处于国内互联网企业的第一阵营。
如果说,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让京东成为了一家千亿美金的公司,那么新一轮的增长发展期,京东将会由供应链能力和技术能力双轮支撑,在产业层面创造新的价值。
1人觉得好看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