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马云的“一米八”,要革老酱菜的命?

转载   2024-10-18   15:48
0
0
0
21760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新消费101(ID:xinxiaofei101)

作者:响马 

编辑:阿铲



前段时间,马云参与投资的“一米八”卖起了新酱菜。


准确地说,是以“一米八”为名的多家公司中的一家,即一米八食品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发布了新酱菜品牌“盐中甜”,推出苤蓝、紫甘蓝、圆白菜三款酱菜产品,主打的品牌语是“新酱菜,不腌渍,百亿活性益生菌,酸爽无负担”。


接受媒体访问时,一米八食品科技公司CEO俞艇表示:“做酱菜是一米八在传统农业领域开始的新探索。我们希望从种植环节开始介入,通过国产益生菌发酵技术,创新传统酱菜。”


在一些网友看来,“一米八”此举是想通过技术创新,革老酱菜的命。「新消费101」好奇的是,这些新酱菜具体“新”在何处?能否真正达到“革老酱菜命”的效果?



01

亮点与槽点齐飞


分析之前,有必要先了解酱菜的制作过程。


简言之,做酱菜,是将新鲜的蔬菜,用食盐腌渍成咸菜坯,接着用压榨或者清水浸泡等方法,降低咸菜坯中的盐分,再用不同的酱(比如黄酱、甜面酱)或酱油进行酱制,最终形成开胃增食、容易保存的酱菜。


「新消费101」注意到,中国质量报进行“消费提示”时,特别提到酱腌菜的制作多需要高盐等条件,因而含盐量高,同时酱腌菜制作过程会产生亚硝酸盐,消费者需要“注意卫生及安全”。


这也是事实,传统酱菜的含盐量确实偏高,不少人也有“酱腌菜吃多了会导致亚硝酸盐超标致癌”等质疑。


传统酱菜的产业现实,正是“盐中甜”新酱菜的突破点,其关键的突破手段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国产益生菌发酵技术”。


据媒体报道,所谓“国产益生菌发酵技术”,是指完全没有传统的高盐腌渍过程,直投益生菌并发酵48小时,全程冷链保鲜,保证活菌的稳定,“用做酸奶的逻辑做酱菜”。


重点在于,没有了传统的高盐腌渍过程,也就没有腌渍产生的亚硝酸盐。


在盒马鲜生小程序上,「新消费101」看到,三款“盐中甜”酱菜都已上架,此前还将“盐中甜”和传统坛泡酱菜进行了细致对比,其中提到传统坛泡亚硝酸盐含量高,“浓度不可控,食用不方便危害健康”,而“盐中甜”发酵快,没有检出亚硝酸盐。


由此可以看出,没有产生亚硝酸盐可谓“盐中甜”酱菜的一大亮点,但另一方面,亚硝酸盐真的“浓度不可控”吗?


其实,在前述中国质量报的“消费提示”中,便有相关内容:“酱腌菜制作过程会产生亚硝酸盐,其含量最多的时候是开始腌渍以后的两三天至两周之间,随后快速下降,一个月后即可放心食用。因此,尽量不吃腌制时间少于20天的酱腌菜。”


去年11月,南京市监局做了一场实验,通过数据记录,实验人员发现,腌制后3至15天是亚硝酸盐含量最高的时期。


但其后,腌菜坛子中的氧气因为微生物的不断繁殖而慢慢耗尽,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由于被氧化,也随之逐渐减少,15天时达到峰值后逐步下降,20天之后亚硝酸盐含量会进一步降低,转变成硝酸盐。


今年4月,山东省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济南疾控微健康”发文,直指亚硝酸盐是“泡菜中的‘谣盐’”。


结合起来看,未检出亚硝酸盐是“盐中甜”酱菜的亮点,凸显传统坛泡酱菜亚硝酸盐“浓度不可控”,却称得上是槽点了。



02

直击“盐王”,仍需努力


除了通过益生菌发酵技术来“杜绝”亚硝酸盐的形成,“盐中甜”还强调“健康减盐”。


从传统酱菜的角度看,高盐腌渍的过程使其含盐量高,纵使不乏压榨或者清水浸泡等方法降低盐分,诸多成品仍然是网友眼中的“盐王”。


举个例子,在电商平台一家酱菜品牌旗舰店里,「新消费101」查看某款“开胃下酒酱菜”,发现每100g含钠高达3074mg。


正因为“盐王”不胜枚举,前述中国质量报的“消费提示”提出:“酱腌菜含盐量高,消费者应避免长期大量食用,最好搭配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等。”


9月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原院长杨秉辉也在网络发布了一篇科普文章,题为“防治高血压,减盐是紧要之事”。在文中,他告诉大家,大多数中老年人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与盐吃得过多之间有明确关系,建议控制盐的摄入,尽量选择低钠盐,少吃酱菜。


回过头看“盐中甜”酱菜,在减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盐中甜”三款酱菜的营养成分表中,「新消费101」看到,每100g益生菌苤蓝含钠770mg,每100g益生菌紫甘蓝含钠634mg,每100g益生菌圆白菜含钠697mg。


相比于上述“开胃下酒酱菜”,“盐中甜”酱菜堪称一股清流,令人眼前一亮,但要直击“盐王”,不是和某款传统酱菜比较,而是用“基准”来评判。


此处的“基准”,即今年4月发布的第二版《世卫组织不同食品品类全球钠含量基准》。根据该基准,腌制黄瓜等蔬菜类酱菜的建议含盐量为每100g含钠560mg。面对该基准,“盐中甜”酱菜显然还需要加大力度,进一步减盐。


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盐中甜”三款酱菜需要继续减盐,匹配的橄榄油风味汁同样需要。


据“盐中甜”酱菜的营养成分表显示,橄榄油风味汁每100g含钠1018mg,而上述“基准”显示,蚝油等其他调味汁的建议含盐量为每100g含钠680mg。


显而易见,和三款酱菜一样,橄榄油风味汁也有不小的减盐空间。


对于减盐,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表示,“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摄入了多少盐,也不知道摄入的这些盐所带来的健康风险。我们需要各国制定政策,减少食盐摄入量,同时向人们提供所需的信息,帮助消费者作出正确的食品选择。我们也需要食品和饮料行业降低加工食品中的钠含量。”


就“一米八”而言,在减盐方面,仍需努力,惟其如此,方能做出俞艇所说的“更健康安心美味的新酱菜”。



03

撼“老树根”难


尽管多个方面都有提升空间,客观来说,“盐中甜”酱菜还是得到了一些消费者的肯定。


在盐中甜天猫旗舰店的留言区,「新消费101」看到了“整个口感酸脆可口”“不腌渍的酱菜让人看到就心动”“新鲜玩意,买来尝尝”“甜中带咸,层次丰富”等好评,但也有“不鲜也不咸,一种奇怪的味道,第一次买到这么难吃的下饭菜”“不好吃”之类的负面评价。


这些评价都是消费者基于个人体验做出的,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也从侧面说明,无论是采用益生菌发酵技术,还是减盐,消费者都有一个尝试、接纳的过程。


而且,接纳的过程之漫长,或许超出我们的想象。


在《旅行者的早餐》一书中,日本知名作家、文化学者米原万里直言:“一般来说,没有比味觉更保守的感觉了……出于类似的原因,旧大陆的人们(过去)才难以接受西红柿、马铃薯和玉米吧。”


经过长久的调整、适应,西红柿、马铃薯、玉米等逐渐被广泛接受,而在减盐这方面,同样只能慢慢调整。


还是以日本为例,2010年公布的一份“国际盐分摄取量比较图”中,日本的人均摄盐量比中国还要多0.1g。要知道,这是日本从国家层面倡导减盐运动持续半个世纪的结果。


在中国,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成年人每天盐的建议摄入量是少于5g,而中国人盐的平均摄入量是9.1g,远远高于健康标准。


为了号召减盐,国家相关机构和媒体不断强调高盐酱腌菜带来的风险,包括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等。


与此同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专门提到,要餐餐有蔬菜,保障每天至少食用300g新鲜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如菠菜、油菜、空心菜、茼蒿等)应占二分之一。


整体来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到高盐带来的风险及膳食合理搭配,但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长期、认真执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个颇有说服力的例子是,10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发文,建议大家少吃腌菜,要注意控量减盐。


结果,点赞数位列前三的评论分别是:“道理我都懂,可是真好吃啊”、“糟糕,本来挺久没吃了,看到图片突然就馋了”和“说的时候我都听,吃的时候我不听”。


归根到底,撼山易,撼“老树根”难,要改变味觉上的习性,尤其是要改变长期吃传统酱菜形成的味觉习性,可以说难上加难。


这也意味着,尽管“一米八”做新酱菜,既“杜绝”亚硝酸盐,又强调“健康减盐”,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但要“革老酱菜的命”,要广大消费者适应、接受,仍然任重道远。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
首席营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