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蜜雪冰城被“哄抢”,“奶茶一哥”爆了

原创   2025-03-03   09:48
0
0
0
13464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首席品牌观察(ID:pinpaigcbao

作者丨王晖


这两天新茶饮界的大消息,莫过于蜜雪冰城在港股杀疯了。


时间回到2023年12月,蜜雪冰城在香港旺角开出首店时,曾发布了一张雪王漫步香港街头的海报,颇像一个单枪匹马独闯香江的孤勇者。


▶  图源:蜜雪冰城小红书


仅仅过去一年多,当蜜雪冰城要在港股上市,却引发了看似一场“离谱”的资本狂欢。


从2月21日公开招股,广大投资者就表现出了空前的“打新”热情,社交平台上,有人发布“蜜雪冰城IPO申购攻略”,手把手教人抄作业;不少人晒出了自己的申购记录,许愿能够顺利中签。


面对港股投资者哄抢蜜雪冰城的火爆场面,有人调侃,这是要把喝奶茶的钱翻倍赚回来吗?


但我们必须面对一个事实是,对蜜雪冰城而言,便宜是流量密码,不一定是资本市场的免死金牌。



01

1.77万亿,蜜雪冰城爆了


2025年2月21日,蜜雪冰城披露了全球发售的上市文件,启动招股程序。根据发行计划,蜜雪冰城此次全球发售1705.99万股H股,发行比例为4.52%,发行价为202.50港元/股,募资总额约34.55亿港元。


如果一切顺利,蜜雪冰城将在3月3日登陆港股,成为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之后,第四个上市成功的新茶饮品牌。


随着2月26日认购结束,想必雪王可以松一口气,因为投资者申购的火爆程度绝对超出了预期。


数据显示,蜜雪冰城此次融资认购倍数达到5125倍,认购金额达到1.77万亿港元,超过2021年快手上市前1.26万亿港元的融资规模,创下了港股市场新股认购的新纪录。



雪王实现逆袭神话、引发认购热潮背后,其实少不了香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助攻。


按照港股“FINI制度”的新规规定,允许券商提供“高杠杆融资”,这就给了投资者“空手套白狼”的机会。


比如认购占比高达59%的富途证券,对V2、V3会员及私享客户,且资产100万港元以上的投资者,开放了200倍银行融资杠杆。这意味着,散户用1万港元本金就能撬动200万港元申购。


这种玩法,让打新变成了一场“赌局”,如果蜜雪冰城上市后股票上涨,就可以实现单车变摩托。  


图片

▶  图源:蜜雪冰城官方微博


同时,面对“价格屠夫”蜜雪冰城,一些券商还玩出了“为家人谋福利”的策略。


比如华泰涨乐通通过了线上100倍杠杆融资认购,提供了“0手续费+利息99元封顶”的服务;一些券商甚至打出了“0.5%保证金,99.5%我垫付”的宣传噱头,堪称“金融版拼多多”。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面对券商的“饥饿营销”,就好像广大消费者抵挡不住蜜雪冰城低价策略的诱惑一样,“不买就是亏”的心理下,广大散户的认购积极性就被激发了。


但风险随之而来,如果蜜雪冰城上市首日跌幅超过20%,券商会强制平仓,散户则血本无归。


这一幕,在2021年奈雪的茶上市时就曾上演。当时在50倍杠杆下,奈雪的茶首日破发13.5%,无数投资者被“收割”。



02

“性价比”成就“新茶饮神话”


当然,抛开港股新规的刺激不谈,创造出“万店神话”、有“盈利王”称号的蜜雪冰城,在港股确实有吃得开的资本。


根据招股书,截至2024年底,蜜雪冰城门店总数超4.64万家,超过星巴克和麦当劳,是全球现制饮品门店数量最多的企业。


业绩方面,2021年至2023年,蜜雪冰城分别实现收入103.51亿元、135.76亿元、203.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9.6%。2024年前三季度,其营收已达到186.60亿元,同比增长21.2%,净利润超过2023年全年水平。


业绩狂飙的背后,离不开蜜雪冰城在“性价比”战略上的长期主义践行。


2元的冰淇淋、4元的柠檬水、平均6元一杯的奶茶,为蜜雪冰城赢得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和良好口碑。


图片

▶  图源:蜜雪冰城官方微博


正如面对雪王即将IPO的消息,不少网友一改“上市就是割韭菜”的嗤之以鼻,表现出的是“雪王终于出息了”的欣慰和骄傲,毕竟,蜜雪冰城能有今天的辉煌成绩,是大家一杯一杯喝出来的。


而蜜雪冰城的低价,从来不是赔钱赚吆喝,靠的是对供应链的极致掌控。


一个经典的说法是,“与其说蜜雪冰城是现制茶饮店,不如说是连锁便利店”。


招股书显示,蜜雪冰城已建立起五大生产基地,可以向加盟商提供糖、奶、茶、咖、果、粮、料等原材料,年综合产能达到约143万吨,真正做到自产自销。


图片

▶  图源:蜜雪冰城招股书


如此,蜜雪冰城就可以通过向广大加盟商销售奶茶原材料、杯子、吸管等,省去中间商差价,将成本压缩到让同行怀疑人生。


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供应链模式,不仅让蜜雪冰城在价格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更成为其营收的主要来源。


此前蜜雪冰城在招股书中就透露,仅2021年,雪王卖杯子赚了10.5亿,卖吸管收入为3.06亿元,包装材料累计收入17.8亿。



03

“首日破发”的魔咒,雪王能逃过吗


当蜜雪冰城的认购金额达到1.77万亿港元,目前更大的悬念是,3月3日上市后,蜜雪冰城的股价是继续上扬,还是逃不过“破发”魔咒。


毕竟,从奈雪的茶到茶百道、古茗,在登陆港交所首日,股价均无一例外地跌破了发行价,此后市值更是出现巨大跌幅。


新茶饮品牌上市后集体破发的原因,三个字就可以总结:太卷了。


尤其是如火如荼的“价格战”,已经演变为新茶饮市场的“生死战”。


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全国奶茶店新开数量达到11万余家,但关门的奶茶店约有15万家。沪上阿姨、书亦烧仙草、茶百道等都曾陷入过大规模闭店的传闻。


在如此激烈竞争下,投资的风险就大了,资本市场就变得谨慎了。


而之所以投资者对蜜雪冰城如此狂热,或许正是看中了其在价格战中的强大竞争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蜜雪冰城就稳赚不赔,躺着数钱。


蜜雪冰城依赖的加盟商,就是最大的隐忧。


数据显示,蜜雪冰城的4万多家门店中超99%为加盟门店,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和设备收入为总营收贡献97%。


图片

▶  图源:蜜雪冰城官方微博


如此庞大的加盟商群体愿意选择蜜雪冰城,自然是相信能赚到钱。


但近两年,人工、租金、原材料等成本的上涨,正不断吞噬着他们的利润,也加剧了蜜雪冰城与加盟商之间的矛盾。


为了留住加盟商,减轻加盟商成本压力,蜜雪冰城不得不对产品提价,先后在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实行了“涨价1元”的政策。


图片

▶  图源:蜜雪冰城小程序


但这种“双标式”涨价,引来了不少消费者的吐槽,有人觉得雪王“忘本了”,有人“要和雪王谈谈食品安全问题”,有人转身寻找“平替”。



对于蜜雪冰城来说,加盟商的利润空间和消费者低价心智似乎成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要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品牌赢得更高增长,又不能靠“一线城市涨价1元”这样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讲好品牌新故事,向海外扩张门店规模,似乎是目前的可行方案。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蜜雪冰城能够从河南街边小店,发展为全球4.6万家门店的新茶饮王者,并登陆资本市场,这足以让华尔街精英和县城青年达成一个共识:


便宜,才是宇宙的终极真理。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
首席营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