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00后的遗嘱,我想死的心都有了

看完00后的遗嘱,我想死的心都有了

原创 2021-04-12 10:30
94996
首席营销官
首席营销官

凡事要趁早。

 
快节奏的社会,什么都要快人一步,包括立遗嘱。
 
不要以为立遗嘱都是老年人或重病人的事儿。前段时间,中华遗嘱库发布了《2020年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甚至“00后”已经提前订立遗嘱,最年轻的年仅17岁。


“我17岁,已经立好遗嘱了”
 
前几天,#18岁女生立遗嘱留2万元给朋友#登上微博热搜。


今年刚满18周岁的大一新生小红为自己订立遗嘱。希望把存在银行卡里的2万多元留给自己的一位朋友,她曾在小红最伤心难过时给予了支持和关爱。
 

一石激起千层浪,话题引发了人们对年轻人立遗嘱的关注。有人羡慕18岁就有2万块,但更多人表达了对18岁立遗嘱必要性的讨论。


的确,立遗嘱趋向年轻化已然成为一个社会现象。
 

《白皮书》数据显示,“8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在2017年,共有73位“8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到了2020年,“80后”订立遗嘱总人数达到503人,短短4年期间,一共翻了将近7倍。
 
如果说80后立遗嘱有着家庭、社会等中年人的考量,而90后作为一个新的代际,立遗嘱也十分的踊跃。


同样在2017年,有55位“90后”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了遗嘱,数据也是逐渐递增,截至2020年底,这一群体人数合计已达553人。
 
竟然比80后立遗嘱的人数还要多,可以想象这届90后到底都经历了啥。
 

而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除了 90 后以外,00 后也开始订立遗嘱了。

其中,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最年轻的遗嘱人只有 17 周岁。这也是目前中国允许订立遗嘱的最低年龄。
 

而从整个立遗嘱的年龄层分布来看,30岁以下立遗嘱的人数占比已经高达16.06%。可以说,订立遗嘱不再是某个年龄段的“专利”,年轻人对遗嘱并不抗拒、反感,反而愿意接受。这也体现了他们勇于接受社会发展中的新生事物的特点。
 
有人说,意外可能降临每个人身上,总要留下点什么。
 
也有人说,遗嘱不仅是物质,还有精神表达。
 
在更多年轻人看来,立遗嘱是爱的承诺,不是不吉利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遗嘱库上线的“微信遗嘱”小程序留言功能,在2020年,中华遗嘱库一共收到将近7万份“微信遗嘱”。其中大多数也是年轻人群体,30岁以下的占比超六成。
 
在年轻人群体留下的微信遗嘱中,所表达的内容颇为丰富:有向现任、前任、暗恋对象表白的、有向闺蜜好友倾诉的、也有向父母倾诉的等等。更多的是对爱人和家人作祝福、祈祷,以及人生经历和未来期望。

更像是一个吐露心声的树洞,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严肃遗嘱。


从房产到支付宝/QQ/游戏账号
这届年轻人的遗嘱五花八门

如果说我们印象中的遗嘱大多涉及房子、车子、银行存款等贵重物品,那这届年轻人的遗嘱除了这些常规的遗嘱之外,也有着明显的年轻人特征,可谓无法八门。
 
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80后遗嘱有着明显的老一代特征,以房产为主,存款居次。但在“90后”的遗嘱中,“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一个突出特征,比如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是“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其次是证券基金。
 

关键是开年以来“爹妈不认”的基金现在还在亏损,还继承个啥,是替你还债吗?
 
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遗嘱内容,有网友表示:

“我的王者荣耀谁来继承?”“只求别翻我的微信微博账号”、“别看我手机浏览器和相册”、“我的子孙继承的是皇冠qq号”、”我希望我的孩子家人继承我的微博!继续蹭热度保持我的金V”、“请销毁我的手机注销我的所有账号和电话卡,将我的专辑小卡娃周边应援棒一起烧了 剩下的灰烬跟我一起埋了”……


可见,虚拟财产已经成为“90后最”挂心的“身后事”。
 
的确,作为网生一代的年轻人,互联网早已融入到他们每一天的生活,QQ、微信、支付宝、游戏、微博包含了他们吐露心声、聊天、娱乐等生活的众多切面,并且极具个人化特征。自然成为年轻人身后最关心的数字遗产。
 

对于这一问题,不少互联网公司早有行动,比如B站在“卡夫卡松饼君”和“虎子的后半生”这两位up主离世后,决定将两人的b站账号设为“纪念账号”,并宣布“纪念账号”制度也将对那些已经离世的UP主开放,以达到纪念他们的目的。

还有Facebook 的悼念账号、豆瓣增加了「悼念」功能缅怀故旧等等,为后来者提供一份独有的追忆。


今年清明节,快手也上线了悼念账号功能,包括逝者用户的生卒年份显示、蜡烛标记、设置账号委托人等。以求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给那些逝去的人留下来过的“证据”与缅怀的空间。


年轻人无处安放的焦虑

为什么年轻人早早的将「死亡」纳入人生规划?是因为惧怕死亡吗?当代年轻人的生死观是怎样的?
 
的确,对于现在那么多的年轻人要立一个遗嘱,确实反映了一个心理,就是许多人觉得意外无处不在。
 

根据丁香医生《2020 国民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有 53% 的人会担心自己突然猝死,(我就是其中一位)。其中有 6% 的人经常担心甚至每天担心。
 

奇怪的是,年龄岁数较大的人对猝死的担心比例呈下降趋势,反而是 95 后、00 后担心自己猝死比例更高,分别占比 60%、58%。
 
现在的年轻人作息时间、饮食规律并不健康,熬夜通宵吃外卖,已是生活常态。

“996加班猝死”、“新婚小伙确诊癌症晚期:癌症已经越来越年轻化?”......越来越多类似的社会新闻充斥着年轻人的生活,这种心理的共情力极易让人们产生相似的情绪,在被媒体「放大」的推动下,「死亡焦虑」充斥着年轻人的心理。
 

比如前几天清明节期间,新世相联合5000 位读者共同完成了短片《读遗嘱的年轻人》。她们用文字和视频,或调侃、或严肃地交代自己这一生:还爱什么?还惦记什么?还遗憾什么?以及要如何和这个世界告别。
 
有人因为受到职业影响,对生死有了深刻认知。比如一些年轻的医护人员会来立遗嘱,他们见多了生离死别。
 
还有人因为自己的偶像、篮球巨星科比去年突然去世,由此感到生死无常,立下了遗嘱。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年轻人的「焦虑」,而遗嘱不过是表达焦虑的载体。
 
的确,这届年轻人有太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他们习惯于用自嘲来缓解自身的无奈,用调侃来解构严肃与悲伤以及焦虑。
 
这也是当下年轻人传达的一种态度:
 
既要好好的活在当下,也得更加坦然的面对离开和死亡。
 

参考资料:

1、21世纪经济报道:00后也开始立遗嘱了!80后、90后立遗嘱4年翻近6倍,他们都有一个新特征...

2、51job前程无忧企鹅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二十而立“遗嘱”

3、南国今报:“我17岁,已经立好遗嘱了”


首席营销官原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首席营销官(ID: cmo1967)


1

人喜欢

0

人收藏

1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累计评论 0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注册
后参与讨论
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 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