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时至今日,仍触动人心。
不得不承认,时间真的有质量和成色的差别,总能因为回忆的不断反刍而历久弥新。
为了告别2023,小米打造「2023中国影像辞典跨年夜」,联合小米影像探索家张颂文在敦煌举办了一场「人间三万秒」影展。把三万张「中国影像词典」的参赛作品置于沙漠中,串起过去一年的美好感动。用影像打造了一场跨越1700年的时空对话,讲述影像里的永恒故事。
为什么是张颂文?
不久前,雷军在央视面对面采访的时候说希望小米的信念里有一条是希望小米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巧合的是,张颂文从艺20多年终于迎来爆发,同样是践行了长期主义的胜利,所以志同道合是形容小米与张颂文最贴切的形容词。
同样地,小米对手机影像的长期探索以及此次在敦煌壁画里对跨越千年影像故事的挖掘同样与张颂文有着某种内在的契合。
作为旅游胜地,去寻找敦煌壁画里的影像故事,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然暗合了曾经身为导游的张颂文的身份。
在这支「人间三万秒」敦煌影展宣传片中,“导游”张颂文带大家看见了敦煌壁画里1700年前那些动人的生活影像。
正如张颂文所说,相较于众人皆知的飞天、反弹琵琶,他更愿意带大家看壁画中的刷牙、卖肉、吃面这些极具生活化的场景。
而这也恰是小米通过影像想要传达的价值观——打动人心的生活画面可以穿越千年时光,我们能理解的幸福从来没有变过:
有人盼你,有人等你。
虽是一场只有“三万秒”的影展,但影像是永恒的、记忆是永恒的、温暖与感动亦是永恒的。
为什么在敦煌?
一场想要表达人间烟火气的影展和深处荒无人烟沙漠的敦煌壁画有什么联系?
是噱头吗?
当然不是!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在小米此前与B站UP主影视飓风的合作中就给出了答案。
彼时,小米联合影视飓风收集了1215份投稿,每个人都将自己当下最珍贵的时刻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传达给1000年后的人们。
而为了保存这些影像,小米将它们刻进千年胶卷里,送到了四季冰封的北极档案馆长眠10个世纪。
有人说,看到小米的这个跨越千年的影像保存行动,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远古的山洞,拿着火把,擦去墙面厚厚的尘土,看到原始人将他们的活动,捕猎,采集,以及后来的耕种都用刻画上去,从而我们可以从以窥探他们的生活,透过漫长的时间的长河,去抚摸古人类存在的证据。
那么假想千年之后,人类若已不幸灭绝,在经历了数不尽的日夜等待之后,一定也有“人”对着我们的遗迹说,说:“这个星球的曾经的主人,拥有过璀璨的文明。
但这些留存在2023年我们记忆里的宝藏,影像记录下的心中温暖与眼眶湿润就像1700年前留存在敦煌壁画里的刷牙、卖肉、吃面等生活场景一样,已经被永恒地保存在我们的记忆里。
跨越时空,留存千年,永恒不灭。
为什么是小米?
科技在大众的刻板印象中从来都是冰冷的,但小米始终致力于以科技构建人文关怀。在品牌沟通内核上,小米始终瞄准社会向的价值浸润,回归用户本源,关注“人”本身、注重技术与人的连接。
从2023走向2024,承载着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而小米通过一场「人间三万秒」敦煌影展的价值也在于此——把美好科技生活输送给大家,让影像中承载的、记录的美好生活的意义,抵达更多的人。
而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会发现小米在每一次的对外发声和身体力行的实践之中,始终都锚定了人文叙事的内核。
2022年7月,小米在周庄将摄影作品放置于具有江南特色的乌篷船顶。在船与河流的流动过程中,展示影像里的生活百态。
而在2023跨年夜,小米把「人间三万秒」影展搬上了长城,通过8小时直播,将3万张由小米手机拍摄的照片铺设于长城之上,以一秒一张放映的形式回顾2022一年中的人间百态。
2023年4月,小米又联合聚划算在深圳南头古镇举办了一场「阳台影展」。以不同朝向的阳台映照出每个人生活中的每一面。
本文由首席营销官入驻KOL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首席营销官(ID:cmo1967)
分
人收藏
你的评价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累计评论 0 条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