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生源,凉了
作为曾经的减肥茶第一股,虽然靠着减肥药及其他药品的销售,收入规模实现增长,但最近两年来公司净利润持续下行,最有效的手段还是变卖旗下资产。
界面新闻报道,近日,碧生源子公司北京碧生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挂出95%股权及相关债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寻求买方。成立19年来,从默默无闻的小茶企,成长为名噪一时的上市公司,再到断崖式后退,碧生源的发展之路不免让人唏嘘。时间最早发生在2000年,赵一弘从台资顶新集团(旗下产品有康师傅、味全、德克士等等)离职,结束长达10年的饮料销售生涯,在北京创立了碧生源。彼时,立顿一直占据着中国市场袋泡茶龙头的位置。赵一弘借鉴顶新集团学来的经验,以产品为护城河,打造了两款产品——减肥茶和常润茶,主攻保健品行业。2007年,碧生源借助当时火爆的电视媒体,狂砸广告,一夜之间,碧生源火了。这一年,碧生源营收1.6亿。自此,在狂轰滥炸的广告营销下,碧生源开始了“中国袋泡茶之王”的征战之路。2010年,碧生源已经卖出8个亿。也就是这一年,碧生源快速登录港交所,成为内地保健茶第一股。接下来的数年,碧生源靠着减肥茶和常润茶,创下了45亿的销售奇迹。然而盛极必衰。2016年,食药监总局规定,保健品名称中不得含有表述产品功能的相关文字,碧生源减肥茶这个名字不能再用了,随后公司迎来首次亏损6870万元,同比下滑174%。2018年,为了抹平亏损,碧生源还卖掉了位于北京的总部大楼。自此,碧生源彻底跌落神坛。不少人都认为,2016年是碧生源发展的转折点,恰逢产品名字的改变,业绩开始下降。但追根溯源,碧生源的没落仅仅是因为改了名字吗?没那么简单!过去,人们的消费观念浅薄,对于那些常常夸大产品功能的广告深信不疑,因此碧生源减肥茶备受青睐。但随着用户消费观念的升级,消费者越来越趋于理性,他们更关注成分的健康性和减肥方法的合理性。而细看碧生源减肥茶主要原料,其中只有绿茶、金银花、决明子、番泻叶和山楂等常见中药,常润茶原料也大同小异,功效成分以茶多酚和总黄酮为主。查阅药典,以番泻叶为例,可以通便,但严重时会引起腹泻。而决明子药性也凶猛,女性若长期饮用,轻则月经不规律,重则子宫内膜受损。碧生源产品以牺牲长期健康换得短期减肥效果的行为,让用户大失所望。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打响品牌知名度,碧生源一直采用“重广告轻研发”的模式,进行高频率、多维度的广告投放,宰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财报显示,碧生源的研发投入果真少得可怜。2007年没有这项开支,2008年开支只有0.2%;2009-2011年,虽引进蔡亚团队,但研发费用仅占年营收的0.3%、0.9%和2.3%。即便到2018-2019年,其研发费用数额与广告费用相比也是大相径庭。诚然,只有以硬核的产品力为支撑的营销才能打响品牌口碑,否则,过多的营销只会加速口碑的下滑,反噬品牌。现如今,越来越多打着减肥名号的品牌频频出现,比如大印象、御生堂、绿瘦等等,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而碧生源成立至今,除了常润茶和减肥茶两大主打产品之外,再无知名产品系列,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碧生源品牌的老化,使其追赶不上年轻人的步伐,导致其市场空间越发狭窄,茶包几乎卖不出去。碧生源也已经意识到品牌和产品老化的问题,积极开发新品,凭借中山万汉万远在制药领域的研发优势,不断储备新产品、完善医药产品链,对产品进行精准的功能定位及市场定位。面对销售下滑,连续亏损的现状,碧生源还深耕电商渠道。2017年,天猫碧生源药品旗舰店正式成立,另外,碧生源还加快升级电商2.0模式,开发唯品会、拼多多等新平台业务,这对于巩固碧生源的销售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另外,碧生源还发力减肥药、代餐饼干等产品寻求新的盈利点。通过扩大产品线,碧生源在电商平台推出代餐饼干、奶昔、润元茶、复合果蔬酵素粉以及维生素等产品;还在线下零售药店推出来利牌调经养颜片等产品。不过,无论是减肥药还是代餐产品,在国家药监局严控以及同类竞品众多的背景下,碧生源能否通过新产品挽救业绩颓势仍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希望碧生源可以意识到自身的根本问题所在,并找寻适合自己的方法,恢复成为一个元气满满的品牌。
首席营销官原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营销报 (ID: iyingxiaobao)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