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黄芳华 编辑丨吴大郎
出品丨牛刀财经(niudaocaijing)
美团交了一份不太性感的财报。
5月28日,美团公布了2021年Q1业绩。财报显示,美团Q1营收人民币370.2亿元,同比增长120.9%,经营亏损为人民币47.7亿元,同比增加177.9%,单日经营亏损约为0.53亿元。
从财报数据中不难看出,零售,尤其是社区电商业务成为美团在新业务领域中最大投资的业务,单季度的经营亏损已经超过80亿元,是外卖和到店、酒店及旅游等经营利润的2倍。
很多人对于大公司80亿元的亏损没有概念,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中,80亿元相当于小米集团第一季度的经营利润总额。
但丑媳妇早晚见公婆,从近几日美团公关策略和宣传口径上看,美团正在为这次新业务亏损“遮丑”。要知道,一份财报,无论好坏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都是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真实表现,有些东西遮丑可以,但不能去美化它。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这份极具争议的财报背后,哪些在“遮丑”,哪些在美化。
美团,仍是一家赚大钱的互联网公司。我们从美团2021年Q1财报中发现了两个极端数据。
极端之处在于,美团的餐饮外卖和到店酒旅等老牌业务营收暴涨,实现了同比翻倍;另一方面则是整体最终录得亏损,Q1亏损48亿元,同比扩大178%。
具体数据是,美团Q1营收370亿元,同比增长121%;餐饮外卖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117%,经营溢利为11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7亿元;到店酒旅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113%,经营溢利为28亿元,去年同期为7亿元。
众所周知,2020年初情况特殊,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同比变动不具备参考性。
与2020年第四季度来对比,美团的业绩略有下滑。2020年Q4,美团营收379亿元,亏损29亿元,餐饮外卖营收215亿元,到店酒旅71亿元。
这里面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Q1相对于Q4是淡季,尽管春节期间本地过年对美团是利好;
二是互联网反垄断大潮下,美团多少会受到影响;
三是在餐饮和酒旅等业务上,竞争对手饿了么和携程等也在发力。
尤其是互联网反垄断对于美团的影响,是市场最担心的地方。4月底,市场监管总局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反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同时,在后续的美团骑手社保等问题上引发连锁关注,市场也担心会对美团造成压力。此次Q1财报,市场关心的另一个维度是,新业务亏损80亿元。
新业务主要包括买菜、闪购、单车,尤其是美团去年开始被王兴称为十年才有一次的重要机会,社区团购的优选业务成为在各个城市急速扩张的核心,投入包括建仓、物流以及补贴等。
美团Q1新增用户5900万,社区团购是主要增量。王兴在财报电话会中表示,新增用户中一半来自社区团购。
而同样将社区团购作为核心业务的拼多多,也在去年杀入到这一领域,与美团形成正面交锋,
此前,有平台爆料称,美团员工通过钓鱼邮件窃取了拼多多驻太原员工邮箱信息,其中包括薪资等信息。通过BOSS直聘等平台可见,拼多多驻太原招聘内容绝大部分与社区团购业务有关。
实际上,新业务对于业绩的影响,在美团上市后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上市初期,美团由于对摩拜的收购,45亿元的亏损拖累了当季业绩;第二次是美团2019年Q1首次实现经调整EBITDA盈利,并在此后的4个季度中均实现盈利,原因是降低了美团打车等新业务的补贴力度。
某种程度上,此次社区团购的业务巨额亏损,也掩盖了美团近几个季度来老牌业务营收和利润上的爆发。
传统观念下对美团的认知是,以外卖为流量基础,通过高频业务带动到店酒旅等高毛利业务,外卖本身盈利能力差,带量能力强,而到店酒旅是美团的现金牛。
近几个季度美团的业绩表现,这种情况可能要成为历史。
实际上,美团外卖业务很赚钱。
最直观的是,美团在2020年Q1将分部业务经营溢利和亏损单独体验,餐饮外卖在2020年Q1微亏0.71亿后,Q2-Q4以及21Q1均为正值。
2021年Q1财报数据显示,餐饮外面盈利11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0.71亿元,变现率由去年同期的13.3%增加至14.4%,经营利润率由负值升为正值5.4%。
餐饮外卖的佣金由86亿元增长至184亿元,同比增长114%。而对应的是,餐饮外卖的交易额由去年同期的715亿元增长到1427,同比增长99%。佣金增长率高于交易额增长率,证明抽佣比例提高了。
另外按照2020年Q4来计算,外卖交易金额1563亿元,佣金收入191亿元,综合佣金比例为12.2%,2021年Q1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428亿元和184亿元,综合佣金比例为12.8%,较上个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
无论怎么计算,美团的餐饮外卖佣金都是提高了。
另外,美团的广告业务此前受到较少关注,实际上也在快速增长。对应的是,中小商家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
财报数据显示,美团餐饮外卖业务中,广告(即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为22亿元,同比增长139%,同样超过餐饮外卖交易金额的增长率。
值得注意的是,美团整体业务中Q1广告服务收入达到57亿元,占营收比例达到15%。其中餐饮外卖的广告收入22亿元,与到店酒旅的33亿元逐渐接近,占广告收入的39%。
这一比例在2018年平均为25%,2019年平均为32%,2020年Q1-Q4分别为32%、42%、43%、40%。
美团的广告服务收入增加,意味着中小商家经营压力变大。
另外,每笔外卖订单盈利金额上,本季度为0.38元,主要是受到骑手补贴和消费者补贴影响,并不能完全反映美团的真实盈利情况。2020年Q2和Q4这一数字达到了0.56和0.85元。按照Q4的水平,美团外卖单笔订单收入已经接近王兴所期望的每单赚1块钱目标。
拉长时间来看,外卖模式的兴起,最初中小商家受益,是因为降低了地段影响,可以降低租金成本。如今广告模式下,商家必须不断地投入资金在美团平台上获得好的推荐,好的“地段”,实际上是把线下收租变成了线上收租。
美团已经成为了一家社会性企业,不止是将全国餐饮商家绑上商业“战车”,还有近百万的骑手,一行一念都影响重大。
近一年的时间里,商家抱怨美团平台抽佣和“二选一"等愈发增加。今年4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有媒体统计,美团2020年佣金抽成586亿元,已经达到了2018年中国餐饮行业总税收的1.8倍,将其比喻为“美团税”。
此外,对于用户来说,美团曾因疑似“大数据杀熟”的做法被诸多网友质疑。
去年12月,一篇题为《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的文章引发热议,文中详细描述了用户在花15元开通美团会员服务后,点外卖的配送费用从一直以来的2元直接上涨至6元,随后下降至4元的过程,让人们直呼“当了韭菜”、“被大数据杀熟”了。
随后,有关美团是否“大数据杀熟”的讨论逐渐变多。
另外,底层的骑手安全、惩罚和保障等也受到广泛关注。此前,美团曾表露过,平台骑手非美团员工,均为外包,每天3元商业险从佣金里扣,骑手发生问题由商业保险承担。
不过,王兴在Q1财报电话会上改口并回应,将推出新的试行方案,为平台骑手和弹性工作的骑手都加强社会保障,包括商业保险和意外险等。
对于美团来说,正视与商家、骑手的矛盾和解决,否则这些都将是隐患。另外,新业务社区团购对于美团来说,是机会也是隐患。
5年前,因为担心阿里狙击,美团放弃运营了三年的电商网站。如今美团家大业大,底气更足,但并不代表电商业务会更加顺利。
实际上,从美团上市后的多项新业务开展情况来看,均没有获得好的结局。美团打车放弃补贴战后失去了争夺第一梯队的野心,单车业务收购摩拜后,市场依然玩家众多,小象生鲜等线下零售更是草草收尾。
此前有报道,美团因为供应链能力不足,在北京出现延迟送货等问题。此外,建仓是一个重资金投入的策略,美团近两个季度的亏损,均是仓储、运输上的投入。
此前,美团将自己定位为platform+food,核心优势在于吃喝玩乐的商家资源,以及3公里范围内的履约。但零售已经超出了其擅长的领域,并且原有业务借力不明显。
可见,王兴对零售有迷之向往,但现实很骨感。
0人觉得好看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