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世明
编辑/大风
眼下,国内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一个存量市场。
国内乘用车市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销量快速增长后,自2018年后形成连续负增长局面,汽车乘用车市场逐步由以首次购买为主的增量市场切换为以换购为主的存量市场。
根据中汽协发布数据,2018年,全国汽车销量增长速度出现了28年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2018年汽车销量是2808万辆,较2017年减少了80万辆,而2018年汽车销量增长速度为-2.76%。
进入2019年,我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高达9.3%,2020年整体销量为1976万辆,下滑6.3%。可见,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变得白热化。
在陷入存量市场的同时,汽车朝着新能源方向发展也成为了长远趋势。在趋势中可见,这个行业又进入到真刀真枪拼杀的阶段,传统车企转型、新势力扩大量产都纷纷成了各家的战略目标。
放眼全球市场,多个国际车企巨头已纷纷公布了转型计划,而中国汽车品牌也动作不断。以排头兵长城汽车来说,2021年6月,长城汽车率先发布了2025战略,到2025年,旗下新能源汽车占比将达到80%。
先一步落子,也成了领先各家车企一个身位的关键。
跟紧政策,站上新风口
自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之后,各行业都开始讨论本行业如何实现“双碳”目标。
而作为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汽车行业也在积极评估“双碳”目标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据中汽中心测算,汽车碳排放占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80%以上,占全社会碳排放7.5%左右。2020年,汽车使用阶段碳排放约7.2亿吨,约占汽车碳排放九成。
在这样的形势下,全球车企都在产业趋势、产品结构与市场收益中寻找新的平衡点,而新能源毋庸置疑是未来车企发展的大方向。
如何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这“新四化”的转型与“双碳”目标更好的结合起来,将是一场“系统性能源变革”的重塑,也是汽车行业的一个新风口。
事实上,长城汽车早在2009就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小组,专攻新能源领域的技术难点问题。
至去年2021年6月,长城汽车又率先发布了2025战略,将基于全球大布局、研发大投入、企业大变革和用户大运营的新定位,进行全面、彻底的创新变革,持续打造竞争力,领跑新赛道。
到2025年,实现全球年销量400万辆,其中80%为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未来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1000亿元。
在这样的目标下,长城汽车也提出更为具体的2025战略——“绿智潮玩”,即以绿色碳中和、认知智能化、全球潮牌潮品、共玩众智众创4大战略方向,这四个维度清晰的描绘出长城汽车将如合加速企业低碳智能升级。
全面的战略之下,长城汽车也是中国首家提出“在2045年全面实现碳中和”的企业。不同于部分车企对某种新能源技术“孤注一掷”的做法,长城汽车未来将同时在纯电动、氢能、混动三大领域,持续进行饱和式精准投入,2025年之前预计推出50余款新能源车型。
前瞻性的布局,让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智能化汽车的风口下,抢占到了发展高位,也成为了资本市场眼中的车企转型的样本。
抢先落子,深度布局未来
面对眼下的存量市场,如何通过新能源智能化汽车的风口来挖掘市场,这对于车企来说相当重要。
不难看到,在这样的风口之下,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跨界造车,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21年,不少互联网企业以各种姿势杀进了新能源智能汽车行业,开始谋划自己的造车大计。
比如在2021年3月末,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小米智能汽车业务正式立项。在当晚的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小米将成立全资的智能电动汽车子公司,并且他将亲自带队,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席执行官。
再比如华为、百度、阿里等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在去年扎堆进入这一领域......
随着众多势力不断进入汽车行业,在二级市场上,投资者对于汽车行业的热情也被迅速点燃。
过去的一年里,新能源车销量数据不断超越市场预期,虽然全年销量尚未公布,但据中汽协最新预测,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340万辆,同比增长1.5倍。
这一超预期的答卷,也催生出了让投资者满意的板块行情,根据Wind数据,新能源汽车题材、动力电池题材、锂矿题材走势虽有波动,但整体均呈现上扬趋势。2021年内,上述三个题材分别上涨36.75%、66.50%和186.29%。
如今,这股热情的投资风气仍在保持,一方面的原因是“双碳战略”下,新能源汽车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未达到临界点。
根据中金预测,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513.4万辆,同比增长57.7%,其中纯电404.2万辆,插混109.2万辆。
在新时代背景下,消费者对于汽车需求的本质,已从简单的出行工具转变为智能移动终端,电动智能化技术的落地与量产是众多车企抢占未来发展新赛道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电动化还是智能化,长城汽车已完成一些前瞻性的布局。
在电动化方面,去年6月29日,长城汽车发布大禹电池技术,在正常使用生命周期内,可保证不起火、不爆炸,把动力电池安全提升到行业全新高度。另外,成功应用在哈弗H6S以及拿铁产品上的柠檬混动DHT技术,打破外资混动技术壁垒的同时,也获得了入选“中国心”2021年度十佳发动机。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除混动、纯电之外,氢能也是主要方向之一。去年3月,长城发布了自己的“氢能战略”,到2025年实现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并随之发布了国际领先的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氢柠技术。
目前,脱碳是全球性的课题,我国已将氢能纳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长城汽车的氢能战略布局,或许会让长城汽车站上又一个细分产业的风口。
在智能化方面,长城发布了全球首个智慧线控底盘;打造了专属智能座舱平台并实现量产;并拥有全球量产能效比最高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在全球化方面,长城汽车一直有自己的国际化战略。
长城汽车从1998年便开始布局全球化,如今,除了俄罗斯、泰国多个工厂布局外,长城汽车始终坚持“过度研发”投入,先后在德国、日本、美国、印度、奥地利、韩国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构建起以保定总部为核心,涵盖欧洲、亚洲、北美的研发布局。
整体来看,无论是在哪方面的布局,长城汽车已经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
如今,国内走在前列的一些车企,均已发布自己未来几年发展的战略布局。而相较起来,长城汽车的布局并不激进,也不遥远,而是更为全面、均衡的布局。
以吉利来说,被寄以厚望的极氪目前起色不大,而长城汽车的欧拉已经稳居电动化汽车头部阵营,同时沙龙等品牌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再以长安来说,旗下缺失了越野、皮卡等品类,而长城汽车旗下的坦克、长城皮卡都是这两个品类中的头部车型,而且从产品售价来说,长城汽车的整体售价要高于长安。另外,和新能源优势明显的比亚迪相比,长城汽车多出了一条氢能的路,发展方向更为全面。
其实不仅仅是国内,从全球层面来看,都没有多少企业像长城汽车一样布局如此广阔,如此前瞻性的布局。
引领资本增长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中国的车企是具有更强竞争力的。
在燃油车时代,外资以及相关合资品牌的确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汽车市场朝着新能源的方向发展是必然,尤其是在5G领先的情况下,中国已经有多项技术处在了世界领先位置。
对中国的车企来说,这是一次实现超越的机会。并且,包括长城汽车在内许多本土车企也在抓住机会。
以长城汽车为例,在过去的三个月内,已经有30多家机构给出了专业的买入评级。买入评级22家,增持评级6家,中性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78.52;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长城汽车好公司评级为3星,好价格评级为2.5星,估值综合评级为3星。其中,在最新的机构评级中,长城汽车又获得5次机构买入型评级记录。
长城汽车之所以被二级市场看好,最重要的底气来源在于销售量。更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汽车的畅销车型并不是单点开花,而是多产品系列矩阵的健康布局。
比如,坦克500系,定价在30万以上,在预售时,就获得22654台订单,预售半个月内,创下27048台有效订单。
更早的坦克300车型,售价20万起,一经发售,就热度爆表,截止到2021年底,订单已经排到22万辆之多。
价格更加亲民的欧拉好猫系列,全年销售50,931辆,2021年12月销售破万,达10,685辆,同比增长430%,持续蝉联细分市场第一。
哈弗系列,神兽上市首月交付近7000辆,大狗销量持续创下新高,单月销量13028辆。魏牌,玛奇朵销量稳步爬坡,拿铁DHT自12月17日上市以来,销量已达到2707辆,全系单月销量10065辆,同比基本持平。
海外方面,2021年长城汽车共销售14.3万辆,同比实现翻倍。
这样的成绩单,也让长城汽车稳稳占据新能源市场车企第一梯队的位置。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长城汽车正在加速崛起。在一辆辆真车交付的量产下,中国车企除了夯实国内市场的地位,也正在朝着海外市场有序突破。在5G时代下,借助智能化科技的加持,海外市场带着中国“智能科技”标签的汽车也会越来越常见。
新能源智能化是毋庸置疑的趋势,长城汽车无论是从产品还是技术,或者是全球化的业务布局,长期来看未来的增长空间仍然是值得被看好的。
随着双碳战略的不断落实,新能源智能汽车的不断渗透,市场趋势会变得更加明朗化,而资本也会不断重新审视和估量长城汽车的价值。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