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预制菜被一次次推向高潮,在媒体报道、专家预测、企业月入百万的亮眼成绩的推波助澜下,不少餐企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生怕错过这个风口!
但我们不由得要泼一泼冷水:不要高估预制菜,它的市场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生意也没想象中那么好做。
01
餐企疯狂布局“预制菜”,
抢占“家庭餐桌”的冲锋号已经打响?
在疫情的催化和“懒宅经济”的推动下,预制菜从B端走上C端,打着“15分钟吃上名厨菜”口号,成为“打工人”们的“新宠”。
“国内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的上市,更是吹响了预制菜崛起的冲锋号,预制菜成了供应链与餐企虎视眈眈的“香饽饽”,资本追逐、玩家涌入,不少大牌餐饮企业纷纷布局预制菜赛道,占领消费者“在家用餐”的场景。
1、湘鄂情、西贝、海底捞们争相杀入,超90%连锁餐企布局
不久前,被瑞幸咖啡扫地出门的陆正耀又看中了预制菜赛道。今年,他正式启动了“舌尖英雄”的预制菜项目,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累计获得16亿元融资,并计划在5个月内落地3000家门店。
而一批头部餐企在更早就杀入了预制菜赛道:
海底捞在各大官方渠道上线了“开饭了”系列产品;
西贝推出售卖“预制菜”的品牌“贾国龙功夫菜”,投资了20亿建中央厨房;
眉州东坡旗下王家渡食品,主要为餐企和家庭提供川味预制菜,已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并宣布了上市计划……
截至目前,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6.71万家,2019年新增1.28万家,同比增长21.56%;2020年新增1.28万家,2021年新增4209家。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报告也表明,2020年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有超过九成的连锁餐饮企业开始出售半成品和预包装食品。
2、玩家蜂拥,成交额暴涨,下一个万亿餐饮蓝海市场?
除了餐企,食品和电商巨头们也不甘落后,纷纷加码预制菜赛道:
双汇推出“双汇快厨”,突出“双汇尚菜馆”预制菜产品并正式上市招商;
安井食品成立“冻品先生”,发展速冻菜肴系列产品;
叮咚买菜、盒马等生鲜即配平台,也纷纷提高在预制菜上的投入力度……
资本也加速在预制菜赛道的布局,2020年和2021年,国内一级市场共发生23起与预制菜相关的投融资事件,珍味小梅园、寻味狮、三餐有料等一批预制菜新贵乘势而起。
预制菜火爆地连央视财经都报道了。
而在去年“双11”,据天猫数据显示,包括半成品菜、速食菜在内的预制菜销售火爆,成交额同比增长约2倍。
5月13日,京东发布《2022年京东超市即享食品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1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156%。
今年春节期间,淘宝预制菜销量同比增幅超过100%,盒马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345%,叮咚买菜预制菜销量更是同比增长超400%。
这些消息无疑又给了预制菜赛道打了一针催化剂。
有研究机构预测,未来6到7年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餐饮市场”。
02
不要高估预制菜,
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被捧上风口浪尖的预制菜,描绘出一幅“发财致富”的美好蓝图,也燃起了餐企掘金“家庭餐桌”的热情!
那么,预制菜真是餐饮业潜在的“聚宝盆”吗?餐企能不能从中分羹一杯?
事实上,看似火爆的预制菜市场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生意也并没有那么好做。
1、预制菜C端市场的蛋糕并没有那么大
预制菜的市场到底有多大?
很多专业机构都给出自己答案和预测,来展示这行业的潜力无限:
根据艾媒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这一数字在两年后将超过5000亿元;安信证券研报数据预测约为2100亿元,到2025年有望增长至6000亿左右;而国海证券的远期预测,有望超过3万亿元。
但这些数字不但包括传统冻品与方便食品,还包含占了8成以上市场份额的B端企业。
事实上,据欧睿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预制菜C端销售额仅有为428亿元。
那C端预制菜的市场潜力有多大呢?
早已进入“家庭冰箱”的速冻水饺是最好的对标品,目前速冻水饺的市场规模约为400多亿,三全、思念、湾仔码头“三王称霸”,合计占有全国70%-80%的市场份额。
卖“快手菜”的餐企人人都想成为下一个三全食品,三全食品2020年的营业额是69.26亿元,但预制菜的普及率和大众接受度远没有速冻水饺高。
这意味着,相对于万亿蓝海市场的野望,预制菜市场留给餐企做C端的蛋糕并没有那么大。
2、“预制菜”做的是年轻人的生意,“干不过”外卖
预制菜的出圈,离不了年轻人的热捧。
目前,“预制菜”C端用户中超过八成用户年龄位于22-40岁。
但要想抢占家庭餐桌,只是讨好年轻人,这可能并不是个好生意,且不说螺蛳粉等方便类型的解馋产品,抢占了他们的一部分胃。
外卖,更是预制菜最大的竞争对手。
预制菜对顾客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方便,但这也是外卖的价值,甚至外卖比预制菜还要方便,还不用洗碗。
此前,大家一度将中国的预制菜市场对标日本,表示目前日本的预制菜渗透率已经超过60%,但将这个数据简单粗暴移到中国市场是有失偏颇的。
因为中国现在外卖市场规模已经突破8000亿,而这个数据还在增长中,未来外卖的渗透率会越来越高。同时外卖也在进化,未来产品也会越来越丰富。
在外卖这种30分钟就能送到的“成品菜”面前,预制菜作为“半成品菜”几乎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3、“尝鲜性”产品,消费频次低,难“霸占”家庭餐桌
要抢占家庭餐桌场景,“讨好”主流消费群体——家庭主妇,“产品日常”才是关键要点。
刚需高频的主食类产品还是有一定市场的,但是一些尝鲜型的预制菜可能就没有那么大市场潜力了。
一来,价格是门槛,还没进入到日常的家庭消费中。
还有很多餐厅都把自己餐厅特色菜做成预制菜去卖,价格和堂食差不多,“贵”是很多消费者诟病的。
顾客买也只是当成尝鲜的特色产品,并没有进入日常消费,那购买频次不会太高,只能作为餐厅补充而已,市场想象空间可想而知。
二来,在消费习惯上,顾客对预制菜的认可度、接受度还不是不高。
一说起预制菜,很多人还是会表示“不健康”“不营养”“隔夜菜”等等,担心造成食品安全上的隐患。
4、市场不集中,渠道铺设是个大难题
市场不成熟、需求量比较小,这让渠道铺设成为了摆在餐企面前最大的坑。
知名餐饮专家孙旭分析道:“餐饮企业做预制菜跨着行,当中的高难度你进去了以后就知道了。
第一个坑是加工和储运,餐饮企业是中央厨房,自给自足,一旦脱离自有渠道,麻烦事可就全来了,人家做零售进商超可是社会化的食品工厂,二者打法完全两回事。
二是脱离自有渠道做线上哪那么容易啊,进超市对于餐饮企业讲,更是一个无厘头、无底洞。”
不仅商超不好进,海底捞曾经也做过自动贩卖机,在社区里贩卖系列方便菜肴,也不温不火,过一段时间后,卖起了水果酸奶等零售产品。
预制菜一旦销量起不了,生存空间易受产业链上下游双向压制,更没有利润空间。
03
切莫把预制菜当“救命稻草”,
夯实产品力和品牌力才是根本!
预制菜是大势所趋,可以成为餐企的增收点,这一点毋庸置疑。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们发现有的餐企在疫情影响下,客流下滑,急于寻找出路。
这时候,刚好电商渠道的崛起把预制菜推向了繁荣,门槛降低,一片红火,引得不少餐饮老板把预制菜当成了救命稻草,舍去主业,倾全力去做预制菜,博一下,这反而本末倒置了。
因为做好预制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喊几句口号,搞几个互联网产品,整几个直播带货就可以的,它需要产品力、品牌力和终端铺设协同作战。
比如紫光园首次直播就创造了480万的销售额,但它背后藏着它40年来一步一个脚印的深耕:首先,它扎根北京社区餐饮40年,用“档口+”模式,档口聚焦卖手撕鸡,一天卖300只;接着,等品牌力成熟之后,在商超开设档口;然后,通过私域流量的搭建,直播卖货日入百万。
餐企零售产品的销量是和品牌力直接挂钩的,不然你的“快手菜”怎么卖得过那些性价比更高、受众更广的食品巨头。
因此,做预制菜切莫舍本求末,餐企只有自己把品牌力和产品力夯实了,才能在预制菜市场分得一杯羹。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职业餐饮网(ID:zycy168)
0人觉得好看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