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佳蔚 吴优 | 设计:曲枚
作者微信公众号: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
11月7日,已经正式立冬了,
随着立冬节气的来临,
你那里正式入冬了吗?
随着近两年的寒潮次数猛增,
年轻人也顶不住寒风的「吹残」
(应该是年纪到了)
他们再也不用妈妈反复叮嘱「穿好秋裤」,
就自觉在社交平台搜索过冬保暖攻略。
发热秋衣、羊绒大衣、登山服、雪地靴......
拥有这些过冬利器,
年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就「热」起来了。
但如果你问,只能留下一样东西御寒?
多数人会选择留一件羽绒服傍身。
其实羽绒服的出现
源自于一次冬季捕鱼行动,
1936年,美国人艾迪·鲍尔
为在搬运渔获时更加灵活,
脱下了厚重的毛衣和外套,
而差点冻死的经历,
让他决心发明
一件轻便、保暖的外套抵御严寒。
经过几年的寻觅
他找到保暖的鹅绒为内料,
又恰逢杜邦实验室发明了尼龙面料,
这种织物质地紧密,
能很好防止绒料外钻。
1940年世界第一件羽绒外套「Skyliner」就此诞生,
鲍尔还为其申请了专利。
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
羽绒服才开始走进中国市场,
但其市场的潜力却是不容小觑的。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数据,
2021年国内羽绒服
市场规模为1562亿元,
2016~2021年年均增速为12.7%,
高于整体服装市场。
既然这块蛋糕很香,
那羽绒服的市场就必然很「卷」。
按照价格区间来划分,
以加拿大鹅、Moncler为代表的国际品牌
必然是第一梯队,牢牢占稳了高端市场,
单件羽绒服的价格超万元;
像波司登、北面和各大主流运动品牌,
则一般定位在中高端市场,
购买一件也需要花费数千元;
而以优衣库、Zara、雅鹿为代表的大众化品牌,基本保持在千元以内的价格水平。
而关于「羽绒服越来越贵」的讨论
在互联网上也一直热度不减:
「不买一件四位数的羽绒服都没资格过冬」
「波司登也出万元羽绒服了」
「北上的加拿大鹅门店大排长队,小码一件难求」
......
难道年轻人都能轻松实现「羽绒服自由」了吗?
千元以下的羽绒服真的没人买了吗?
为了探究年轻人理想的羽绒服价格,
「后浪小数据」栏目
在36氪官方微博发起了
「买羽绒服时,你能接受的最高价位是多少?」的投票调查。⬇️
共有761位受访者参与了投票,
给出了他们心中羽绒服的理想价格⬇️
调查结果显示,
超4成的受访者,
只接受买500元以下的羽绒服;
接受500-1000元价位的年轻人,占比27.9%;
而仅有7.8%的年轻人,
愿意花2000元以上购买羽绒服。
还有7.1%的勇士坚决不买羽绒服
(再过两年他们就会觉得真香了!)
@今天不发疯
还是相信「一分钱,一分货」,但太贵的品牌溢价也是智商税。
@四月里的风
轻便保暖就行,但私心想让品牌都把羽绒服做得时尚一丢丢,又好看又暖和才是终极奥义。
@点燃你温暖不了我
冬天的羽绒服真的不好洗,面料更重要一些,要易清洁的最好~
@bibabu123
反正穿过这几个月,明年还得买新的,说不定中间还多买几件换洗,用不着那么贵。
不难看出,
500元以下的羽绒服才是普通人的最佳选择。
购买羽绒服的初衷,
就是看中其极佳的保暖性能
而非其他的附属价值
精打细算的年轻人自然深谙其中道理。
(反正我不是在鹅门口排队的人)
而近年来,羽绒服价格一路飙升
但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
就连波司登、加拿大鹅这样的品牌
都出现以「鸭」代「鹅」这样的原料问题,
放眼整个羽绒服市场,翻车率更是让人咋舌。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报告,
地方羽绒服质检抽查结果浙江的合格率为89.2%,
广东合格率为91.7%,上海为84.8%。
而现实是,多数人秉承的
「一分钱,一分货」的消费信念被打破,
这茬韭菜就又被轻易收割。
在这种情况下,
一件款式时尚、质量过关的羽绒服
才是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所以今冬保暖预算最多500块,不能再多啦~
0人觉得好看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