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首席营销官入驻KOL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广告案例精选(ID: ad2829)
7月25日,“吴亦凡事件”二审开庭的消息炸翻了全网,连续两天话题阅读破亿!
虽然由于涉及被害人隐私,案件依法采取不公开开庭的审理方式,但关注度却一点没有减少。
毕竟,他的案子本身就很大,一审就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附加驱逐出境。
产生的影响也广,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曝出一些“新瓜”▼
娱乐圈:一会儿是作品下架了,一会儿是影视剧要换其他人重拍了。
网红圈:将互撕变成常态,天天搞爆料反转(实际转没转不好说,但流量反正是炒起来了)。
品牌圈:举杯消愁愁更愁。
根据天眼查App显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嘉士伯(中国)啤酒工贸有限公司、上海上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韩束关联公司)等,都曾起诉吴亦凡经纪公司或相关公司。
因吴林被多次限制消费,未履行金额超6611万元,所以,网友还锐评:“这么多钱是不是出来以后,也得继续还?”
其实,品牌选择流量艺人去引爆新品或者想办法融入年轻人的娱乐圈子,提升销量是很正常的。
因为粉丝经济的确能打,圈里有无数个跟“唯一的姐”一样,不求回报努力捧爱豆的粉丝。
不然也不能有“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的黄牛,去售卖吴亦凡的二审席位……
但品牌想要在这当中只吃红利,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比如,韩束当初大家都夸它是“吴亦凡事件”中的最大赢家。
或是直播卖牙签,成功加入到网友的整活儿热潮中,博取好感。
或是直播搞CP,凭借主播有趣的互动抓住涌入的短期流量,将一套299元产品竞拍到1200元以上:
弹幕:“人数高于50万人,两个主播就结婚!”
男主播:“不可不可,我户口在老家。”
女主播:“我不想结婚~”
男主播:“对不起,是我太自信了。”
甚至还蹭到了奥运的热度,在吴亦凡之后换了新代言人:中国游泳队。
严重怀疑Prada选择签约中国女足,就是从韩束这儿找的灵感~
图源:微博
但网友不知道的是,韩束也背负了很大的压力。
在更新的《招股书》中,韩束2021年就由于明星或 KOL的不当行为、负面宣传,需要为处置相关包材、撤掉广告及营销材料等,额外开支1400万元。
被推成“公关教科书”的韩束都如此,更别提其他品牌了。
比如,哪吒汽车就属于蹭流量蹭到头破血流的那个。
都风口浪尖了,还想着踩着刀尖起舞,去签吴亦凡做代言人。
最后只能道歉+开除+反省处理,还要被扣上“疑似品牌自我炒作,定调太low”的帽子。
为了流量,很多人都像饿狼盯着肉,只知道盲目往前冲。
天眼查App显示,“吴签”就被多方申请注册商标,包括生物技术、贸易、传媒等公司(当前商标状态多为驳回复审)。
殊不知就算注册成功了,也只会收获一阵嘲讽,并不会有多少人为一个梗去买单。
所以,品牌需要明白明星代言就是一柄双刃剑。
押中了宝,自然能赚个盆满钵满,可也要做好翻车的准备:
0人觉得好看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