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品牌官(ID:szwanba)
作者丨Hiu
最近,大网红被集体“围剿”。
继高调炫富的“王红权星”被各大社交平台封禁后,又一位百万粉丝网红因造假彻底凉凉了。
此次涉事网红“老陶说真话”的身份比较特殊,其曾透露自己为安徽某整形机构医生。在抖音拥有140多万粉丝(其他账号“我最勇敢”,粉丝17.4万),目前因自编自导一系列手术室救人戏码被平台无限期封禁。
▲ 图源:微博
这一次是抖音亲自挥刀,将安徽某整形机构医生陶某“斩下”。
抖音平台于5月27日发布的《关于实行热点内容核实机制的公告》上,就有提到专门针对陶某这种通过虚假场景演绎骗取流量的情况。
▲ 图源:抖音安全中心
“网红、医生、造假”,这几个词汇堆放在一起,投射在互联网上交汇而成的舆论场是巨大且猛烈的。
很快,#百万粉网红医生造假被封#的消息冲上各大平台热榜,引发大量网友关注。
《互联网品牌官》了解到,这位自称医生的“老陶”,此前在多个平台发布一些听上去便是“高难度”及故事感满满的手术室场景视频,如“一位病人与朋友喝酒、唱歌、泡澡后突发脑血管爆裂,经抢救仍未脱离危险”。
▲ 图源:DV现场
此外,在他的短视频账号中,还常常充斥着各种深夜或凌晨的抢救剧本。
又是“喝农药女子”,又是“吃烧烤打架”,从家庭叙事延伸到社会新闻,创作者老陶的发挥空间很自由宽广。
救死扶伤不是老陶真正在乎的,踩着这些赛博“生命垂危者”将自己塑造成“急救室英雄”,这才是老陶的目的。而这一切的动作都指向引流、吸粉,然后将流量变现。
电视剧演得再逼真,人们也知道那是“纯属虚构”的,但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世界里,真实与虚构的界线被冲淡了。
于是,《红楼梦》中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成了当下的写照。
对于陶某发布的如连续剧般的急救故事,有人深信不疑,有人觉得“一眼假”。
此外,陶某曾因大肆宣扬“不建议去做体检,谁查谁有病,谁查谁不正常”等言论被中国食品报打假过。其还大肆散播错误且荒谬至极的医学知识,如宣称女性接种HPV疫苗会降低生育率、年轻人不孕不育是无籽西瓜害的等等。
担有监管之责的抖音平台,这时候出手显得很有必要。
平台“无底线博流量”治理专项团队研判发现,曾透露自己是某整形机构医生的陶某,按常理不太可能参与此类急救,该视频高度疑似虚假摆拍。
随后,经当地卫健部门和网信部门调查,陶某执业的整形机构负责人承认,陶某称该视频是“自己在家自编自导的”。
最终,自诩“说真话”的老陶因为将演绎类作品刻意塑造成误导群众的“真人真事”,被平台无限期封禁,且被抖音当做反面案例在全网公示。
被封禁的陶某在遭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和网络暴力后,已经悔不当初,解释称自己摆拍视频的目的是想表达让大家珍爱生命、珍爱家庭。
▲ 图源:三联生活周刊
有因必有果。
当日享受流量红利之时,有没有想过幕布总该有被扯下的那一天。
如今,血淋淋的教训,就是要告诫后人切勿重蹈覆辙。
互联网是聚拢财富的聚宝盆,同时也是一张柔合了世间万物、七情六欲的蜘蛛网。
为了财,很多人前仆后继,其中不乏幸运儿如坐穿云箭,实现了身价的飞升;
为了源源不断的财,也不乏被巨网捕获的剑走偏锋者,他们被舆论嚼碎后,在时代的巨轮里逐渐暗淡。
群众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冉冉升起的互联网“新星”,有人封神后很快就跌落神坛,有人被定性为“妖魔鬼怪”,甚至被打上“毒瘤”标签。
那批终日游走在擦边违规边缘的网红,凉了,紧接着又会有接替的新角色轮番登场,迅速完成补位。
如此往复,构成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中国互联网世界。
我们都知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但面对金钱巨大的诱惑力,很多人都没有这个把控力。
显然,“老陶说真话”属于迷失在流量洪流中的一个。
摆拍、蹭热点、编造剧本、散布谣言、引导舆论……层出不穷的负面现象,正在不断加深大众对网红群体的“偏见”。
也正是由于这些不怀好意者的存在,搅浑了短视频乃至整个互联网生态,让“网红”标签在被污名化的路上渐行渐远。
这样的黑红案例信手拈来。
躺在ICU里的“点读机女孩”,打了一场时间差,消费了大众的同情心;一手制作“秦朗丢作业在巴黎厕所”的猫一杯,编造了一场彻头彻尾的谎言,成功攫取全民关注的巨大流量;借“胖猫”坠江事件蓄意散播谣言、引导网暴的刘某,涉嫌侵犯他人隐私,目前仍在接受调查……
▲ 图源:抖音
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等,作为链接创作者与观众的社交媒体平台,为后者提供生存的土壤并且从中获利,那么维护平台生态、促进良性循环发展,将是其责无旁贷的义务。
一个老陶下去了,还有千千万万个老陶在阴暗黑沟处生根发芽。
只有当平台监管之手分得足够细、探得足够长、打击力度足够大,“老陶们”才会有所忌惮,真正的“毒瘤”才有可能被连根拔除。
“切实打击‘不择手段蹭炒社会热点’‘自导自演式造假’等违规行为,抖音即日起实行热点内容核实机制……”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谈网红色变的情况能有所改观,哪怕只是一点点。
流量本没有错。
错的是那些操纵流量,恶意传播畸形文化与助长社会病态发展的“流量秃鹫”。
他们趴在大众身上,通过啄食人们的苦难,来疯狂满足自己的贪婪与残暴。
而对于接受碎片化信息的受众来说,获取“真相”的成本太昂贵了。而且人们往往会先入为主,认为自己看到的那一小片就是完整的真相。
所以在面对一些半真半假的故事时,也许人们最在乎的并不是所谓的“真相”,而是参与并且沉浸其中的快感与乐趣。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当越来越多的独立个体在极端情绪的引导下,变得越发偏执与狂热的时候,默默地就成为了与“恶魔”共舞的“帮凶”。
因此,网友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显得同样重要。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看似轻飘飘的一句口号,落到实处实则颇有难度。
毕竟“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就已经走遍了半个世界”此话不假。
*编排 | 日尧 审核 | 日尧
0人觉得好看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