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年轻人抢购艺术品,不为暴富

转载   2024-07-18   10:15
0
0
0
12648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新消费101(ID:xinxiaofei101)

作者:钱洛滢 

编辑:葛伟炜


从7元的不干胶贴纸、12元的明信片、20元的印花帆布袋,到50元一本的影印画册、300元一幅的临摹画作,再到上千甚至上万元的艺术品原作,在今年6月底举办的“超级拼图”艺术节·上海站的集市上,售卖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


超级拼图艺术节现场摆摊的艺术家,「新消费101」摄


艺术家们就坐在摊位上,带着羞涩又有点热切的目光看着每一位探头张望的过客,让你感觉到自己与艺术的距离仿佛一下子拉近了。


走到市集深处,能看到当场在墙上作画的即兴艺术家、用奇怪装置刀砍作画的装置艺术家……这些让人“看不懂”的东西,又让你觉得——哦,艺术还是很神奇的。


艺术家王帅在现场作画,「新消费101」摄


像这样集展览、市集、演绎、创作于一体的艺术节、艺术市集,近两年来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线至三线城市里,如已经在多地举办的奇点艺术节、玩物丧志集等,有的艺术家近半年来已经“摆摊”了十几次。


参与此类市集往往需要支付额外的门票费用,但前来观展、购买的观众仍然络绎不绝。


艺术,真的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了么?艺术家们,当真已经能够赚到钱了么?



01

艺术市集,赚钱吗?


在询问了现场若干个艺术家摊主之后,得到的答案都是——在市集上摆摊并不赚钱,更多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同行、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对崇尚创作过程的艺术家们来说,可以趁此机会在线下做一些即兴的、新鲜的尝试。而在互联网上稍有名气的艺术家,则可以和自己的粉丝群体“面基”。


加拿大籍网红艺术家林步冉摊位前的排队盛况,受访者供图


据悉,还会有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来这样的艺术市集,与艺术家寻求B端的合作。“有文具品牌希望和我们的插画师合作,在文具上印插画。”肉串君说道。肉串君是艺术社群“自来野”的主理人之一,有着丰富的摆摊经验。


他告诉「新消费101」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上海愚园路这种看起来文艺气息很浓的地方,我们摆摊一天,颗粒无收。但我们在儿童节时去相对偏远的浦东周浦社区中心摆摊,几乎不一会儿就能把东西卖空。”


由此可见,愿意为艺术付费的不一定是“叶公好龙”的年轻人,更多还是那些希望让孩子多接受艺术熏陶的中青年父母。


而肉串君来摆摊的最大目标,也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希望能把社群做得更好。


“自来野”的艺术衍生品,图源小红书@赵氏小姐驾到


目前,像这样的艺术节、艺术市集,已经在逐步向非一线城市渗透,如超级拼图艺术节就去过山西太原。


资深策展人、本次超级拼图艺术节的发起者之一苏冰告诉「新消费101」:“原本二三线城市的艺术节、市集开到最后会融合成为烧烤、美食大集……但这次太原之行,我们发现那里的人更能沉浸在艺术氛围之中了。”


艺术的下沉,正在进行中。



02

艺术的新时代


艺术,为什么变得随处可见?


一方面,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艺术展、艺术节,让消费者通过不同途径或多或少地对艺术有了基本的认知,改变了艺术固有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况。


另一方面,消费者接触到艺术品以及相关衍生品的门槛也因为互联网而大幅降低。


如插画师大橘子创办的“大美术馆”品牌,通过可爱的艺术品潮玩、装饰画等衍生品,成了年轻人消费的第一件“艺术品”。


图源大美术馆天猫旗舰店


消费者直接在网上下单购买艺术品正变得稀松平常——曾几何时,谈及艺术品销售,只有画廊这个单一途径。


画廊相当于艺术家们的经纪公司,为艺术家提供包装、策展和销售服务。到目前为止,头部的画廊仍然几乎垄断了国内艺术品交易的二级市场,也承包了国内极少数头部艺术家的作品。


在画廊交易的画作,除了出于收藏目的外,更多是一种保值的投资行为。有时候,是资本的手段养活了头部的画廊和艺术家们,而非艺术品本身。


这样的交易模式,自然是非常封闭的。大部分艺术家在画廊并没有议价权,而是成了陪跑头部艺术家的存在。至于消费者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进入画廊的交易体系,买下心仪的作品。


然而,在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兴起之后,绕过画廊体系、自己单干,成了不少新兴艺术家们的选择。苏冰称他们为“降维艺术家”。


这些艺术家会把自己当成一个IP或是一位网红、KOL去运营,更多地介入艺术品售卖、粉丝运营、售后服务等的销售流程中,成为直面消费者的产品经理一样的角色。苏冰觉得这是好事,他经常鼓励艺术家多多接触市场,不要闭门造车。


也因此,作为“中间商”,近年来画廊的生意变得不好做了。它们也试图参与到互联网中,却终究不如一条、抖音、得物、小红书等平台来得反应迅速。这些平台大多自带兴趣电商的社交属性,会让艺术家们更容易传播自己的影响力。



03

从艺术投资到艺术消费


“我们从一个艺术品投资的时代走向了艺术品消费的时代。”苏冰说道。


艺术行业也因此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头部的艺术家背靠画廊和资本,一年画个十来幅画就能过得滋润;尾部的“降维艺术家”靠自己的运维能力,积累了大量愿意为其衍生品消费的大众消费者粉丝,或许在商业化的路径上也能如日中天;最难受的当属那些既无法在画廊立足、也无法在商业化上探索更多的腰部艺术家。


正因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与自己的受众群体面对面,艺术的存在变得更加多元,不再只是那一份原作、一个手作才叫艺术品,周边产品、表情包、广告宣传片等衍生品,一样由艺术家打造,应当被称为艺术。


艺术品多元化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品牌越来越频繁地和艺术家们进行合作,推出联名款产品。


如路易威登与日本当代艺术家草间弥生数度携手推出联名款产品,每次都能显著带动集团的销售;特仑苏与野兽派艺术家亨利·马蒂斯的作品进行了联名,还赞助了其在内地的首场个展;像优衣库、星巴克这样的“联名狂魔”,更是与艺术家们合作颇多……


各式各样的艺术家联名款,图源网络


而这也让艺术品和工艺品的界线变得模糊起来——艺术品讲求原创,工艺品讲求复制原创,而艺术家对自我的复制,以及品牌方对艺术家作品的再次演绎,已经成了一种新的常态,也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


“我和不同的画廊及艺术中心都合作过……但最终发现,自己还是不大想把自己的作品完全定位为‘高端收藏品’。我更希望的是可以跟更多喜欢艺术的人分享。”艺术家陈慧茹(Mickey)认为,做自己原创艺术品的周边衍生品,也是一种对自己艺术品的新实验,“我想看到它们在不同材质上所呈现出的不同样子……不断重复自己,然后又不断有更进一步的新东西出现,很有趣。”


Mickey的作品,以及她自己做的周边,「新消费101」摄


这些工业艺术品,也进一步打开了艺术行业的局面,让艺术成为一个人人都能穿戴在身上、摆在桌上的日常物件,而不仅仅是挂在墙上或是放在橱窗里的金贵玩意儿。


对艺术家、品牌和消费者来说,这是三方共赢的事。“品牌也需要IP来讲故事。”苏冰说道。


不过,Mickey并不喜欢IP这个概念,她不认为自己创作出来的形象是一个IP。她觉得这样会把艺术品变得太过于扁平化——无论是艺术还是艺术家,都应该是复杂的、多面的。不过,Mickey也承认,如果不扁平化,呈现出来的东西又会太细碎、不够垂直。


但是,就是因为足够垂直且多面,IP化才能更快速地帮助艺术家和品牌达成合作、进行商业化。


由此可见,当艺术成为一种消费,如何商业化对艺术家们来说仍然是有些纠结的事。



04

已经越来越“卷”


无论是商业上的跨界,还是艺术家与不同学科、行业的跨界,亦或是不同行业的人跨入艺术世界,这都代表着艺术的门槛在一步步被放低——人人都有潜能成为艺术家的时代来临了。


艺术行业近年来呈现出了共创内容更多、在地性更强的特性,这也意味着整个行业更卷了,出圈这件事变得越来越难。


苏冰所说的艺术行业的两极分化,在“降维艺术家”群体中或许会进一步分化,艺术家们需要更加努力地运营自己,才能被更多人看到。


不过,艺术终究还是离不开线下的展示。肉串君认为,艺术要走向商业化,目前还是从线上引流到线下更实际一些。


“自来野”试过多种商业化模式,如体验作画、看展主题的Citywalk等,总体而言,这些活动的参与度都很好,社群内的活跃度也很高,每次活动收取的活动费甚至还小有盈余。但如果靠这么一丁点盈余或者单纯用爱发电,要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也很困难。


然而,“一个社群太过于商业化,比如引入品牌赞助……也会给社群内的成员带来不好的体验,对不愿被束缚的艺术家们来说尤其如此。”肉串君表示,事实上,很多成功实现商业化的艺术家们,仍然会怀念自己一腔热血只为创作而创作的日子。


但更多艺术家还是很难靠艺术这单一路径养活自己和家人。


作为个体艺术家的Mickey,一直在用过去20年作为教师积累下来的资金和家人的支持,来支撑自己如今的艺术事业,她也见过太多苦苦等待商单、合作的艺术家。


那么,如何找到商业化和艺术性之间的平衡?这是当代艺术家们必须直面的课题。



05

原创性仍最重要


说到艺术品商业化的极致,不得不提到位于中国深圳的“油画复制工厂”大芬村。


上世纪90年代起,大芬村用创新的“大芬模式”——通过产、供、销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和分工协作,实现了行画(艺术品复制)的规模化生产。在性价比上,大芬村的油画远超当时全球市场上的“行画”王者——韩国画师。


即使到现在,大芬油画村每年的产值也高达数十亿元。


大芬村里售卖的“行画”,图源B站up主@苍苍老张


但在2016年的纪录片《中国梵高》中,大芬村的两位资深画工赵小勇、周永久,在临摹了一辈子梵高的画作后,前往欧洲,看到了梵高的真迹。他们都陷入沉默,然后领悟到:原创的意义是无价的。于是,他们也开始努力创作属于自己的艺术。


时至今日,原创性在艺术行业里仍然是最重要的事。


“衍生品终究还是低客单价、高流水的产品,我们还是想要做高客单价,比如卖原作、手作,或者争取出版……”在谈到对未来的商业化规划时,肉串君说道。


原创的、独特的产品,才能卖得上价格,这仍然是艺术消费市场的共识。哪怕是对经典艺术品的复制,如制作潮玩等周边产品,也仍然需要一定的创新在其中。


300元一幅的新《呐喊》,「新消费101」摄


此外,如今的艺术消费市场,受到普通消费市场消费者的影响,对女性主义、疗愈等主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挖掘,同时也离不开被科技所赋能——AI技术的应用开始渗透进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


在游戏、动画等率先使用AI技术进行内容创作的领域,反对使用AI的声音愈加响亮。这或许也证实了人们对于AI被用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态度——策展人苏冰认为,AI太过完美,但是人类强烈的情感共鸣以及其不完美的呈现,才是艺术本身。


正如英国艺术史学家E.H.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说的那样:“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
首席营销官